村长给大家屯粮的时间就两天,至于其它还没屯好的粮食就要等到挖完蓄水池之后再去屯了。
一大早,村长就带着自家的三个孩子过来了,康穗麻溜的吃完早饭,也拿着蓄水池的图纸和工具出门了。
几人在村子里各个地方都看了看,最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这地方并不在村子里面,而是在小河的上游。
从山口流出来的位置,那里有一块平坦的土地,长满了杂草,还有一个天然的小池子。
这里四面环山,梨花村的人只要走几步就能进入山谷之中的蓄水池处打水。
选定了地方,就开始描绘大小,其实蓄水池就是一个类似花瓶状的积水池。
花瓶瓶口小,瓶身大,瓶口小可以阻止太阳暴晒,从而导致水分蒸发,瓶肚大也可以增加储水的容量。
康穗拿着工具,在地面上画了一个直径两米的圆,周围撒上白色石灰。
确定了位置,村长就回去叫各家各户的少男壮丁了,也不只是男人,还有哥儿,女子,干庄稼的人,就没有几个人柔柔弱弱的,都能干活。
村长集结了众人,大家就扛着自己的锄头,铲子,之类的农具过来了。
浩浩荡荡的来了八十多个人,还有在周围看热闹的小娃娃。
能干活的人在六七十人左右。
众人来了之后,村长就开始分配工作了。
那么多人,也不能全部都挨在一起干活,还是得分配一下工作。
十个人负责和康穗去挖黄泥,黄泥加上糯米水和稻草,就可以做成一层防水层,把这种东西放在积水池里,就可以避免水分流失,流入地底。
在挖蓄水池的时候,由于蓄水池是花瓶状的,所以挖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否则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塌方。
蓄水池很大,深度足足有十二米,所以挖到下面更要注意安全,下去挖蓄水池的人,身上都要绑一根绳子,防止遇到危险。
在挖凿蓄水池的时候,要在墙壁上留下很多小小的坑,这些小坑也是大有用处,是要把黄泥弄好之后塞在小坑里,然后再徒手抹匀,最后阴干。
大花瓶的花瓶口作为入水口的话其实不太好用,所以花瓶的进水口,是那个小池子。
在小池子底部挖一条道,直接通到蓄水池里,只要小池里有水,就能进入蓄水池里,从而能够储存起来。
小池里没水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因为这个通到水池里的小孔根本蒸发不了水汽。
这样就很方便了。
十人跟着康穗去挖黄泥,剩下的人,村长先分配了十个人开始挖,分成六个小队,每个小队挖半个时辰,然后换另一个小队来挖。
村长拿着图纸在一边指挥江山。
梨花村的人,心全部拧成一条绳,接下来他们的难关一定可以度过的。
大家干着活,全都很卖力。
那些等到上工的人,就可以到周边的林子里挖野菜。
这会儿冬雪刚消融不久,也有些早的野菜已经冒了出来了。
趁着现在都带着工具,又在等待干活,大家就跑到林子里去挖野菜了。
————————
康穗带着村民们,来到了他踩好点的地方,也是树林里的一块比较空旷的地方,把树叶拨开,下面露出来的 就是黑色的沃土和黄色的黏土。
康穗划出范围,道:“就是这里了,大家把黄泥挖出来,背到山口出处那里,我们在那里做泥砖,也比较方便用水和运输。”
“好嘞!哥。”
“放心吧,这活计交给我们,一定能做好的。”
康穗笑着点了点头,继续给大家打鸡血,道:“咱们梨花村的未来,可都在咱们手里了,现在提前做好准备,大家今年才能平平安安的度过去。”
“对!康穗小兄弟说的有道理。俺们虽然大字不识,但俺们听话,能干活,康穗小兄弟叫我们干啥我们就干啥!”
康穗点点头,让大家开始挖黄泥了。
一个蓄水池需要的黄泥可不少,十个人,来来回回的运输着山上的黄泥,也是运输了十来次,康穗看着差不多了,才叫大家停下来的。
大家辛苦干活,这糯米水,就由康穗来准备的。
之后大家再去找来了干透的稻草,切成小段的样子,加在了黄泥里,再从河水里挑水来搅拌一下,最后黄泥全都被捏成了普通砖头大小的样子,而那些小坑,只需要有泥砖的一半长度就可以了。
全村人都动了起来,三天后,蓄水池的模样已经显现出来了,幸好的是,蓄水池并没有坍塌。
这是一个好迹象。
从蓄水池的口子往里望,底下都有些幽深了,蓄水池挖到下面时还出了水,被弄出来之后继续挖了。
足足十二米,不多不少。
这时候,康穗就和家人,康裕,还有皓越,加上两个弟弟,身上吊着绳子,来到了蓄水池底部,泥砖被从上面吊下来,康穗几人就着坑底的水,把泥砖润湿之后,扣进了墙上预留的小洞里,抹匀在墙面上。
等到蓄水池墙面全部抹匀泥砖之后,再把里面底部的水抽干掉,再均匀的涂抹上了黄泥,做一个防水层。
康穗还让大家去河里挖了水草过来,栽种在了坑里。
这样的水就不会发臭。
水草在水底也能起一点点氧化作用。
为了存活率,康穗当然又给这些水草浇了灵泉水了。
又过了三天,这时候蓄水池内部已经全部干了,康穗顺着绳子吊下去,扒开了小池子连接过来的洞口,开始往水池里注水。
“哗啦啦啦啦……”
清脆的流水之声,全都涌进蓄水池里,大家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水声哗啦啦的响着,也象征着蓄水池的成功。
康穗看着这个大功告成的蓄水池,嘴角没忍住的勾了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