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带领小部队跨越作战区域抢夺日军坦克的事情,经过层层上报后,引起了上级的关注。
不仅如此,他之前的多次出格行为也被一并揭露出来。
与王敬久师长不同,沈发藻师长可不是个好说话的人。
尽管 87 师属于中央军,战区对其的管辖权有限,但沈发藻想要惩处陈哲,简直是易如反掌。
原本,对陈哲的处罚决定已经下达,将他降职为上尉。
然而,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陈哲带领独立营抢夺日军坦克的英勇事迹竟然登上了报纸,而且这一消息直接传到了蒋委员长的耳中。
老蒋一向以护犊子着称,他怎么可能让立下战功的陈哲受到处分呢?
更何况,这次陈哲不仅打了胜仗,还成功抢夺了日军的坦克,这可是一件大功劳啊!
更巧的是,侍从室的顾长官得知此事后,立刻将陈哲之前抢夺史可法号鱼雷艇以及击落日军飞机的事情一并告诉了老蒋,并且还呈上了相关的实物相片作为证据。
军事委员会竟然直接通过战区,给了陈哲的独立营一个编制!
这个编制可不简单,是第87师261旅预备一团!
这意味着陈哲的独立营正式成为了一个正规的作战团,而陈哲本人也因为这次晋升,直接升任上校团长!
这两个通报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261旅原本平静的天空。
陈哲和沈发藻之间的梁子,也就在这一刻彻底结下了。
陈哲的背景可不简单,他上面的关系直通委员长,还有侍从官顾长官在背后撑腰。
这使得他在军中的地位相当稳固,无人敢轻易撼动。
而王敬久在离开时,甚至都没有和沈发藻打一声招呼,这无疑是对沈发藻的一种轻视。
不仅如此,王敬久下面的一些人也被悄悄换掉了几个。
那些知道陈哲背景的人,自然不愿意去触这个霉头,更不会把这些事情告诉沈发藻。
当沈发藻得知战区的任命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他想要收回对陈哲的处罚,但两个通报却像长了翅膀一样,一前一后地飞到了旅部。
就这样,陈哲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团长。然而,兵员补充却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毕竟,一个团队的组建并非一蹴而就,还需要时间来补充新的士兵和装备。
时间来到了10月24日,日军在150架轰炸机和数十辆战车的强大火力掩护下,对大场镇发起充猛攻,国军第21集团军第18师与之激战三日,万余官兵几乎全部牺牲,师长朱耀华欲自杀殉国,被部下成功阻拦。
守卫大场以西的是湘军第18师,在敌人猛烈的炮火轰击之下,经过一夜激战,大场至南翔的公路还是被日军突破了1公里。
10月25日,日军出动177架飞机,在大厂投下160多吨炸弹。
大场四周满目苍夷,被毁殆尽,当夜敌我白刃肉搏,再度血债。
守军固守阵地,毙敌上千。
日军立即增援分兵两路,全力反击,一路用40辆坦克开再攻胡家宅和塔河桥。
另一路日军强渡走马塘,坚守走马堂的18师不畏牺牲,英勇反击,组织敢死队多次逆袭,但是成效甚微。
战斗到了深夜,大场至南翔公路上的陈家宅、梅园宅等地被日军攻占,日军多路围攻夹击中国守军,第18师只得忍痛撤退。
26日拂晓,日军攻占大场镇。
大场镇失守,苏州河北岸的中央军腹背受敌, 溃退的18师官兵纷纷沿沪太公路向南弃逃,第36师212团见状上前相劝,但兵败如潮,部队散乱不堪,难以阻挡。
10月26日,87师撤往苏州河南岸布防。
261旅奉命坚守北新泾沿河一带阻击日寇渡河。
日寇多次组织强渡,均被261旅击退。
27日,国军被迫放弃北站、江湾阵地,向苏州河南岸转移,左翼作战军向姚家渡至唐家桥之线转移。
28日午后,丢失苦手多日的阵地又轻见官兵退退退如潮。第18师师长朱耀华将军悲愤于胸,百感交集,深感愧对乡亲父老背对政府国人,他掏出手枪自杀殉国。
大场丢失全线撼动,塞克特防线实际上已被突破。
第三战区只得作出放弃北站--江湾阵地之举。
中央军部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左翼军也奉命转移。
至10月28日,中国军队退入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第二期既设防御阵地,新防线长达35公里。
在全军撤退苏州河南岸之时,蒋介石想到苏州河以北阵地亦不可轻易拱手奉送日军。
此时又获悉国联要在11月初在日内瓦开会,届时将接受中国控诉,为获取国际舆论的同情,有必要留下少部兵力坚守苏州河以北地区,直至会议召开。
经蒋介石本人亲自下令,第88师孙元良部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该团主力1个营 400余人(对外称800人,故后来这支部队被誉为\\\"八百壮士\\\"),据守闸北四行仓库,担当此项任务。
奉命后,谢晋元即指挥官兵与前来进攻的日军展开战斗,周旋3昼夜,毙敌百余名,而所坚守的四行仓库阵地始终岿然不动。
在四行仓库被围攻到第三天时,日军兵力已达5000余人,双方力量悬殊。
最后在租界各国请求之下,这支力战不屈的孤军,才于10月31日夜奉命退入公共租界。
八百壮士英勇事迹轰动中外,声名远扬,虽于战局无补,但是震慑了日军,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心,也赢得国际舆论一片称颂声,被一些国际人士誉为抗日奇迹,政治作用不容低估。
对于谢晋元和那八百勇士,陈哲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尽管他如今已升任团长,但师部却给他派来了一位副团长,名叫江枫,同时还派来了一位参谋长,叫做周翰宇。
陈哲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当然清楚这两人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这分明就是沈发藻在给他使绊子呢!这是要往他的团队里掺沙子,逐步分化他手中的权力啊!
不过呢,好在上面也不是完全不管他。这不,给他配备了一个通讯小组,还给他配了一部电台呢!
有了这部电台,陈哲就可以更好地与外界保持联系了。
于是,他当机立断,做出了一系列人事调动。他把李国光派去了淀山湖,让王伟调回来担任一营营长。
同时,以一连为基础,对一营进行扩建。
而张铁呢,则被任命为一营的副营长。
一连长由林峰担任。
二连长由赵大海。
三连长由李小龙。
原来的独立营二连为基础扩建为二营,由李高远担任营长,李大彪担任副营长。
四连长由郑志远担任。
五连长由张龙飞。
六连长由王广盛。
原来的三连扩编为战车营,魏浩为担任营长,张志兵担任副营长。
七连长由陈海担任。
八连长由汪翰担任。
九连长由赵文海担任。
炮连和辎重排外加6辆卡车组成新的炮营。李光地担任营长,王四海担任副营长。
十连长由李虎。
十一连长由李琦担任。
十二连长由陈凯担任。
警卫排和侦察排合并为警卫连,连长张小亮,副连长林佳杰。
通讯排由李国光担任,副排长由陈一桥担任。
淀山湖的五连改为特务连,秦明担任连长李二狗担任副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