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皎皎又刷了几个视频,看时间不早了,她要收拾收拾,明天是第一个早八,不能迟到,走到洗漱台上,宋皎皎小少焱的公众号,在里面选择自己想要播放的曲子。
{老祖宗们随着宋皎皎的操作,也看到了一些曲目,有他们曾经听过的《上下五千年》《天穹》《满江红》还有他们没有听过但已经了解此人事迹《霍去病》《辛弃疾》还有他们从未听说过的《与子同袍》《东坡》《天水伯约》《寒门贵子》等。
“这个名为小少焱有如此多的作品,才华甚是斐然。”
我们的还很年轻的冠军侯看到自己的名字,很是兴奋,“宋娘子,选我,选我。”那些没有看到自己的很失望,他们难道就不值得后世歌颂吗。
我们的苏大大乐开了花,他现在已经开始用苏东坡的称号了,反正早晚都是自己的,拽着子由的袖子骄傲道:“弟弟,看到没,这里面有我。”
虽然苏轼因为大宋问题,现在他和那些他平常看不惯的大臣关系都缓和了不少,但这也不能妨碍他要炫耀:“子固,介甫,瞅见没,后世为我写歌了欸,你没有吧。”
王安石看着乐的找不着北的苏轼,这几天没少被他怼,他知道他说的是那首曲子,偏不说:“唐宋八大家又不单单只有你,我们都在其中。”
苏轼不服:“你没看见有一个小方框单独“东坡”二字吗,这是单独为我写的。”
王安石等大臣看着这个还在叭叭炫耀的苏东坡,是真想套上麻袋打打一顿。看他还傲不傲了。
苏辙使劲拉着想要乱跑的兄长,我的哥,你可长点心吧,你们看见丞相要刀人的眼神吗?最后是在气急,上手捂住还在炫耀的嘴。他真是为兄长操碎了心。
其他老祖宗们也都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曲子。刘邦在万界弹幕上一直在说《楚汉》他要听《楚汉》}
但是一切决定权在宋皎皎手中,最后的选择是:《诸葛出师表》。苍老低沉的的吟诵声传来。
【臣 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出师表:饭在锅里,钱在抽屉里,我带你赵叔,兴弟,苞弟他们出门办点事,在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光顾着玩,要按时写作业,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你费叔,蒋叔他们,你是个好孩子,我们都很爱你。)
(诸葛出师表等好蜀汉说明书。[黑脸])
(原本的出师表我听完以后的感觉蜀汉说明书。)
{三国以后的老祖宗们熟悉,这是诸葛丞相的《出师表》听着声音响起三国争霸,最后魏国胜出,还被司马贼篡了国。都为丞相和蜀汉感到惋惜。
蜀汉大殿上的百官目光都瞅向丞相,后人为丞相作了首曲子。
刘备看着手拿羽扇,波澜不惊,镇定自若的丞相,听天幕之人自述,回忆起当年和二弟三弟三请丞相助他之事,感激的对丞相说:“多谢丞相出山助孤。”
诸葛亮弯腰躬了躬身子:“主公乃天下英雄,亮蒙赏识,屈身三顾吾于茅庐之中,自当竭尽全力,以报知遇之恩。”
百官也都对丞相行礼表示感谢:“多谢丞相。”
看着评论语气调笑又带着殷切的嘱托:“丞相假如有一天有什么要嘱托我这不成器的儿子,能多写就多写。”
诸葛亮知道主公哪怕知道结果,还是想要搏一搏,说道:“亮一定不负主公期望。坚持北伐,实现统一大业。”
我们的阿斗在天幕哭诉着:“相父,我好想你,你留下的《出师表》我有好好记,人我也都在用,只是现在人太少了,我现在已经无人可用了。”
刘备对阿斗简直是恨铁不成钢,什么都依靠丞相,他就不能自己挑选有用之人吗?
诸葛亮看着怀里不谙世事的阿斗,再看看天幕想自己诉苦的阿斗,一时间也手足无措,他不知道那里的阿斗情况如何,想给阿斗推荐人才也办不到啊只能劝慰道:“阿斗可自行谋划,向下征求治国的好道理。”
刘备:“阿斗,不可为难丞相,你以身为一国之君就要有君王的担当,怎可什么都依赖丞相。”
阿斗看到父亲批评自己了,委屈的撇了撇嘴,他找的人要是能行的话,还至于求助相父吗?想说什么又害怕指责,只能委屈的缩在角落里拿着出师表反复阅读。
姜维委屈,姜维不说话。
其他老祖宗们知道天幕所咏是与那个司马氏有极致对比的诸葛亮,也是十分期待,想要从中窥探出这人到底有何能耐才能把一个姓氏带到顶端。}
【臣要从何论起,那是场南阳的雨。这男儿志在千里,又怎可随风而起。门外是三人而立,总共是三次来去,皆是满面英雄气,到今日我还犹记。】
(如果让三国所有人都重来一次,不用想,先杀司马懿[看][感谢])
(小少焱的出师表,我听完以后的感觉尔尔小国来呀(丞相五杀)。)
{曹老板看了都羡慕大耳贼了,他那里有他念念不忘的关羽,还有一心一意辅佐他的诸葛亮,他这里有啥,有个弑杀君主,谋权篡位贼臣。
曹操阵营的文臣武将看着主公的眼神,就知道主公惦记对家的臣子,他也不想想刘备是啥样,自己又是啥样,他们要是不了解丞相,会来他这里吗,不过最后他们统一天下,也算是完成他们一生的夙愿。
不过后世有句话说的真对,只要是知道司马老贼的干的那些无道之事,他们第一时间就是灭了司马家满门。}
………………
【这天下人与我不同,方是我诸葛卧龙,自新野边郊一战。是战给天下人。看这乱世群雄再璀璨。有几人及我一半。曾远赴江东求援,两三言借了兵权,我名扬天下那年,一人比天下群贤。借东风烧了赤壁,借周郎演了场戏,一叶扁舟随风去,未用我三分全力。直至我蜀中无将。先帝自逆天而上。义薄云天的模样至今人仍不曾忘。】
(赤壁之战,一把火烧了曹老板统一的梦)
(诸葛亮:原来出师表这么嗨[暗中观察])
(诸葛亮听歌之前:臣本布衣。)
(听歌之后:吾观那吕布匹夫,乃土鸡瓦狗,插标卖首之徒!)
