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
这两好友平时都是坐车或走路,今天初一,走路不太庄重,两人又不会骑马,一人一头小叫驴,看着颇为滑稽。
石良笑道:“我知道你那边人多热闹,特意和张兄在他店里坐了好一会才过来,可巧就遇着你了。”
张煊也笑道:“怎么,热闹的不堪,出来躲清净?”
贾芸得了天大好处,勋卫,指挥使,世职,麒麟服,紫缰,鱼符,哪一样都是天大的荣耀,现在归于一身,可想而知会有多少趋炎附势之辈上门讨好。
虽然他们也知道多半是无用功,但提前下些功夫,总好过临时抱佛脚。
贾芸对此颇为无奈,但也并不反感。
总是人之常情。
当下贾芸笑着对二人道:“找你们拜年是假,喝茶聊天,品茗下棋,混一上午时间才是真的,还不赶紧回转,咱们去张记好了。”
“去我的扇子铺,年前收到了几件祝枝山和文征明写的扇面,一起欣赏一下如何?”
张煊笑道:“冷子兴适才拜年,我约他同去贾记,他说要带古董去琉璃厂摆摊……贾兄弟,咱们也去庙会逛逛怎么样?”
京城的庙会不止热闹,还不止一处。
琉璃厂,灯市口,还有几座大型宫观庙宇一带都有庙会。
庙会中人潮汹涌,当然是做生意的好机会。
不过之前冷子兴可不是在大年初一赶庙会卖古董的人,他更多是出入高门大府,不像是古董商人,反而是一个古董掮客的感觉。
这类人,一般都是消息灵通,人脉极广。
要不然,贾雨村也不会和冷子兴闲聊……这人功利心太重,根本就不是能和普通人闲聊谈天的性格。
只是冷子兴现在回绝了贾赦监视贾芸,通传消息的差事。
贾家那边他已经进不了门。
没有贾家的金字招牌,冷子兴的生意当然大受影响,已经需要去借着庙会摆摊来卖东西了。
贾芸知道张煊担心,此人也是个热心肠,当下笑着道:“冷兄将来我有活给他做,你们不必忧心。”
“这便好。”张煊也是笑应一句,接着又道:“不过你只出来喝一会茶就要走,下午有什么要紧事情不成?”
“难不成贾家叫你回去祭祖?”
石良这呆子这一次倒是猜中了。
昨晚夜黑之后,贾蓉和贾蔷亲自来了一次书局。
虽然扭捏,还是把任务给完成了。
贾家逐贾芸出族之事,经过隆正帝严词训斥之后当然是作废了。
而且贾芸的地位也不是当初,三品勋卫和诸多荣誉,不光是碾压贾珍,就是贾赦这空头将军在贾芸面前也不算什么。
彼此完全可以说是对等的地位。
这一下贾家是彻底尴尬了。
祠堂之中,不光是宁,荣二位老国公,还有贾家诸多先祖神牌。
当然也包括贾芸的先祖。
按宗祠规矩,大宗为昭,小宗为穆。
先辈为昭,小辈为穆。
男为阳,女为阴。
整个诺大祠堂内,除了开宗先祖灵牌在正中外,就是宁,荣二公两位国公的牌位。
然后就是按嫡,庶之分,长,幼之分,男,女之分,整个祠堂里是数百位京师族人的神牌。
金陵族人,自然也是有自己的祠堂,但也会摆先祖和宁,荣二公的神位。
对这些勋门大户来说,年尾的庄园田租上缴,年初的祭祖都是头等大事,特别是祭祖,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红楼中,贾家两府祭祖也是浓墨重彩的描写过。
很多平素根本不曾出现的人名也是在祭祖中出现过。
原本的贾芸也参加过若干次。
但是和贾敬,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贾宝玉,贾蓉这些嫡脉中人相比,疏远少年,只是远远肃立即可。
祠堂在宁府一个偏院之中,五间正堂供奉神主牌位,有御笔“慎终追远”悬挂于上。
正堂前方是三间抱厦,悬挂宁荣二公和列祖画像。
祭祀时,分昭穆排班。
有主祭,陪祭,献爵,献帛等各种职司。
贾芸就是个小透明。
他年龄小,疏宗庶子,家中还穷困潦倒。
就算是家境普遍一般的疏宗中,贾芸家都算是家境困难的。
这样的处境,在祭祀先祖时当然是无人注意于他。
这一次肯定是不同了。
贾蓉,贾蔷奉命来请。
嫡脉主宗们捏着鼻子放低身段,并不是他们对贾芸有所改观,愿意和衷共济重振贾家……嫡脉的人若是有这种胸襟和智商,宁荣二府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的地步。
他们只是需要向皇帝有所交代而已。
贾芸对此当然也是心知肚明……
“那贾兄弟你答应了没有?”
“芸哥儿必不能答应的!”
眼前是红泥小火炉,炭火燃烧将小茶壶烧热,贾芸与石良,张煊三人果真是吃着点心,喝茶闲聊。
张煊是不能确定,石良却是相当笃定。
贾芸微微一笑,说道:“去一下也不打紧,毕竟我先祖灵位神主都在祠堂,为人后代,祭祀先祖也是理所应当。但不该是现在去……待我能把贾家那伙子中的蠹虫收拾了再说。其二,下午我还有事要出城去,所以索性就回了那边。”
张煊担心道:“这样会不会使陛下不悦?”
隆正帝斥责贾政和贾珍,令他们收回逐贾芸出族的荒唐做法。
为着此事,两个嫡脉的人都受到了惩罚。
现在他们请贾芸回去祭祖,贾芸却推托不去,似乎是有负于隆正帝一番苦心。
贾芸含笑道:“这一层就不必担心了,我不去,皇帝只会嘉悦,不会不高兴的。”
隆正帝的心思,贾芸清楚的很了。
拿贾芸的事训斥乃至惩罚贾政和贾珍,无非就是拿这事当借口罢了。
如果没有贾芸,隆正帝少不得还是要拉拢贾家。
重用王子腾,册封元春,都是拉拢贾家的手腕。
可惜贾家不知死活,其后的表现还是不能叫隆正帝满意。
秦可卿之死,贾敬之死,底下发生的很多事,都是贾家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个时候,贾芸岂会轻易与嫡脉和解?
隆正帝摆明车马,有意放弃拉拢扶持嫡脉,转向扶持贾芸!
要不然,这丰厚的赏赐是哪来的?
贾芸若是不抓住机会,反而转向和嫡脉和解……
就算他立有大功,也坐令隆正帝失望。
此事,皇帝当然不会明言。
而是通过几个小动作给予了充分的暗示。
贾芸能悟出来就好。
悟不出来,说明贾芸也不够格,不配得到真正的扶持!
这就是帝王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