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衍一口水直接喷了出来,满眼震惊:“你要谋逆造反?!”
闻砚没有回答,反而问道:“你呢?你们道士不是很少下山的吗?”
张衍老实回答:“我想下山靠医术救人,普救这含灵之苦。”
闻砚满眼血丝的看着他:“就凭你一人,如何救天下于水火,如何普救含灵之苦。”
闻砚继续道:“一人无法救天下人,但一国可以救这天下!”
“你刚刚下山,你没有见过赤地千里,你没有见过饿殍遍野,你更没有见过易子而食的可怕情景!可……我都亲眼见过。”
“大旱,大涝;兵役,徭役!这些天灾人祸!哪个没有把百姓逼上绝路?”
闻砚,这位读书人,这位自诩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此刻好像疯魔,披头散发,双目血红,死死抓住张衍的双手。
“如今这个天下,早已无可救药,只有全部推翻重来,换了人间才可行!”
“这个天下,要的从来不是一个普救含灵的医者,而是需要一个涅盘的新生!”
张衍眉头紧锁,想要抽回双手,却发现根本抽不回来,便任由他握着了。
他低头思索片刻,缓缓答道:“能救一人,便救一人。”
闻砚怒吼着:“天下从来不在乎一人之生死!”
张衍迎上闻砚血红的双眸,平静道:“但被救的那个人在乎,他的朋友在乎,他的家人也在乎。”
“乱世之中,这没有用!”闻砚的嗓音已经嘶哑了,喉头一阵腥甜,吐出一口血。
“兵役,徭役,你可以去管。”张衍问道,“大旱,大涝,你也要去管吗?”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循其一。”闻砚平抚了一下激荡的情绪,缓缓道,“天道无常,事在人为,竭心尽力。”
“人为?人为便是发动叛乱吗?”张衍又问道,“你知道发动一场叛乱,会死多少无辜之人吗?”
“生逢乱世中,命贱如草芥。”闻砚反问他,“何人不无辜?谁人又该死?”
“我们道家天尊曰:无为则无所不为。”张衍思索片刻,回答,“万般皆是命!”
“天下百姓的眼中,饥荒,寒凉,死亡好似命中注定。”闻砚怒声道,“我不信这命不可改,百姓之命当握于百姓手中。”
“皇帝无为,百官废物,朝堂昏溃,唯一可以指望的大平国师还闭关不出。”闻砚厉声质问,“张衍!你来告诉我百姓的活路在哪里?”
“生逢盛世,当可无为!”闻砚怒目圆睁,“可这天灾人祸,已经逼得百姓彻底活不下去了!”
“天灾齐聚只是暂时,终会过去。”张衍认真的看着闻砚,“我虽不懂军事兵法,但也明白,造反是条断头路,一但踏上去,就再也没法回头了。”
“我们儒家圣人曰:虽千万人,吾往矣!”闻砚立刻便回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一位道士,一位书生,一场夜谈。
窗外,繁星满天,辉耀缀空。
窗内,烛光摇曳,影落斑驳。
道士与书生,隔一盏灯烛。
默默对视,久久无言。
“张衍,留下吧!我们一起,为这个天下,重开太平!”书生眼神炙热如火,向着道士伸出了手,语气中带着些许期待。
道士眼神复杂的看着书生,终是没有伸手,而是将一包药材放在书生手中,叮嘱道:“闻砚,我给你写一副药方,记得按时吃药。”
闻砚死死握住手上的那个药包,身上那股莫名的势散去,颓然地坐了下去,趴在桌子上,将脑袋深深埋进臂弯里去。
他突然觉得好累啊,为了那四句话值得吗?瞬间而来的情绪反扑,如大浪般将他拍入水中,淹没了他的一切。
张衍从行囊中掏出纸笔,借着屋内烛光与窗外星光,开始为闻砚撰写药方,只是执笔的手颤抖的厉害,半天写不出一个完整的字来。
他索性将笔放下,捻灭了那盏还在燃烧着的灯烛,房内顿时陷入一片漆黑。
道士与书生就这样,暂且将身心,都寄托给这一片漆黑。
就在这一片漆黑中,弟子见到了师父,学生见到了先生。
学生跪在了先生面前。
弟子蹲在了师父身边。
师父与先生传道授业。
学生问先生:“先生!可否……是学生错了?”
先生皱起眉头,有些心疼这位失魂落魄的学生,但还是答道:“你有你的傲气意气,你有你的志向志愿,且知且行,又何必去在乎对错?”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生扶起学生,温和笑道,“我辈读书人,要读圣贤书,总想要为这百姓,为这世道,为这天下去做些什么。”
学生看着先生,突然彻底便崩溃了,声音带着哽咽又问道:“先生!学生是不是管得太多了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先生拍着学生的肩膀,摇了摇头,轻声道: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先生!我读得了圣贤书,却管不了这窗外事!”
“我一切都看见了啊,我明明都救下他们了啊,他们为什么还是要死?!”
“当我看见一个孩子躺在死去母亲怀里,饿得去啃母亲尸体时。我做不到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啊!”
学生扯住先生的大袖,嚎啕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糊了先生满袖。
先生有些嫌弃,却也无可奈何,任由学生扯着自己的大袖。
另一边,弟子蹲在师父身旁,师徒俩默默不语。
弟子突然说道:“师父,我不想下山了我想回山上陪着你。”
师父凝视着黑暗,默默道:“下了山,就回不去了。”
弟子低着头,怯懦道:“那我下山又救得了多少人呢?好像我下山,也没救下什么人。”
师父也低下头,看着弟子,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那你想些干什么呢?”
弟子忽的站起身,看着师父,小声道:“师父,弟子想要入世救天下。”
师父说:“那你现在入世,就凭你现在的修为,又干的了什么呢?”
弟子又蹲了下来:“那怎么办呢?”
师父回答:“明心见性,利人贵己。”
弟子不明白:“什么意思?”
师父一巴掌拍在他脑袋上,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怎么就收了个你这么笨的徒弟呢?
“你现在入世有个屁用啊,你应该以救人磨练心性,入十万法境后,才有资格去谈入世。”
弟子哦了一声,笑了笑,说道:“师父,弟子明白了。
一位先生与一位师父,同时看向各自的学生与弟子,异口同声道:
“天行健,当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当以厚德载物。”
漆黑一片的房间内,先是出现一点火光,而后便突然大放光明。
窗外,漫漫长夜过去,红日昭昭。
窗内,书生道士对视,烛火莹莹。
眼角还带着泪痕的闻砚,看着有些发愣的张衍,轻笑道:“道士,当你见过我所见过的一切,你便自然会理解我心我意。”
张衍轻轻点头,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