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炕屏一看就是精品,说是绣品,但是屏风两面都看不到半点线头,仕女的发丝纹路清晰,衣褶流畅,真如画一般。框架是和田玉的,后世人喜欢玩得籽料都体积很小,也不完全是人们喜好的事,而是好的大料少啊,国中玉文化传承千年,自古讲究君子如玉,翡翠这种硬玉历史反而不长,明末才有零星开采,大清更喜欢东珠,即使清末慈禧太后还算喜欢翡翠料作镯子,也是喜欢满绿的,更喜欢色,现代的白色冰种玻璃种太过寡淡并不着人喜欢,卖不上太高的价格。和田玉的产地挖掘千年,大料早就被先来之人收入囊中了,所以和田玉的精品可遇不可求。
看起来这王府还真有家底,就算是多年没什么收入吃老本也能吃几年。明慧和黄氏说要去马姑娘家看看,黄氏让她带着小伙计一起去,明慧答应了,今天腊梅去店里了,明慧把墨菊和小伙计福来也带着一起去拜访王府。
明慧和墨菊一起坐了一辆黄包车,小伙计让他骑一辆自行车跟着。其实这王府也不太远,骑自行车不紧不慢也就十几分钟的路。到了大门口,明慧并不急着下车,让车夫围着王府转了一圈才让车夫停下,多给了十个大钱打发了车夫走路。明慧让福来去门上通告,自己和墨菊找了门口对面一棵树下等着。“这家里早几年就不行了!”墨菊一边把遮阳伞收起来一边压低声音告诉小姐。“哦,早几年你还没有来城里呢吧?”明慧也低声说。墨菊才来了一年半,倒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家里那几条胡同有个公共井台,附近街坊家里没水井的都去打水,还有洗衣服。买来得水可舍不得用来洗衣服。这附近邻居也多得是洗衣服的时候聊天八卦,墨菊、墨香少不得去公共井台用水洗衣服,这郡王府早几年就打发了不少婢仆。养仆从也很花钱,吃饭之外还得发月钱。若是没收入肯定得裁员。
这郡王府转了一圈,明慧觉得这王府的好处是地段好,墙有的地方已经破败了,她是进雍和宫游玩过的,这个面积没有前雍亲王府大。大概是郡王府的规制限制。正思忖着,福来回来了,禀报说:“小姐,恐怕得走后边门”
“好,你带路”明慧看了一眼已经乌涂涂的牌匾上边的金字金粉快掉光了,上边勉强能看出四个字:“直郡王府”。
跟着福来绕了一会儿到了后边小门,敲了几下门,就有人来应门。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妇人,穿着宽松的蓝布旗袍,下边是黑绸布裤子,下边一双小脚。明慧到民国见得人里只有陆府夫人是裹过脚,黄氏是幼年裹过脚后来放开了,就是后来说的解放脚,但是她是一种南方裹法,据说不是那种会裹断指骨的方法。年纪小的姑娘们都是孙总理放足令后的生人。自己家里的丫鬟们都不裹脚,因为她们得劳作奔走。燕京城里满人多,满人并没有裹脚的习俗。这种传说中的三寸金莲还真是头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