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他点头道:“如果真能解决销路,我们当然愿意多种些。”
随后,一行人继续在青石镇走访,考察了其他几处青石草生长的地方,并记录下了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以便未来制定更详细的种植计划。
接下来的日子,杨谦带领东篱玖和黎熠一行人逐个走访了胡杨县的其他七个镇。
每个镇都有其独特的农作物或手工艺品,但无一例外都面临着销路不畅的问题。
在柳叶镇,他们发现当地编织的柳条篮子精美耐用,但由于交通不便,这些篮子很难被运到远处的市场。
但东篱玖却看上了这里的地势,到处是池塘,这里可以发展养殖业,养鸭,养鱼等产业。
鱼虽不好运输,却可以制作成鱼干,酱鱼,香辣鱼等耐保存的产品再销售。
在松子镇,他们注意到当地松子丰收,但由于缺乏加工技术,松子大多以原材料形式出售,附加值低。
黎熠觉得可以引进一些加工技术,将松子加工成松子油、松子酱等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杨谦一边记录,一边思考如何将这些建议转化为实际行动。
他意识到,要实现这些计划,不仅需要新县令的支持,还需要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
经过十几日的走访,杨谦和东篱玖一行人终于完成了对胡杨县八个镇的考察。
他们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胡杨县的农业、手工业以及自然资源有了全面的了解。
回到县衙后,黎熠道别了杨谦,回到客栈便开始整理这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不时还问问东篱玖的建议,然后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发展建议报告。
报告中提出了改善交通、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以及一些地方适合养殖等多项建议。
次日东篱玖和黎熠一行人准备离开胡杨县,返回安州郡。
历时半个多月,其他地区继续考察学子们大部分也已经回来。
黎熠找到李院长将自己做的报告上交,李院长仔细看后道:“你的这份报告不错,把它留下吧,我与秦先生探讨探讨再还给你。”
黎熠高兴道谢:“谢谢院长,学生告退。”
留下他的报告文章,说明自己写的还不错,能给院长留个好印象。
黎熠走后,李院长拿着他的文章去找秦先生,正好黄公子也在,三人便一起讨论起来。
秦先生看后不住点头:“这学生不错,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句句直白朴素,却句句都是有关民生大计,实在难得。”
黄公子也附和道:“确实,黎熠这人不仅文章写得好,提出的建议也很实在。特别是关于青石镇青石草的种植与销售问题,以及柳叶镇养殖业的提议,都很有见地。”
李院长点头,表示同意他们的看法:“是啊,上次的果树与药材种植建议就不错,加上这次的建议,每次建议都是可实施的好办法,这学子将来要是能为官,想来也能为一方百姓做实事。”
黄公子笑道:“院长是不是忘了他身边的那位黎夫人,黎熠每次的报告中都有她的提议,我觉得黎夫人更有才。”
李院长和秦先生都笑了,秦先生道:“不过能看出他自己是个实干的,三公子不妨多留意,或许以后会是个得用的。”
黄公子点头:“先生说得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学子的报告也逐渐汇总到了李院长和秦先生这里。
他们根据所有的报告,制定了一个全面的发展规划,准备在新任官员到来后,提交给他们,便可尽快实施。
几天后,上任的所有官员都到了安州郡,他们先去拜见了李严,与他交接工作,后又秘密见了黄公子和秦先生。
黄公子将近段时间做好的调研交给杨青,并和他们商议了两天,将大致的调研要点解释清楚后放手让他们打理,他留下一人监督后,再次启程去游历。
他们这次去的是紧挨着安州郡的云州郡,一个比安州郡富饶的大郡,也是前鹰卫队长亲自负责监察的州郡。
这时皇上给黄公子下的密令,要他前往调查云州郡是否如安州郡一般,成为某个人敛财的地方。
七天后,一行人到了云州郡的边境,眼前的景象与安州郡截然不同。
云州郡土地肥沃,田野里种植的是水稻,此时庄稼茂盛,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夜晚,他们到了甘洋县下一个名为丰谷镇的地方落脚,看着街上行人脸上并没有多少愁苦之色,这让黄公子心中稍安,总不能每个郡都被人把控了吧?
虽是如此想,他还是派人秘密去调查一番,派出去的人在两个时辰后回来禀报,未曾发现异常情况,镇上的官员看起来清廉,百姓们的生活也相对安宁。
黄公子听后点了点头,但心中的警觉并未完全放下,表面的平静可能掩盖了深层次的问题,毕竟安州郡的阵仗太大,现在东陵国上下应该全都知道了,想来他们短时间内不敢明目张胆的胡作非为。
所以要是有过错,那也要往过去深挖方可能有发现。
秦先生道:“三公子不必只盯着那些官员,明日走访一些农人便有大致答案。”
黄公子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明天找几个地方问问农民的生活情况收成和税收情况,或许能发现些端倪。”
第二天一早,一行人便继续上路,在路过一片水田,见到有农民在挖渠放水,黄公子叫停马车,自己亲自去打探消息。
他来到一位老伯跟前问道:“老伯,怎么就把水放掉了?”
老人皮肤黝黑,双眼已经有些浑浊,他听得懂官话,却不会讲,说了什么东篱玖一行人都听不懂。
正尴尬之际,老人的孙子在远处看到了,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便赶紧过来询问。
老人的孙子大约二十岁左右,穿着朴素,但双眼明亮有神。
他看到黄公子一行人衣着不凡,便用官话问道:“各位大人,请问有何贵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