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城楼上,凛冽的江风猎猎作响,刘备凭栏远眺,愁容满面。滚滚长江水,仿佛也映照着他此刻内心的波澜起伏。曹操大军压境,近三十万虎狼之师屯兵襄阳,统兵之人,偏偏又是那诡计多端的王厚。
“唉……”一声长叹从刘备口中逸出,带着无尽的无奈和焦虑。自从王厚投靠曹操之后,屡屡献策,让刘备吃尽了苦头。如今王厚兵临城下,江夏危在旦夕,刘备如何能不忧心忡忡?
身后传来脚步声,诸葛亮羽扇轻摇,缓步走近。“将军何故叹息?”
刘备转身,忧虑之色溢于言表:“军师,王厚统兵三十万屯兵襄阳,来势汹汹,江夏危矣!我等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将军莫慌,亮已有所安排。”
“哦?军师有何妙计?”刘备闻言精神一振,连忙追问。
诸葛亮走到地图前,指着襄阳的位置说道:“将军请看,王厚虽统兵三十万,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外强中干。这三十万大军,并非尽是曹操的嫡系部队,其中不少是新近招募的士兵,以及各路诸侯的降兵,军心不稳,战斗力有限。”
“军师所言甚是。”刘备点头表示赞同,“但这王厚诡计多端,不得不防啊!”
诸葛亮羽扇轻摇,继续说道:“王厚虽然足智多谋,但他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功高震主。他如今已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曹操器重,但正因如此,曹操也对他心生忌惮。”
刘备似乎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军师的意思是,曹操担心王厚功高震主,会对他有所制约?”
“正是如此。”诸葛亮肯定地点了点头,“王厚此次统兵三十万,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曹操绝不会放任他坐大,必然会暗中掣肘。我等只需静观其变,等待时机,便可一举击溃王厚。”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分析,心中稍安,但仍有些担忧:“军师,万一曹操全力支持王厚呢?”
诸葛亮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说道:“将军放心,亮已暗中联络荆州四大家族,让他们暗中支持我等。只要我等能够稳住江夏,便可与王厚形成对峙之势。届时,曹操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必然不会全力支持王厚。到那时,便是我们反攻的最佳时机!”
刘备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军师妙计!如此一来,我等便可转危为安了!”江风依旧呼啸,但刘备心中却不再感到寒冷,反而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下,他们一定能够战胜王厚,保住江夏。
襄阳城,巍峨雄壮,旌旗猎猎,一派肃杀之气。王厚坐镇于此,手握荆州六郡,实力达到了顶峰。城内兵营操练声震天,工匠们日夜赶工修缮军械,源源不断的人才从各地涌入襄阳,为王厚的大业添砖加瓦。
王厚帐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贾诩、马良坐镇府衙,每日接见来自荆州各郡的贤才,忙得不可开交。庞统则负责练兵,将新招募的士兵与原有军队整合,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的精锐之师。
府衙内,贾诩与马良相对而坐,面前摆放着厚厚一摞文书,皆是各地举荐而来的人才名单。贾诩捋着胡须,仔细翻阅着手中的文书,不时与马良交换意见。
“季常兄,你看此人如何?”贾诩指着其中一份文书,向马良问道。
马良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说道:“此人名叫蒯越,荆州南郡人,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地理,颇有才干。”
贾诩点点头:“不错,此人确实有些才能,可以委以重任。”
马良又拿起另一份文书,说道:“此人名叫向朗,也是荆州人士,熟读经史,尤其精通律法,可为治世之才。”
贾诩赞同道:“季常兄所言极是,此人可安排在军中,维护法纪。”
两人就这样一份份地审阅着文书,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为王厚的霸业添砖加瓦。
城外校场,庞统身着戎装,手持长剑,正在操练士兵。他目光如炬,扫视着队列,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做到精准到位。
“立正!”庞统一声令下,士兵们立刻站得笔直,纹丝不动。
“稍息!”士兵们稍息立正,动作整齐划一。
庞统满意地点点头,继续操练士兵,队列变换,阵法演练,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在他的严格训练下,士兵们的战斗力日益提升,士气高昂。
王厚站在城楼上,俯瞰着城内外的景象,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深知,人才是一切的基础,只有拥有足够的人才,才能成就一番霸业。如今,他麾下人才济济,兵强马壮,正是大展宏图之时。
夜幕降临,王厚站在书房内,看着墙上悬挂的地图,陷入沉思。他深知,如今虽然占据荆州六郡,但天下尚未统一,群雄并起,战争随时可能爆发。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贾诩、马良、庞统等人来到书房,向王厚汇报工作。
“将军,今日共接见了三十余位人才,皆是饱学之士,可为我所用。”贾诩说道。
“好!”王厚赞赏地点了点头,“诸位辛苦了。”
“将军,新兵训练进展顺利,士气高昂,战斗力显着提升。”庞统说道。
“士元辛苦了。”王厚说道,“我军将士的训练,关系到我军的战斗力,万不可懈怠。”
“将军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练就一支精兵强将。”庞统抱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