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国公傅友德的心情,近些时日可谓是如同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
早些天的时候,随着太子朱标的骤然离世,傅友德深知以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以及\"外戚\"的身份,定然会引起朱元璋的猜忌,故此可谓是深居简出,不敢与任何人来往。
即便如此,他对于自身如履薄冰的处境也是心知肚明,毕竟在太子朱标病逝之后,下一任\"大明储君\"极有可能父死子继,落到皇长孙的头上。
毕竟这位自幼长于深宫的皇长孙虽然性情仁孝,深受朝中文官们的拥戴,但在军中却是没有半点根基可言,威望难以服众。
倘若朱元璋真的打算将皇长孙立为\"大明储君\",似他这等战功显赫,且拥有\"外戚\"身份的勋贵极有可能受到清算的下场,乃至于身死族灭。
但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奉命陪同朱元璋于锦衣卫诏狱\"旁听\",意外结实了口出狂言,大放厥词的\"曹先生\"。
这位\"曹先生\"虽然年纪轻轻,但诸多新颖的观点却是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其在言语间,毫不掩饰对于朝中文官的鄙夷,以及对燕王朱棣的推崇。
除此之外,作为大明之主的朱元璋,对于\"曹先生\"诸多荒诞的言论展现出了耐人寻味的态度,并且屡次\"乔装打扮\",亲临诏狱,向\"曹先生\"请教,态度很是诚恳。
在这位\"曹先生\"的建议之下,乾纲独断多年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朝令夕改\",将朝廷北征伪元太师的主帅由最初的曹国公李景隆,更换为定远侯王弼。
在北平多年的燕王朱棣,也奉命随军作战。
当然对于他这位战功赫赫的\"外戚\"而言,最为要紧的变故当属于朱元璋对于下任\"储君\"的态度。
在太子朱标入土为安之后,朱元璋便是专门下旨,命令晋王世子朱济熺重回宫中的大本堂读书,借此向朝野间释放了某种政治信号。
而他傅友德,去年春天的时候,才刚刚将嫡女嫁入晋王府,成为晋王世子朱济熺的\"老丈人\"。
只是未等朝中大臣和勋贵们从朱元璋这道突如其来的旨意中醒转过来,本就动荡不安的朝野再度迎来了一场地震。
羽林卫都司周骥趁着职务之便,淫乱后宫,赐死。
其父江夏侯周德兴,教子无方,赐死。
与此同时,执掌东宫十余年之久的太子妃吕氏因思念太子成疾,薨逝。
这一个个沉甸甸的文字,就好似巨石一般,狠狠敲击在南京城中诸多勋贵和文臣的心头之上,众人的反应不一而足。
但对于战战兢兢多时的傅友德而言,却是有些死里逃生之感。
毕竟凡是明眼人都能够瞧出来,曾经炙手可热的皇长孙朱允炆已是失势,其\"娘家势力\"已是被陛下连根拔起,彻底无缘大明的储君之位。
故此,无论紫禁城的朱元璋是否真的属意晋王世子朱济熺,起码笼罩在他傅友德脖颈上的那柄展露着寒芒的长刀,已是消失不见。
...
...
\"老大,吃完了吗。\"
\"陪我出去走走。\"
左右闲来无事,用过早饭之后的颍国公傅友德抬头瞧了瞧头顶艳阳高照的天气,便随口朝着自己的长子傅忠吩咐道。
虽然已是过去多日,但他内心仍是隐隐有些不太真切之感,原来昔日奉朱元璋诏令,当街缉拿羽林卫都司周骥,并且收集罪证之人,便是自己的长子傅忠。
陛下这是放过他们傅家了吗?
\"来了,父亲。\"
囫囵吞咽了嘴中的食物之后,继承了傅友德一身勇武的傅忠便是自桌案旁起身,亦步亦趋的跟在傅友德身后,随行的还有几名颍国公府的下人家丁。
\"父亲,咱们去哪转转?\"
许是被迎面而来的烈阳所映射,皮肤黝黑的傅忠不由自主的眯起了眼睛,扭头朝着身旁的傅友德询问道。
闻言,傅友德脸上顿时露出了一抹迷茫之色,随即便语气淡然的说道:\"去鸿胪寺吧。\"
他昔日陪同朱元璋在诏狱\"听课\"的事后,曾亲耳听闻那侃侃而谈的曹先生对于远在海外倭国的评价,知晓这倭国内部存在着外人难以想象的银矿。
以朱元璋的性子,极有可能已是在筹划远征倭国的事宜。
而放眼满朝文武,有资格担此大任的,除了凉国公蓝玉之外,便是他傅友德。
知己知彼,方才能百战百胜,正好今日闲来无事,倒不如去那鸿胪寺转转,提前了解一下在他印象中不过是\"穷乡僻壤\"的日本倭国。
\"好嘞。\"
沉闷的应和声响起之后,乔装打扮过后的一行人,便直奔鸿胪寺所在的方向而去。
...
...
\"尔等休要放肆!\"
眼瞅着鸿胪寺外聚集的差役越来越多,一旁幸灾乐祸的\"倭国使团\"也愈发放肆,一直跟在曹爽身后的管家老刘终是忍不住上前一步,挡在曹爽身前,似是有恃无恐的咆哮道:\"我家公子可是在大功坊居住的贵人,谁敢放肆!\"
此话一出,鸿胪寺外本是有些嘈杂的环境瞬间安静下来,原本跃跃欲试的差役们尽皆偃旗息鼓,再不敢高声呼喝,脸上满是惊恐之色。
这\"大功坊\"原名正府街,乃是中山王徐达府邸所在的坊市,朱元璋因感念徐达功勋卓着,故在其病逝之后专门下令将坊市街道更名为\"大功坊\"。
自此之后,这\"大功坊\"便成为了南京城中,仅次于御道街的显赫所在,凡是能够在\"大功坊\"居住的非富即贵,要么是世袭罔替的勋贵,要么是手眼通天的皇亲国戚,闲杂人等压根不敢靠近。
故此当得知曹爽居住在\"大功坊\",莫说署衙外身着皂衣的差役们,就连正儿八经穿着官袍的中年官员也满脸凝重,斗大的汗珠瞬间顺着额头滑落。
他不过是一个七品的主簿罢了,哪里得罪得起居住在\"大功坊\"的贵人?
眼见得署衙外的这群差役们被震慑住,管家老刘便是不动声色的摇了摇曹爽的臂膀,示意二人先行离去。
毕竟说破大天,曹爽也仅仅是一个\"白丁\",没有功名傍身。
\"慢着,居住在大功坊怎么了?\"
\"大爷我还居住在天宫坊呢!\"
\"说大话,谁不会?\"
兴许是不知晓\"大功坊\"意味着什么,亦或者觉得身后有\"倭国使臣\"撑腰,最先向曹爽叫嚣的\"翻译\"稍作停顿之后,便是大声嚷嚷起来,眼神很是狡黠。
他可不相信,眼前身着朴素,且身旁只有一名随从伺候的曹爽,会是什么显赫人物。
这南京城中的\"纨绔子弟\",有一个算一个,谁出门不是恶仆清街,婢女簇拥,何至于像曹爽这般\"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