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后的成品都放在一处,不仅仅是苏润,赵翊、司彦等人也都看到了。
只是相比于见识远超常人的苏润来说,其余人正震惊于这批琉璃质量之高,还没反应过来罢了。
此时,苏润一开口,他们才陆续回神。
赵翊眨眨眼睛,伸手拿了个自己觉得最漂亮的成品,仔细观摩起来:
“此物通体青翠欲滴,晶莹透亮,比我府上的战国苍蓝琉璃珠都澄澈纯净。”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的战国浅蓝色纯琉璃胎大型珠(图片来自网络)
苏润探过头看了一眼,点头随意附和了一句:
“的确绿得很均匀。”
赵翊拿着的那个,其实就是砒霜用少了,导致脱色不足,所以制成的青色玻璃。
不过这青色玻璃颜色细腻匀净,没有深一块、浅一块罢了。
可苏润不稀罕,不代表梁玉他们不稀罕。
毕竟琉璃自古便是珍品,只有皇室和达官贵族家中才有,梁家虽富,但也不够资格收藏琉璃。
与赵翊不同,梁玉伸手挑出一个颜色深浅不一的琉璃,语带赞赏道:
“这个也不错啊!”
“虽然有些杂色,但轻重有度,远观如群山环绕,重峦叠嶂,意蕴悠长,打磨一番,做个杯具也不错。”
谢天恩笑着点头,带着些惋惜道:
“看着是不错~”
“可惜了~只有一只~”
“一般琉璃都是一套~最差也得一对才好~取个成双成对的好意头~”
而王太医瞅瞅这个,看看那个,发现随便哪个琉璃,光线都能透过,便赞不绝口:
“都好!都好!都是好东西!”
相比于众人还在欣赏彩色琉璃之美,苏润和司彦倒是不忘初心。
两人将透明度最好的几块无色琉璃挑出来,放在一旁比较。
最明亮干净那块尤其突出:
“这块已经可以称之为玻璃了。”
苏润捏着那块玻璃起身,在太阳下仔细端详,才发现里面有两个气泡。
气泡非常细小,在幽暗处完全注意不到,但在日光下却无所遁形。
而且这块玻璃没有什么杂色,只是在日光照耀下,稍稍有些泛青光,若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
气泡是马牙硝没加够,泛青光是脱色不够彻底,苏润很快得出结论。
不过,即便如此,这也很不错了。
苏润的动作,赵翊最先注意到。
他站在几步外,都能透过玻璃,清晰的看到苏润的手指。
立刻,他的注意力就被转移了:
“子渊,这所谓的玻璃虽然不见什么意境,但翊却觉得,此物另有一番雅致啊!”
从西周至今,制造出的琉璃都是色彩缤纷的。
多少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美学,都默认彩色琉璃之美。
但苏润研制出的透明无色的玻璃,赵翊却是见所未见。
虽然这东西的颜色不符合他的认知,但是,物以稀为贵嘛!
赵翊一句话,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
“子渊,玉看看,让玉看看!”梁玉心急地催促,手先一步伸过去了。
苏润随手将东西递给梁玉,又不放心的交代道:
“不能对着太阳看,不然眼会瞎。”
梁玉胡乱地点头,“好好好”的答应了。
司彦也将其余几块品相不错的玻璃分给众人。
虽然很陶醉的欣赏,但理智也让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正事上:
“子渊说得不错,这六号的确是最好的一个。”
“对,虽然五号和七号也不错,但五号泛青色重些,七号在太阳下看起来不够亮。”
“七号看着有些昏~盯一会儿眼花~没有六号那么明亮~”
……
他们正在兴头上,也不管外面冷,干脆就吹着冷风,围着这些琉璃,开始商讨时务策。
而时务策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卖出这些琉璃,充实国库。
赵翊身为王爷,对琉璃的了解多些。
但看着那块纯净无比的玻璃,赵翊稍有些纠结的说:
“子渊,依翊之见,这玻璃好归好,但在多数人眼中,只怕欣赏不了,要卖也就是卖个稀奇。”
“相反地,这几块制成器物,价格应是不低。”
他将自己认为的好琉璃,指给苏润看,还提出建议:
“子渊,我看玻璃卖不出去,我们还是等彩色琉璃研究出来,再行商议吧!”
他还以为苏润制造玻璃,只是为了像琉璃一样做成摆件之类的卖钱,所以才这么说。
毕竟,作为商品,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价值。
但梁玉和司彦跟苏润混久了,也多了些创新意识。
司彦摸索着一天青一透明两块琉璃,若有所思:
“彦以为不然。”
“不同颜色的琉璃,也许用处不同。”
“比如青色琉璃可为杯盏,但玻璃透光性强且明亮,若做成灯罩,再合适不过了。”
梁玉也突发奇想:
“对啊,若是这玻璃做笔杆,那参加科举的时候,是不是空心的,一看就知道了!”
“笔杆里也藏不了夹带,能防止作弊!”
受此启发,赵翊也有了新的想法。
其实,只要是瓷器可以做的,这玻璃基本都可以。
比如雕塑、笔筒、水盂、镇纸都不错。
想到这里,赵翊恍然大悟:
“翊狭隘了。”
苏润对此毫不在意,只是笑着安慰好友:
“佑璋,你放心,这玻璃绝对卖得出去,而且会很紧俏,供不应求!”
见苏润如此胸有成竹,赵翊知道他有主意,立刻追问:
“子渊详细说说?”
梁玉和司彦也期待的看来。
谢天恩很有经验,见状,自发拿出了笔和纸,准备记录。
只听苏润缓声开口:
“相比于彩色琉璃,这玻璃才是润真正的王牌。”
“如今,大炎家家户户都用纸糊窗,白日门窗一关,屋子里暗得很,即便点蜡烛,视野也很有限。”
“但若是用玻璃取代窗纸呢?”
玻璃啊!
这可比窗纸的透光性高多了。
谢天恩当即甩着小手绢,大声赞道:
“哎呦喂~子渊这脑袋可真灵光~”
“可不~这玻璃正适合做门窗~”
“大炎有不少官员~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使~每逢阴天~都得点不少蜡烛才能勉强视物~”
“就算这东西只卖给官员~也足够供养前线大军了~”
可别小看这些官员,看着人少,但实际上,掌握的财富可是多得很。
苏润点头:
“真是如此!”
“若再卖给富商,定能补上国库亏空!”
“而且,这东西还可以做成一军事器物,于查探敌情极为有利。”
“此物上了战场,对前线战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玻璃都有了,凹凸镜片还会远吗?
凹凸镜片到手,望远镜不是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