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皎皎:“oK,明武宗我们就讲完了,我先撤了,一会儿见,拜拜。”
“啪”的一声,一道闪光,天幕黑了。并消失在他们面前。
天幕消失了,但是老祖宗们的讨论还没有消停。
自从有了天幕,本来一贯重复的、无趣乏味的日子也变得生动起来,他们也能接触他们不知道的事情,还能跟着天幕识字学习,就连那些曾经欺压他们的恶霸都见不到了。
现在他们对皇帝的遭遇开始议论纷纷,因为宋皎皎,他们感觉皇帝再也不是那么不可侵犯,反正又不是他们陛下,说说又怎么了。
上至百姓,下到百官也趁着天幕关闭抓紧时间完成今天堆积的任务。
“看看你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看到你们的呈上来的奏章,朕更不好了。”
说完还把奏折扔到他们面前。
“如此好的纸张让你们用都浪费了。以后有事说事,朕再看见你们写这些没用的东西,就不要当官了。”
宋皎皎也在跟系统商量以后该怎么安排直播和视频投放内容。
最终决定从明天开始超常课程直播并每天抽三个老祖宗回答他们的问题,剩下的时间就选择性直播,毕竟老祖宗他们还有自己的事情。
商量完后,宋皎皎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开始刷视频,至于三个问题从明天开始吧。
随之天幕再次打开,老祖宗们停下手中的工作,看着再次开启的天幕,也不知道这次皎皎娘子又会给我们讲什么事情。
#那些被误解的文言文#
【“被误解的俗言俗语究竟随了谁的意?”】
(曲解后的意思更顺了谁的意,就很明白了)
(其实不是误解,是被人刻意扭曲。)
(闭上嘴都知道是哪些人故意扭曲)
{听到这个疑问老祖宗们都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对曲解此意群体有利啊,这还用问吗?”
所有人都在猜测后世到底哪些意思被人对被人曲解。
朱元璋感到一阵心慌,他感觉后面又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冲击,朱元璋心慌慌的问朱标:“标儿,后世不会又要做《论语》那些的解释吧。”
朱标一脸坚定的向朱元璋解释:“爹,不会,这是皎皎娘子在通过天幕跟我们纠正那些被误解的意思,毕竟现在的经书注解经过千年的变化,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了。”
朱元璋又有疑惑了:“他们距离先秦比我们还远,又是怎么知道那些句子的正确理解,不会又是从哪个倒霉鬼里挖出来才知道的吧。”
朱标,这,他也不知道,不过后世确实喜欢挖坟,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不能避免,他们大明还算是好的了,除了他的哪个好儿子,也就哪个万历足够倒霉的。不过也是为他们挡灾了。
秦始皇知道这里面一定有儒家的事情,他不讨厌孔夫子,但是他讨厌那些打仗孔子名义的儒家天天张口这不对,闭口那不对,只要不符合他们的都不对,最主要的他以前信任儒家才会把扶苏交给淳于越教导,结果……。
幸好,自从他亲自带扶苏,还让他跟着刘季、萧何做事,现在是有了大变化了,还能不一样的角度但更适合秦朝的意见。身上也有了身为太子的担当。
汉武帝知道自己可是在历史上独尊儒术,但是这可不怪朕,我尊儒也是为了思想的统一的。但是朕本人还是重法的,后面的如何发展和朕没关系,别找朕。}
【原来男尊女卑,说的并不是男人尊贵,女人卑微,其实这个词最早出于《易经》是互文的手法,指的是男子女子都要自尊谦卑。
无才便是德,也不是说女孩子没有才华,反而是一种美德,她的原意是女子是没有才华,能明辨是非也是一种难得的美德。】
(还有最毒妇人心,其实本来是最毒负人心,是为了谴责负心之人。)
(“无毒不丈夫”本意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指的是:气量小的不是君子,度量小的不是大丈夫。)
{学士儒生都不相信,夫子教给他们的都是前面的意思,原来后面的意思才是真的吗,夫子也错了吗。
有些人更是不相信,直接在弹幕上询问夫子,询问祖宗,到底谁对谁错。而家中学风渊源的学子已经快步向书房\/藏室一边看天幕,一边寻找这些记载的解释。
酸儒们决不相信后人才是真正的意思,或许更是不想那些一直被他们打压的,只能服侍、依靠他们才能生活的女子醒过来,向身边的女子辩解道:“胡说八道,我们可是从祖宗那里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怎么会出错。这一定是假的。”
她没有读过书,但是他们不傻,一看这个秀才的表情就知道,天幕说的是正确的,他们这是害怕她们知道真正的意思:“放屁,后人人人都可读书,懂的比你还多,后人说的才是正确的。”
一个老妇从一位固执己见,不停向他人解释的儒生身边经过,瞅了一眼,这不是自从她和丈夫和离后,就一直指责自己不守妇道的前小叔子吗,对着他的脸就“呸”了一声:“这不是我那个考了五次都没有中榜的小叔子吗。怎么现在不逛青楼,改在大街上耍了,什么东西,连小小的秀才都考不上,还敢指责后人,真不怕来到雷劈你。”
身边的人听了,赶紧离他远远的,波及到他们就不好了。}
【“无商不奸”原意为“无商不尖”,指的是,商人卖米的时候, 不仅要把斗装满,还得堆出来一点,多让些利。
“富贵险中求”本意解释:“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指的是,要求做事情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以德报怨”的原话是: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里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君子远庖厨”原本的意思其实是说君子杀生而不虐生。然后被曲解成男人不应该做饭,要远离厨房。)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面半句指的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职责是最不对的,并不是说没有繁衍后代是最不孝的这个意思。)
(告诉大家,这才是真正的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为:
爱之仁,正之义
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
{看到自己写的句子被后人曲解这般模样,到底是让他们曲解成这个样子,前后根本就没有任何干系吧。
战国·墨子(科学家):“这到底是后世王朝就已经曲解此意,还是在那场救国之战中,因为我等文化典籍遭到破坏,才被后人如此曲解,在最近才开始真正理解。”
春秋·孔子(至圣):“吾华夏战争一直没有停止,我等写下的典籍也可能在战争中丢失,然后出来一个人收集整理,再按照自己或是那些帝王的理解,就变成后来的样子,一代代传承,也就把错误的意思当成真正的理解。
战国·孟子(亚圣):“现在有了纸张,记录我等的思想也方便了,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我等还是麻烦些,记录详细些。再有误解也就不能怪我等了。”
战国·孙武:“这些后人真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要么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句子,要么直接把里面的字都给你改了。”
而那些被丈夫,婆婆指责“无后,不孝”的妻子,痛苦,原来这不是指责自己的,擦干眼泪,要么决绝的和丈夫和离,要么再次面对丈夫、婆婆的指责,直接和他们争论。}
【到底是谁在曲解这些错误的文言。老祖宗这些解释都能气的活过来。】
(小人也不是品德低下的人,而是一般人。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其他的都是小人)
(时代在进步,人越活越退步,思想越来越保守,甚至落伍。)
{看来这些错误的理解对后人也产生了影响,不过还好,现在他们找到真正的理解。
系统看着后面还一脸不相信的样子,直接打通万界,让真正的老祖宗们给他们这些纨绔派结束吧。但也只能询问前面朝代记载的书籍,其他的一概不能问。
看完本人的解释,越往后的老祖宗越震惊:原来天幕说的是对的,原来他们一直接受的都是错误的解释,这让他们听孔圣人,孟夫子等人的,还是听朝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