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男孩子又不是女孩子,不能太娇惯了。你让他下来自己走,他是没长腿吗?都已经一周岁多了,走路还不稳。都是你惯的。”
锦华连团宝的一半都比不上,养的太娇气了。
杨卫西皱着眉头看向沈秋荷怀里的杨锦华,都一周岁多了话说不好,走路也不稳。
“咱儿子还小呢,像他这样的才是正常的。”沈秋荷一脸怒气的看着老三说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是说团宝不正常吗?这是你这个当娘的该说的话吗?”杨卫西一脸怒相的朝着沈秋荷大喊。
沈秋荷脸色惊慌,小声的反驳:“我可没这么说,是你自己误会了。”
“下次别再让我听到这种话,不然我可对你不客气。”
“沈秋荷,你再敢说我家团宝一句坏话,让我听到了,我就把你赶出老杨家。”老太太从厨房出来,正好听到了沈秋荷跟老三的对话。
“我家团宝是最好的,你再敢胡咧咧,我大嘴巴子抽你。”老太太朝着沈秋荷满嘴喷。
就杨锦华被他养的那娇气样,早晚会被惯坏,我老杨家可不能出坏种。
杨玲儿看着老太太跟杨卫西全都护着她,心里很感动,这些都是疼爱她的亲人。
“团宝啊,你去屋里跟哥哥们玩吧,奶今天给你炖兔肉吃,还要炖个鸡汤喝。”老太太一脸和蔼的对着团宝说。
杨玲儿朝着老太太笑了一笑,点点头,回屋去了。
杨卫西一脸宠溺的看着杨玲儿回屋,直到看不见她才转过头来看着沈秋荷,都怪这个女人,害得他失去了和闺女作伴的机会。
“你是没有活干吗,老抱着他,把他放下来,赶紧干活去。”杨卫西催着她干活。
“去把家里的衣服都洗了,你把锦华放在我这儿,我来看着他。”
沈秋荷听了杨卫西的话,不情不愿的把儿子放在他身边,自己洗衣服去了。
老太太嘲笑般的轻嗤了一声,也回厨房忙去了。
张氏是大房媳妇儿,一直都是手里和眼里都有活的人,今天老太太没空喂猪,她一大早帮着把猪喂了,又跑厨房帮老太太干活去了。
之前老太太同张氏说了,家里的野鸡野兔全部风干做成腊肉。
这会儿老太太已经在厨房给野鸡野兔都抹上了盐,腌制几天,再挂出去风干。
留了一只新鲜的野兔,准备中午土豆炖兔肉吃。
“哎呀,娘,你都弄好了呀,那剩下的活我来干吧”,张氏对着老太太说道。
“这边不用你了,你去杀个鸡,中午炖鸡汤喝。”老太太朝着张氏吩咐了一句。
土豆炖兔肉,清炖鸡汤,今天中午这么丰盛的嘛。
“成,老娘这边你弄着,我去找炉子生火去。”张氏点点头出去了。
找了个炉子,放在院子里添上柴火,生起火,把鸡杀了,处理干净放在瓦罐里,放在炉子上一直让它炖着。
猫冬了,家里地窖也挖好了,杨老头没事做,每天都会出去钓鱼。
老杨家正在烧火做饭,今天又是炖兔肉,又是炖鸡汤,空气中都飘着香香的肉味。
不止老杨家,今年桃花村家家户户都有肉吃,还不少呢。
杨老头跟老大苏向东钓鱼回来了,走在村里的乡间小路上,村里到处弥漫着肉香味儿。
他俩拎着鱼桶快速走回家,一进自家院子家里的肉味更香更浓。
“老婆子,家里做啥好吃的呢?这么香。”杨老头迫不及待的朝屋里喊了起来。
杨老头快速走到厨房,放下手里的鱼桶,深吸了一口气,嗯,真香。
老太太看向地上的鱼桶,今天手气不错,钓了这么多。
“呦……这么多鲫鱼呢,这些鲫鱼到时候油煎一下,可以给团宝炖个豆腐汤喝,团宝又可以尝一道新菜了。”老太太一看到鲫鱼就想到了炖鱼汤给团宝吃。
“老婆子,家里黄豆挺多的,要不要磨个豆腐,鱼汤里加入豆腐炖的汤更好喝。”杨老头提议道。
“行啊,听你的,待会儿去拿点黄豆出来,先浸泡一晚,明天磨豆浆做豆腐。”老太太点点头。
豆腐易消化,家里两个小的吃着也好。
以后得多弄点新的食材,给团宝做新菜尝尝,咱家团宝好吃。
杨玲儿此刻正在屋里跟哥哥们玩儿,但他分了一股精神力在厨房,听着阿奶跟阿爷的对话,不由的笑出了声,她又有一道新菜可以吃了。
“妹妹,你笑啥呢?这么开心。” 杨子航看着一脸开心模样的妹妹,不由好奇的问着。
“没什么,就是想笑而已”,杨玲儿才不会告诉他,自己听到明天可以吃鲫鱼豆腐汤的事儿。
“妹妹奇奇怪怪的,”杨子航没有听到想听的,自己嘀嘀咕咕个没完。
她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吃,吃各种好吃的。
前世只顾着修炼,错过了那么多美食,这一世她可不能再错过了,她要吃遍全世界。
前世的时候,她记得在随手随身空间里放了一本食谱,自己还翻看过,现在这本食谱虽然没有了,但是有些美食她还是记在了脑子里。
明年她可以自己上山去寻找食材,到时候拿回来一部分让老太太做给她吃,自己空间也种上一些,想吃了随时可以采摘。
这时,外面传来了阵阵香味。“阿奶,是不是院子里的鸡汤炖好了呀?还有厨房里的兔肉也炖好了吧?”
杨玲儿吸了吸鼻子喊道。
很快,饭菜摆满了一桌,鸡汤浓郁鲜香,兔肉炖得软烂入味。杨玲儿迫不及待地先尝了口鸡汤,满足地眯起眼,“阿奶做的鸡汤最好喝了。”
杨玲儿吃撑了,一直在不停的打嗝。这幸福的日子啊……
老太太只要看着团宝吃的开心,满足,她就开心。
冬日里虽然不用忙农活,但是还得砍柴火,家里做饭烧水还得烧炕,都得用柴火。
砍柴火的事儿,那就是男人们的事儿了,杨老头带着俩儿子天天去山上砍柴。
最好是那种比较粗壮的木头,禁烧,还得是晒干的柴火,不然湿的柴火拿回来也烧不了。
父子三个天天往家里拖柴,很快院子里就堆满了柴火,接下来杨卫西就留在院子里劈柴,劈成长短差不多的,一堆一堆码好。
杨老头则跟老大继续往山里走,继续砍柴。冬日里柴火用量大,得多囤着点。
等全部砍好,一堆一堆码好之后,院子里已经堆满了,这一下子过冬就不用怕了。
接下来该忙活家里了,最重要的就是检修屋顶,一场大雪下来,就怕压塌了屋顶。
该修的修,该换的换,该加固的加固。
老杨家全体出动干活,收拾妥当,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