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下了一夜,倒不是很大,但时间长了也覆盖了地面、屋顶、街道。今天路上的行人也不多了,不是着急上工、上学的人也就不出门来了。还有的人家没置办齐冬衣只能躲在屋里,希望这雪早早停了。
秦氏做了一碗鸡蛋银丝面给明慧吃了,她才感觉好一些了,她靠在窗边看雪景,这屋子里的炉火烧得很旺,石竺拿了两三个小块的红薯在火上隈着。一早去碧云轩店里的几个人早就走了去上工去了。明慧给自己用体温计试了试表,已经不太烧了。看起来是昨天有点着凉了。
黄氏已经早吃过了早饭和金铃一起正在研究绣花样子。韩青早上去前进交通去了。秦氏正准备给棒子面里掺和些白面贴一锅饼子,全用棒子面这东西不粘糊,是要掺和部分白面才能做得。明慧让秦氏多做两锅,给这大雪天还在城门楼子下边的老弱分些。
明慧给了石竺一斤大豆油,一斤白糖让她去邻居房大奶奶家换一只鸡来炖个鸡汤。九月中下时候和房家换得两只公鸡都吃了,冰箱里还有明慧在现代买得冷冻整鸡,但这冻得鸡肉不香,远不如邻居们养的鲜鸡好吃,感冒就应该喝点鸡汤才好得快。
不一会儿石竺就换了一只老母鸡回来,她把鸡交给秦氏,拿了一个碗去后三街的豆腐坊去买豆腐。这阵子雪不下了,不过天依旧阴沉沉的,没有晴天的意思。
黄氏正在给明慧做一副棉手套,分指手套她做不好就做了一双一个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合在一起的手套。两只手套之间还连着一根绳子可以挂在脖子上。金铃缝得手套就是五指的,她的缝纫技术好,正把一个裁剪好的羊皮料子进行缝合,这个羊皮手套是准备做给二少爷的,分了五指是为了方便开车卧方向盘。
堂屋的炉子上热着一锅姜汤水,预备着给出去上工的人回来喝。
一早上忙着请大夫,刘勇就没去丽景建筑。他现在正在忙着杀鸡拔毛。石竺买了豆腐回来,这个是秦氏要和冰箱里冻得鸭血一起做双色豆腐。
明慧坐在自己外屋的炕上,炕桌上摆着一碟花生、一碟冰糖杨梅的蜜饯和一碟绿豆糕,还有一杯龙井茶,还有摊开的课本。明慧说是复习功课,其实她一直在回想昨天和谢思源见面的场景,琢磨他找自己到底是什么事呢?总不能是向自己借钱吧?纯粹得吃饭?感觉也不可能。自己好像没和他讲过自己有做明清老家具的事,他的经纪人找上门来买东西,他怎么知道消息的?如果他真是一度经济紧张又何必买老家具呢?替朋友买?不知道是什么重要的朋友。他有好多话似乎没机会说就被打断了。昨天明慧自己其实是感觉到了他的怠慢心里不舒服的,也或许自己对他还是有所期冀。又或许他没机会说出来他的要求才是幸事呢!
明慧喝了一口茶,收敛了心神。前天那家卖‘同治小饼’的店又按着她的要求让伙计给她送了三提光绪年的普洱。她现在已经有了茶叶铺子的VIp待遇,可以月付款。她已经把茶转运到现代白米大街的库房去了。
明慧的中午饭是鸡汤蘑菇面片汤,配了个黄瓜炒鸡蛋。她这个算是病号饭,其他人吃得是鸡肉海带粉丝白菜汤,双色豆腐,酸辣白菜配米饭或者玉米面贴饼子。
午后曾静和另一个邻居家的女眷来串门,她们没到明慧这屋子里来,是黄氏说别过了病气,所以没让她们过来找明慧说话。她们几个一起是想女生自己办个裁剪社,交流一下裁剪、刺绣的女红手艺,也可以向金铃这种高手学一学绣工。她们也主要是找这附近邻居在家里的主妇和还没嫁人的半大姑娘空闲时间一起干活聊天。女学生们多半没时间。
下午刘勇和石竺带着一锅贴饼子去城门楼子下去给那些逃荒的老弱送去。今年的粮食收成不好,很多人冬天过不去就得离开家园到城里来讨生活,有的人能有点手艺的可以打个短工,有力气的运气不错也可以找到一份力气活。除了老、弱、病,还有很多出卖孩子的,年纪小的女孩很多会卖到那些秦楼楚馆里边去。男孩子会被人买走当书童、家仆,还有的被人买去当嗣子。只有老人无人问津。这一个冬天过去也许很多人就不存在了。
到了下午三点半后,孟忆娴和赵芝芝就来霍家院子看望明慧了。孟忆娴还给明慧带了一顶貂皮编织的帽子,让她注意保暖。赵芝芝给她带来了课堂笔记和作业,希望帮助明慧别落下课。明慧给她们两个一人一块巧克力吃。
“李兆芸没和你们一起吗?”明慧说
“她家里有事,把她叫走了!”孟忆娴说。
“哦,其实我并不严重,就是有点受凉了,休息一下很快就去学校上课了。”明慧说。
“你还是多休息一下吧,好了再说,咱们教室也不是太暖和。”孟忆娴说,“你这屋子也不是很暖和,我看你也应该做个狼皮褥子,这屋子有点潮气。要不你去我家店里把那张虎皮买下来铺上,肯定不会着凉了!”
用虎皮当褥子,这也太奢侈了,那倒是绝对受不了风寒。不过明慧受后世教育不能乱捕野生动物,倒是不会去买张虎皮来。
“多谢你送的帽子,有这个我就不能着凉了,虎皮我就不用了,我还是用我的‘汤婆子’吧!”明慧说。
“你快点好了,我们还要一起去玩呢!”孟忆娴说。其实她还有点羡慕明慧今天请假没来,这大雪天路不好走,她还想着请假不来上课呢!可惜她妈妈管得严。
“好,等我好了周日我请你们去看电影。”明慧十分高兴地说。
“那太好了,我们上次都没看得上。”孟忆娴说,“芝芝,你也要去哦,别天天愁眉苦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