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严嵩笑笑,与徐阶对视一眼,淡淡开口。
“天幕此话倒是促狭,都是为了我大明的江山,都是为圣上尽忠。”
“党派之争哪里有家国安稳来的重要呢?徐阁老以为呢?”
徐阶呵呵一笑,面上看不出什么波动,不露声色的回道。
“严阁老说的是,只是怕有人混淆了这家和国之间的界限而已。”
“以效忠之名行党争之事罢了。”
端坐在帷幕中的嘉靖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心中暗骂两个老狐狸这是互相上眼药呢。
只是想起锦衣卫近日呈报上的奏章,严家是有些过了,也该敲打敲打了。
【朱祁钰在午门主持朝议的时候,都察院御史陈镒领衔上奏,率先发起了攻击。】
【陈镒在奏对的过程中,情绪激动,心中的悲愤难以自已,不禁是痛哭流涕。】
【细数了王振祸乱朝纲,危害大明江山的种种举动,要求剿灭王振全族上下。】
【这一下直接点燃了在场朝臣心中积攒已久的愤恨,群情激愤,纷纷响应,场面十分混乱。】
【刚担上监国重任的小萌新朱祁钰直接懵了,这...这还是平日里庄严肃穆的朝堂吗?】
已经登基继任的朱祁钰扶了扶额,心中无奈。
时至今日想起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平日里温文尔雅的文官们就像是发了疯,失去了理智,朝堂吵吵闹闹活脱脱就是个菜市场!
更何况还直接发生了血案,吓死个人!
他那天都怕自己不能够健全的离开午门!
【朱祁钰更加不知所措了,本来自己监国就已经是赶鸭子上架了。】
【结果还没干几天就遇上这种大场面,孩子都快急哭了,就想着先安抚下人心,来日再议。】
【下面的大臣一听就更加着急了,百官皆跪地恸哭,场面一时间僵持住了。】
【无奈之下,朱祁钰也只能下定决心传令抄没王振家族,打算派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前往。】
汉朝,刘彻一整个惊呆了,还有这种操作?
自古以来,朝堂那是什么地方?
商量国家大事的神圣之地,别说大臣,就是他这个皇帝也是兢兢业业的!
哪里听说过如此耸人听闻的事情?
下面的大臣:呵呵,也就是碰上那朱祁钰还青涩,不懂朝政。
跟咱们陛下呛声,那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
叶楚接着说道:【不巧的是马顺此人算是王振的党羽,其他人一听这哪行,纷纷抗议。】
【殿外传旨的太监金英欲命令百官退下,没想到群情激愤就要殴打金英。】
【正当此时,已经犯了众怒的马顺居然站了出来,厉声呵斥想要驱逐百官散去。】
【这一下,直接捅了马蜂窝了。】
宋朝,赵匡胤嘶了一声。
这马顺怕不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了吧,这时候还敢呵斥百官?
不过有一说一,平常没看出来啊,这文官还挺有血性的。
按他估计,这马顺不被狠狠揍一顿是不可能走出宫的!
【此话一出,户科给事中王竑性格耿直,脾气也暴躁,简直是怒不可遏。】
【直接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一把揪住了马顺的头发,举起胳膊痛击马顺。】
【边打边骂,甚至手口并用,直接用嘴咬马顺的脸。】
【众臣一看见有人带头,纷纷蜂拥而上对着马顺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转瞬之间,马顺几乎就已经遍体鳞伤,只能无力的哀嚎了。】
【没一会儿,就直接当场毙命了。】
朱瞻基剧烈的咳嗽起来,不敢相信自己听见了什么。
不是,那可是锦衣卫的指挥使诶?!
就这么被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给活活打死了?
朱棣也是一副见了鬼的表情,他一直以为文官都是以打嘴仗为武器。
结果,好家伙,说不过还能直接上手打死敌人是吧?
下面的大臣也是双目茫然,原来这就是真正的......党争吗?
叶楚:大明文官,武德充沛罢了!
【但区区一个马顺,根本解不了众人的心中之气。】
【众人又向朱祁钰索要王振的党羽毛贵和王长随两人,打算一起给解决了。】
【先前侥幸脱身的太监金英跟这两个太监向来不合,就顺势把他们踹向了人群之中。】
【到嘴的鸭子还能让他给飞了?】
【众臣又是一顿围殴,活活把两人给打死了,事后还把三人的尸体挂到了东安门陈尸。】
朱元璋虽然也感到震惊不已,但心中更多的是担心和不安。
朝堂之上尚且如此混乱不安,天下的局势只怕会更糟糕。
祁钰年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也不知道能不能处理好。
若是处理不好,又逢外敌入侵,大明危矣!
【朱祁钰刚来就碰上这种颠覆礼法的血案,心中也是又惊又怕,打算起身离开。】
【于谦从人群中硬生生挤到了朱祁钰的身边,扶臂劝导。】
朱祁钰和于谦对视一眼,直接笑出了声,于谦也是难得有些不好意思。
他哪是扶臂劝导,分明是拉着朕的袖子不让我走!
朕那时年纪小,又受了惊吓,那袖子是扯也扯不动,被迫站在那里听他的劝导!
于谦:嘿嘿嘿,臣也是怕陛下走了,就不好求情了嘛!
【于谦极力为群臣求情,认为马顺等人本就罪该万死,不杀不足以泄民愤,希望朱祁钰能够赦免群臣无罪。】
【而刚刚打死三人的大臣们也逐渐冷静了下来,意识到殿前斗殴逞凶的严重性。】
【所幸朱祁钰听从了于谦的主张,降旨表示不会再追罪。】
【至此,“午门血案”以百官无罪赦免而告终。】
唐朝,李世民是赞不绝口。
这于谦虽是文官却是个有勇有谋的,能够担起肩上的责任来。
朱祁钰听着也是个极为明事理的,不像他那个软蛋皇兄。
有于谦的辅佐,大明虽有危局,却也不会酿成大祸!
【朱祁钰监国后在大事上的谋断和处置赢得了不少大臣的青睐。】
【彼时的皇太子朱见深虽然是朱祁镇的长子,但年仅2岁,无法承担大任。】
【公元1449年,大臣王文上书,希望朱祁钰以江山为重,继承大统。】
朱祁镇:?hello?
我这个皇帝就没有人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