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瑶站在刚刚修缮完成的朱雀大街上,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周围熙熙攘攘的人流,喧嚣不息,让她原本平静的心绪泛起了一丝莫名的烦躁。
她闭了闭眼,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要为原主夫妻二人做点事情。
随即,她大步向前,一路穿过熙攘的长安街市,最终停在了长寿坊。
她随意选了一家茶摊,径直坐下,端起一杯热茶,轻抿了一口。
然后,她语气淡然,却掷地有声地对茶摊掌柜说道:
“掌柜,去告诉你左边和右边的店家,这地方本宫看上了,让他们去公主府结账吧。”
茶摊掌柜愣了一下,但仅仅一瞬,他立刻反应过来,拱手行礼,然后匆匆去通知周围店铺的主人。
——长安的百姓都知道,这就是桂阳公主的作风。
她要的东西,你最好赶紧开个好价钱,自己体面地成交。否则,等她真正动手来抢,那可就“鸡飞蛋打”,什么都保不住了。
不多时,消息像风一样在长安的商圈传开——
“桂阳公主又圈地了!”
这下,整个长安的商人都沸腾了!
许多人猜测,这是不是又一个类似“朱雀街”那样的大工程?
毕竟,朱雀街改造之后,所有敢下注的商人,如今都赚得盆满钵满,而当初犹豫观望、不肯跟进的人,如今都悔得肠子都青了。
可是,如今的“桂阳公主”,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温和”的桂阳公主了……
在凉州一战之后,李梦瑶那“屠半城”的名声早已传遍长安,商人们即便心动,却又有些忌惮,不敢轻易行动。
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去找春桃打探消息!
可是,当大家成群结队去寻春桃探口风时,却被告知——
春桃也找不到李梦瑶!
她东奔西走,跑遍了几个李梦瑶的常去之地,却始终不见李梦瑶的踪影……
此刻,长寿坊那块被公主圈定的土地,正静静地等待着主人的到来。
李梦瑶推着两轮推车,缓缓停在裴府大门前。
门口的侍卫一见到她,脸色瞬间一变,连忙转身飞奔进府通报——
桂阳公主来了!
他们可是见证过,这位公主殿下当初就在这裴府门前,击败了关中第一剑客,他们这些看门的哪里敢怠慢?
不多时,裴寂亲自迎了出来,脸上带着恭敬又带着几分忐忑。
“殿下驾到,老臣不胜惶恐。”
李梦瑶抬手随意地捋了捋鬓边的发丝,淡淡开口:
“裴相,今日我前来,是想要点东西。”
裴寂一听,心里顿时“咯噔”一下,额头微微沁出些冷汗。
——她不会是来要人头的吧?!
裴寂心知肚明,桂阳公主一直将驸马赵慈景的死,算在自己头上。虽然她之前在凉州屠城已报大仇,但谁能保证她不会顺便来找自己清算?
裴寂稳了稳心神,勉强扯出一抹笑容,恭敬道:
“殿……殿下,您要什么,尽管开口。”
李梦瑶长叹一口气,神情复杂地说道:
“本宫欲为亡夫修庙祈福,特来向裴相借几块墙头砖。”
裴寂闻言,微微一愣,随即松了一口气,赶紧吩咐下人,让他们去撬自家围墙的砖。
——堂堂丞相府的墙头砖,能落到这位公主手里,那也算是自己的一片心意了。
等下人忙碌起来后,裴寂转头看向李梦瑶,试探地问道:
“殿下是要以‘百家砖’修庙?”
李梦瑶微微颔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执念:
“如今大仇已报,本宫想为驸马求个安身之地。”
裴寂沉默片刻,最终轻叹一声:
“殿下,逝者已矣,还请宽心。”
李梦瑶深吸一口气,眼神坚毅:
“此事过后,本宫自会向前看。”
很快,裴府的下人们将撬下来的墙头砖一块块搬上李梦瑶的推车。
不多时,裴府面向街道的围墙已然秃了一片。
李梦瑶看了一眼,朝裴寂拱手一礼,郑重道:
“谢裴相。”
然后,她毫不拖泥带水,推着车,缓缓离开。
裴寂站在府门口,看着她远去的背影,眼神复杂,最终无奈地摇了摇头,轻叹一句:
“如此执念,如何是好啊……”
李梦瑶推着装满墙头砖的小车,缓缓行至长寿坊,她随意找了个茶摊坐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休息片刻,她站起身,重新推起车,继续去讨要墙头砖。
不知从何时起,“桂阳公主为驸马修庙,四处讨砖”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长安。
百姓们敬重这位公主,他们不愿意让她在自己家门前低头讨要。于是,家家户户提前备好一块块墙头砖,整齐地堆放在门口,只等公主来取走。
李梦瑶每天往返于长安各个街道,推着车,沉默地收取百姓们送来的砖。
她的身影,成了长安街头一道孤寂的风景。
满朝文武皆知此事,然而他们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提及。
李梦瑶已成孤魂,他们不想面对她,不是害怕,而是不知道见面后该说些什么。
她像是一个破碎的灵魂,大仇得报后,用这种方式作为精神寄托苟活,似乎随时都会随风飘散。
朝臣们只能沉默着,看着她在长安城里来来回回,推着那辆堆满砖的独轮车,沉默地修筑她心中的归宿。
远在洛阳征战的李世民收到长安传来的消息,长长一叹。
他将信件放在桌案上,揉了揉额头,声音低沉:“节儿,你这打仗的本事……是和你母亲学的吗?”
坐在一旁的赵节微微一愣,然后摇了摇头。
“母亲说,打仗就会生灵涂炭,让我远离刀兵。”
李世民听后,心头猛地一震,胸口仿佛被狠狠撞了一下。
——她教孩子远离刀兵,可她自己却亲手屠了半城。
——她告诉孩子不要涉足战场,却又把他送往烽火连天的洛阳。
他沉默了许久,最终轻轻叹息一声,将信递给赵节。
“节儿,回长安吧,你母亲需要你。”
赵节低头看完信,没有半分犹豫,当夜便启程返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