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看下一个视频的宋皎皎收到她食物已经到来的消息,已经饥饿难耐的宋皎皎拖拉着鞋就向楼下走去,
到了旅馆的门口,一位手拿饭食的男子已经在那里等待。
“美女,是8888客人吗”
宋皎皎:“是我。”
外卖员:“这是你的快递,给个好评。”
{宋以前的王朝,对这种方式很好奇。有人对这连连称赞。
“这也太方便了吧,足不出户,还不用起灶就能吃到想吃的美食。”
“后世真是处处透露着便利。”
“这不想做饭的都可以让别人送哎。”
“这需要银钱吧,我们哪能拿出让这个银钱出来。”
一位处理挤压的事务的商人接过小厮从酒楼里送来的食盒,他想“珍馐馆”里的百味羹好久了,它店里的百味羹最为正宗,准备开吃的商人,看到这里,再看看自己面前的食物:“后世这种方式和我们很是相像啊。”}
宋皎皎接过外卖就有“噔噔噔”的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室友尝过后,宋皎皎才开始品尝第一口,打开逗音看了起来。
#魏征建议用贞观#
【年号关乎一个国家的脸面,一个时代的代表,这么关键的问题,李世民必问魏征。
每逢大事问魏征,这或许就是真爱吧。】
(李世民:魏征,有什么建议。
魏征:陛下,你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叫建元吧或者叫玄武,怎么样?)
(下去领赏。)
(是领头吧!!)
(原地开席吧各位大臣,来人,给我上大油锅)
{看到天幕内容的老祖宗被后世人的评论逗的哈哈大笑,通过天幕,他们可是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和李世民有着同血缘的关系,还有“玄武”后世再说专属大唐的“玄武门继承制”吧。
汉·掌上明猪:“哈哈哈,后世的调侃还真是一流。次次都在二凤皇帝头上蹦跶。”
秦·祖龙:“到现在后世人只要提李世民,不是杀兄弑弟,就是“玄武门继承制”次次捅李世民的心窝。”
明·Judy:“我算是看出来了,除了始皇,提起孝武帝就是巫蛊,说太宗陛下就是杀兄弑弟,玄武门继承制,提到我爹就是和尚,乞丐,一个碗。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汉·白莲花:“不过这后世是会起年号的,不解释,这年号还不错,后世人一解释,特别是用到太宗皇帝身上,这年号就是太宗皇帝把它夺位放在明面上了。”
汉·位面之子:“先祖说的对,后世说的还真是,那个魏征要是真说出这两个年号,还真不用见到明天的太阳了。”
唐朝已经使用贞观的李世民看着下首的魏征,心里有一种诡异的松弛感“和后世那张嘴一对比,突然觉得魏征这个乡巴佬有时候说的还不算难听,瞧瞧后世都出的什么骚主意。”
李承乾看着后世的评论,在看看够又够不着,大有到不到,正在气闷的父皇,他可是知道父皇是有多在意玄武门事变,这可是父皇心里的一个疙瘩,我们连提都不敢提,可自从天幕出现后,只要提到他们大唐,离不开的就是玄武门,这玄武门和他们大唐过不去了啊。
“相信只要魏征提‘玄武门’这三个字,哪怕父皇肚子里在能撑船,也不会放过魏征。”}
【此时的魏征由于还没有进入李世民的核心圈内,所以识趣的坐到了板凳的末端,等待李世民的召唤。
李世民威严的声音传来:“魏征”
坐在角落里,正在迷迷瞪瞪的魏征,听见有人叫自己,瞬间清醒,挺直了脊背,决不能让人看到自己在走神:“呃……”
李世民看到他这状态就知道他没有认真听,冷静又带着不容拒绝道:“我们大家正在议论这个年号,你有什么想法。”】
(李世民:魏征,说说你的看法。
魏征:陛下我刚刚在走神,你在说一遍。
李世民(愤怒):魏征)
(魏征:原来是问我的看法啊,那臣就请陛下用建吉二字为年号[看],好叫天下知道,陛下不忘兄弟[看]。
李世民:来人啊,把魏征给朕拉出去,砍了。”)
{此时的大唐时空沉默不语,天幕这是不想放过太宗皇帝吧,句句不离开太子陛下杀兄弑弟。
“你们说,这是不是太宗陛下以另一种方式和家人在一起了。”
“陛下应该不想和那两位绑在一起吧。”
“这就是没有皇帝的世界吗,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此时的武德大殿,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大殿上所有人都看着后世借着魏征之口给太子,是的,自从天幕揭晓二皇子显赫的功绩后,先太子自动让贤,太子之位给了二皇子,也可避免未来皇位争夺带来不必要的伤亡。
