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奇怪,这些俘虏或许是被明军的强大实力震慑住了,又或许是为了能换取更好的待遇,对陆战队战士的看管工作竟是殷勤配合,没有丝毫反抗的意思。
到了黄昏时分,夕阳缓缓西下,天边被染成了一片橙红,温暖的阳光倾洒而下,将整个战场都照得金黄一片,宛如一幅壮丽而又带着几分沧桑的画卷。
凌卫明身着威风凛凛的铠甲,正神色专注地巡视战场,查看各处的战后情况。
忽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远处一个盔甲武士腰间挎着长刀,骑着一匹矫健的白马,正朝着自己的方向快速奔来。
警卫们反应迅速,瞬间绷紧了神经,连忙摆开防御架势,全神贯注地警戒起来。
武士在数百米外就被外围的明军阻拦了下来。
只见那人不慌不忙,先是下马,而后礼貌地向士兵说明自己的来意。
士兵们不敢大意,对他进行了仔细的检查,确认没有危险后,方才快步跑到凌卫明面前,
恭敬地报告:“侯爷,来人自称岛原义军首领,说是特意想要亲自到您面前致谢!”
凌卫明心中一动,心想有股日本势力愿意为自己冲锋陷阵,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以后说不定还能派上大用场。
于是,他大手一挥,示意士兵放行。士兵们得到命令,立刻散开,放那个武士走了上来。
那人主动将腰间长刀解下,双手捧着,毕恭毕敬地交给卫兵,以表明自己并无恶意,
待他走到跟前,抬手缓缓摘下面具,一张白皙而俊秀的脸露了出来。
凌卫明周围的卫士们见状,都不禁诧异地发出“咦咦”的声音。
在这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别说是保养面容了,就连靖北侯凌卫明都没工夫好好洗洗脸,整日里灰头土脸。
可眼前这个男子,十五六岁模样,面白无须,五官精致得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还喜欢戴着面具,当真有几分兰陵王的风采。
只见他单膝下跪,动作干脆利落,声音洪亮清晰:“草民天草时贞,世人也称做天草四郎,特来拜见大明靖北侯!”
凌卫明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开口问道:“你这日本人,竟能如此通晓汉语,是何缘故啊?”
天草时贞恭敬地回答:“回侯爷,草民父亲原是小西行长将军的家臣,万历年间在朝鲜战场上与明军发生过战斗。
那时候将军就嘱咐后辈,一定要多学习汉语,了解大明的文化与习俗,以便日后能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凌卫明心中暗自思忖,原来还有这般渊源。
那小西行长在日本内战中战败后,家臣们便四散而逃,各谋出路,想不到今日竟能见到如此有种的后辈。
凌卫明心中大喜,但身为一军统帅,行事自然要谨慎,还是得多问问情况。
他神色温和地说道:“你先起来吧。我且问你,身为日本臣民,何故反叛啊?”
天草时贞仿佛瞬间换了一副面孔,原本温和的面容变得严肃而悲愤,他历数幕府对天主教的欺压凌辱,
语气中满是沉痛:“侯爷,幕府对天主教徒百般迫害,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走投无路之下,这才起义反抗,
只为能有一方自由信仰的净土,能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凌卫明微微点头,又质疑道:“你等因为教义不同,就容不得他人,那荷兰人跟你同属天主教,昨日还炮轰城堡,你又该如何自处啊?”
天草时贞连忙解释:“侯爷,公道自在人心,教义是一方面,恩情也是另一方面。侯爷昨日救命之恩,我义军永世铭记,定然不会与明军为敌。
眼下城中百姓正深陷水火,有一事尚需侯爷相助……”
凌卫明爽朗地放声大笑:“本侯来到日本,你还真以为是专门来救你的?你说帮本侯就一定得帮吗?”
天草时贞一听,急忙说道:“侯爷若能相助,我等必当厚报!”
凌卫明饶有兴致地问道:“你能拿出什么来换?”
天草时贞思虑再三,仿佛下定了决心,神色坚定地说:“我等愿追随侯爷,征服日本!”
凌卫明一听,不禁惊叹:“我靠,你野心倒是不小啊!本侯此次只为惩戒德川幕府,并没有占领这破地方的心思。”
天草时贞诚恳地说:“侯爷不是来侵略日本,那就太好了,我等愿意为侯爷驱使,只求能救助城中百姓,他们都已经饿了几个月,城里连老鼠都吃光了。”
说着,竟急得眼眶泛红,流出了泪水。
凌卫明仔细端详着他的面色,从他的神情和话语中,看得出来他倒像是个本性纯良的人。
于是问道:“你等归于明军,可愿任我驱使?”
天草时贞毫不犹豫地回答:“愿意!”
凌卫明又问:“如有中途后悔该如何?”
天草时贞抬头望向天空,神色庄重:“天父在上,如有异心,人人得而诛之!”
凌卫明满意地点点头:“好,本侯姑且信你一次,岸边有粮食,拿着我的条子到俘虏营领出五百人,去搬运粮食。切记,日军已投降,不可凌辱!”
天草时贞再次跪下,重重地磕了个头,表示感谢。
凌卫明解下身上的披风,亲自给他披上,有了这个信物,明军自然会把他当成自己人。
天草时贞领着十几个亲兵抵达战俘营。一看到如此庞大的规模,密密麻麻的俘虏,竟也吓得有些心里发虚。
这还是战俘营吗?看起来明明是个军营。难道有陷阱等着自己?
负责看守的陆战队士兵看到披风,立刻上前,恭敬地行礼道:“敢问将军所为何事?”
天草时贞忙掏出凌卫明的手令给他看。只见上面写着:“天草时贞为我明军大将,你部拨发五百俘虏与他。”
那士兵连忙跑去报告连长,随后连长出来,将他迎入战俘营。
连长随口唤来一名日军俘虏,让他聚集甲一营士兵。
俘虏很快集合完毕,人群中有人认得天草时贞,开始在队列中小声议论起来,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播出去。
俘虏们以为明军要对他们大开杀戒,顿时群情激奋,场面变得混乱起来,吵嚷声、叫骂声此起彼伏。
连长脸色一沉,大手一挥,高台上两挺机枪朝着俘虏四周扫射,密集的子弹打得泥土飞溅,吓得众人纷纷闭嘴,终于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