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听明白了叶采苓的意思。她不想得罪一个县令。但如果县令站在她的对立面,她也不会客气。
陈县令思忖着说:“叶氏愿意收下曹家的赔礼,恐怕也只是暂时休战。这位叶姑娘应该另有打算。”
韦氏想了想:“叶氏有族人和家人。”
陈县令了然点头:“人只要有软肋,就会有所顾忌。显然叶姑娘是个聪明的,她知道怎样取舍对自己最有利。”
陈县令已经隐约猜到叶采苓想要什么了。
翌日一早,赵大海带着两个衙役请叶采苓过去。
本来这样的差事轮不到赵大海干。但今天赵大海一进衙门,县令大人就亲自见他,还任命他为衙门新捕头。赵大海都被这个天降大馅饼砸懵了。
直到县令大人让他过来请叶采苓去衙门,他才知道,他这次升职,是沾了叶采苓的光了。
昨天赵村长住在大儿子家里,也跟大儿子说了小河村的巨大变化,再加上赵大海从衙门里打听来的消息,基本确定了叶采苓就是传说中的神修。
如果不是,她怎么可能从劫杀中全身而退,还把那些劫杀她的人全废了。
还有平常目高于顶的阮鹏,怎么可能老老实实交代曹明钰和曹保的恶行?
赵大海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本来想去衙门点个卯就去见叶采苓,没想到因采苓而来的福利就这么猝不及防降临他头上。
“采苓呀!你真是……那个,县令大人请你过去。”赵大海眼睛亮得吓人,语气激动。话说到一半突然意识到当着外人的面这样问不合适,才紧急刹车。
叶采苓笑笑:“我知道了大海伯,村长爷没走吧?要是没走,就跟我们一起走。”
“没走,没走,你村长爷说了要等着你们一起走。”
“好。”
“传江,承志,你们跟着去衙门吗?”
“去,大海哥,我和承志在衙门口等着采苓。”
到了衙门,叶采苓直接被请到了后衙。陈县令夫妻两个热情地站在门口迎接。
叶传江和叶承志也被请到偏房喝茶。
韦氏笑着说:“采苓妹子,夫君知道你急着回去,想赶快把这个案子结了,今天就开堂,不知你还有什么想法?”
叶采苓问:“这样的案子,公平公正地判,他们应该受到什么惩罚?”
陈县令道:“阮鹏让仆人假扮官差,阮家为了保全阮鹏,会把大部分罪责推到仆人头上,阮鹏最多判三年牢狱,三十大板刑罚。曹保属于诬陷罪,且还没来得及造成实质性伤害,打二十大板,两年牢狱。曹明钰五十大板,十年牢狱。”
叶采苓看着陈县令,她知道陈县令还有话说。
陈县令斟酌着用词:“但是我们西陵国有一条不算公正的律法,如果原告没死,且愿意和解,被告可以用钱赎,免牢狱之灾。”
说白了,这条律法就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方便有钱人犯了罪能逃脱律法制裁。穷人都活不起,哪里有钱赎罪。
“这条律法当今圣上一直想废除,但多次遇到某些世家大族的阻挠。”陈县令神色复杂。
“对苦主的赔偿怎么说?”
“在律法上,赔偿是按照犯罪性质来赔偿,具体数额不等。不过,在民间私了的比较多。因为私了苦主拿钱快。如果经衙门层层审批,钱到苦主手里,最快也得一年半载。”
叶采苓点头,表示明白了:“如果我不愿意和解,他们就无法用钱赎罪,是这个意思吗?”
陈县令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前提是原告实力强过被告。叶姑娘,你听本官一言。即使你不愿意和解,让曹明钰三人坐牢,但以曹家和阮家的势力,绝不会让他们在金山县的牢狱里,你明白本官的意思吗?”
叶采苓嗤笑:“明白,一旦出了金山县,他们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说不定他们根本不用待在牢房里,在外面逍遥自在。”
陈县令点头。
叶姑娘一点就透,显然是懂其中的一些门道的。
“好,和解可以,曹保一万,阮鹏两万,曹明钰四万白银。”
陈县令眼皮子猛跳。
他猜到叶采苓会要钱,但没想到会狮子大开口。
几万白银可以让一个宗族快速发展兴旺起来。
原来她打的是这个主意。
其实,叶采苓只是想趁这个机会,让自己空间里的财富过明路。靠打猎建设小河村,速度太慢。况且,她不能把大把时间浪费在带领族人打猎上。
上午巳时左右,叶采苓的举告开堂公审。衙门外面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他们都想知道,这件牵涉官家大户的案子会怎么判。
因为提前都已经通过气,案子有关人员都提前到场了。
现在阮家这边是最希望案子快点了结的,所以积极配合衙门的提审。
因双方对判决都没有异议,审理过程很顺利。基本就是师爷把案情当堂陈述一遍。然后陈县令宣判,把犯罪人员押入大牢。
老百姓从没有见过处理这么迅速的大案,干脆利落,从开始到结束都没超过半个时辰。简直开了天眼了。
作为金山县的坐地大户阮家,居然老老实实接受了这样的判决结果?这令百姓们很困惑。不过,想到昨天阮家莫名其妙倒塌的房屋,他们似乎又找到了真相。
都遭天罚了,能不老实?
叶采苓前脚回到客栈,阮家管家后脚就带着六万两来了。
六箱子现银,每箱装了一千两。五万四千两银票,用一个盒子装着。
是的,是六万两,而不是七万两。
这次所有的赔偿都是阮家出钱。因为借住在阮家的曹老太太和曹明钰夫妻根本没有钱。能花钱把曹明钰保出来,是看在他是阮家女婿的份上。况且,这六万两只是给叶采苓的松口费。要想把人从衙门里弄出来,还得交给衙门一笔保释金。
曹保若想免牢狱之灾,只能让他家里出钱。
但曹保本来就是重伤初愈,这次又断了双腿,已经成了废人。别说曹家庄庄主拿不出一万两银子,就是能拿得出,恐怕也舍不得花一万两保释一个残废庶子。
叶采苓早想到了这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