看着天幕你一言我一语,句句不离开三位皇子,他们都有些惶恐的低下了头,害怕天幕再有什么惊天言论。
天幕的言论看的李建成火气甚大,拳头紧握,对这天幕怒目而视,恨不得透过天幕找到这个胡言乱语之人。他非要给他们一个教训。连看着李世民都有些不爽,本来自行让出太子之位就很不甘,后世又老拿他们说事。真是让人气恼。
李世民看着生气的兄长和弟弟二人,也不敢说话,他能怎么说,“后世子孙说话丝毫不顾及身份,语言放肆,为所欲为。”}
【然而不得不说,这魏征不愧是国服第一喷子,除了硬喷的技能之外,也确实是满腹经纶。
他清了清嗓子,又开始给李世民上课了“《易传》中的《系辞》有句话说得好,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观的意思是显示中正,而以身作则则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所以我的建议是新年号可否用贞观”】
(贞观这俩字是真好)
(贞观出自易经,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者,正也,观者,示也,)
(李世民就用了贞观一个年号,明清以前换年号都比较频繁。)
(李治武曌夫妇都是十几个年号打底[看],一年一换。)
{看到现在,李世民可算是听到一句夸奖的话了,开心的对魏征说:“‘贞观’果然取对了,后世都感觉好呢。”
魏征:“玩笑归玩笑,后世也知道陛下选取‘贞观’何为,还请陛下以身作则。”
李世民看到他儿子干的事,哦对还有他儿媳:“年号的选用不应该严谨使用,不可随意更改,他们两个是在干嘛,当年号是大白菜啊,想用那个就用那个。”
各位大臣也不明白,九皇子为何频繁更换年号,是有大事发生吗。
李治和武则天则同步摸了摸鼻子,只能默默地赞了自己,他们不愧是夫妻,就连喜好都一样。
后面的史官看到这则是露出痛苦面具,自从高宗频繁换年号后,年号都变得不值钱了,皇帝想换就换,他们是满意了,可自己记载却是麻烦啊。这事就不能打开口子,口子裂开了,就再也缝不上了。}
【不得不说魏征这个喷子是真的稳稳拿捏住了李世民,一席话又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他不自觉的站起身来,回忆自己的前半生。
“我以武平定天下到目前死在我箭下,有记录的,应该是有一千多人了吧到目前为止,有两个人跟我说中正的道理,好,说的好,就用贞观吧,你们看呢”
随之,一个声音传来,公元627年正月初一贞观年号启用,是为贞观元年。】
(很多人学到了魏征的喷,没有学到他的才,人家怼完之后会给出很好的建议)
(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解决方案。)
(确实人才不是提出问题而是给出建议。)
(一生换了6个老板,这是个能察言观色的人精,可不是只会喷的家伙。)
([看]人家本职是搞经济查贪污搞生产。自身还清贫。放现在就是你公司里有个管账的会计,还兼职销售王,自己工资还拿的少,就是天天喷你。)
{经常被谏官批的体无完肤的皇帝,撇了撇嘴:“就是,这些人天天喷自己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他们到是告诉朕应该怎么做啊。还真以为自己是魏征了,就算他是魏征,自己也不是太宗皇帝啊,他们可没有太宗皇帝那么宽阔的胸怀。”
一直以魏征为偶像标榜自己的谏臣不满意了,他们怎么就没有才了,没有才华,他们能从万人科举中脱颖而出,没有才华他们能走到这个位置。陛下做的就是不对,他们身为陛下,万民的臣子就应该指出来,至于解决方案,他们只是暂时没有想出来吗,那不是还有其他大臣吗。要他们干什么。不是为陛下排忧解难的吗?
贞观时期的大臣,:“没想到啊,这个到处喷的人,后面还有追求者。”
魏征表面波澜不惊“自己想换老板吗,都是他们不听自己的,还有自己要是没有能力,不另辟蹊径,怎么在这些人才济济的朝堂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想法,行事他们学的来吗。”
“后面的皇帝也不是他们胸怀大略,心胸开阔的帝皇,他们怎么能和陛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