(羽扇摇,东风啸,杀人何须自操刀)
{后世也被这说唱听的热血沸腾,听这说唱让他们仿佛看到了不一样的诸葛丞相。眼前闪过诸葛丞相那波澜壮阔的一生。
曹操脸色一黑,后世真是啥都说,想起赤壁那场战争,两个对家合伙围攻自己,因军队不擅水战,让铁链首尾相连,结果对面不讲武德,竟然还防火,也不知道哪来的东风使火势蔓延,军队只能弃船而逃,自己只能率残军返回北方。一场大火让自己元气大伤,到现在都无法大规模南征。
吴蜀两国想起当年合作共抗曹操,也是激动,现在所有已经暴露,但是未来走向还未可知,真正走到胜利的已经成为为止,史书上他们失败了,但是现在一切皆有可能。
刘备:“辛苦孔明了。”
诸葛亮:“亮不苦,一切为了大汉。”}
【章武之初,先帝自白帝托孤,以一人之力守成都,来挡这天下匹夫,鞠躬尽瘁,以不负隆中之对,日夜不寐,自岐山六进六退,只叹我未复中原,只留下这寥寥数言,只恨这天地不怜,未能再借我十年,这知遇之恩只报了天下三分。】
(这段唱的是白帝托孤,六出祁山)
(虽题为出师表,可唱的是诸葛孔明的一生)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刘备看着天幕丞相一言一行,听着天幕娓娓道出丞相的一生,既是感激又很惭愧,到最后是自己先走,留下丞相一人为蜀汉操劳,走到丞相面前,恭敬行了一礼:“得孔明,实乃吾之幸也。”
听看到此处的刘家老祖宗们知道这是那个一生都在为挽救大汉而奔波的后世子孙底下对大汉忠心耿耿的臣子,他是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天命不在他们大汉。
对待如此忠心的臣子,该表示的还是要表示。
一时间刘家老祖宗们纷纷现身,对诸葛丞相表示感激赞扬之情。
汉·白莲花:“以忠贞之节,辅弼幼主,匡扶汉室,其心可鉴,其志可嘉,实乃社稷之臣。”
汉·位面之子:“朕起于微末,中兴汉室,深知创业之艰。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兴复汉室,殚精竭虑,真乃吾辈之楷模。”
汉献帝十分羡慕刘备,同为刘氏宗族,自己身边都是一群乱臣贼子,刘备身边却都是忠臣武将,差距怎么这么大呢:“若朕有孔明相助,何愁汉室不兴,朕亦不至于受那权臣之辱,孔明实乃大汉之希望,只恨生不逢时”
诸葛亮看着一连串大汉皇帝,一时间也有些手足无措起来,放下阿斗,站起身整理整理衣摆,恭敬对天幕行礼道:“臣蒙各位陛下谬赞,实感惶恐。臣不过是尽忠职守,为先帝遗志、为大汉社稷,鞠躬尽瘁而已。此皆先帝洪福与大汉列祖列宗庇佑,臣唯有肝脑涂地,方能报答万一。”
刘邦看着看着如此忠臣所言,那个羡慕嫉妒啊,他的曾孙有助他大败匈奴,助他成为千古一帝的帝国双壁,这位后世子孙,又有忠心耿耿,毫无二心的丞相。自己身边是什么都没有。}
………………
【臣 二十七岁出山,至死未见云端,若尚有心所不甘,是未再出一次岐山,未再借一场东风,未再论一次隆中,就 来了一阵风雨声,它灭了这盏残灯,这壮志未酬,只恨这天意难留,那卧龙岗上一竹楼,尚欠我一个回眸,此出师一表,写天下群山的小,写迟暮来的太早,写南阳春风的好】
(丞相望天尽是不甘,满目皆是遗憾)
(世人只知出师表太长,而刘禅小儿把出师表翻了万遍)
{听到最后,老祖宗们都在为诸葛丞相惋惜,诸葛丞相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生都在北伐,为兴复汉室行走半生。
唐·元稹:“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丞相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无人能及啊。
唐·杜甫(诗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李白(诗仙)“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唐·白居易:“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宋·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看到许多文人出来称赞诸葛亮,前面的老祖宗们真正的感受到诸葛亮在后世的喜爱程度。
不过也是,如此忠心耿耿的大臣,谁不喜欢。
老祖宗们也发现了,这诸葛丞相还真和那个司马懿有极致的对比,同为辅佐幼主的大臣,一个忠心耿耿,全心辅佐君主,一个谋权篡位,弑杀君王。一个万人敬仰,名垂千古,一个遭人唾弃,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