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里说明了前几年陈小姐的母亲病逝了,按旧礼守孝三年,去年霍老爷也去世了,这几年陈家老爷也身体不好,怕耽搁了陈小姐。明慧看了陈小姐的庚贴,陈小姐已经二十一岁了,这在民国已经不算年纪小了。幸亏燕京并不太拘泥古礼,要是再耽误三年,陈小姐就要算是老姑娘了。在燕京由于有很多满族,满族女人也不裹脚,所以民国放脚令的阻力倒不是很大。但遥远得南方乡村居然还有裹脚的,这一路行来,可真是不容易。
明慧心里有点担心,也不知道“大哥”能不能接受裹脚的媳妇,她这位“大哥”算是新军队的军校出身,在千里之外天天都是新思想的熏陶,这次回来可别闹出什么“幺蛾子”来。虽然后世都支持自由恋爱,但黄氏及故去的霍老爷只怕不是这么想的。黄氏多半是期盼儿子早日成婚,早日抱上大孙子。
“既然未来大嫂已经到家里了,明天您就一起去帮着置办婚礼的衣服吧!婚服总算可以量尺寸了。婚礼如何办,也好商量一下。看看是办个中式的还是西式的?”明慧心里担心但并不提起这烦恼事,也许是明慧自己杞人忧天呢,也许大哥并没有什么红颜知己呢!该婚礼预备得总得预备起来。
“我看婚礼还是中式的吧,你这个未来大嫂只怕也不一定喜欢西式婚礼!”黄氏说。
“那婚服得赶快量尺寸去做了,裁缝师傅还得赶时间去做呢!聘礼还缺什么也得赶紧置办了。”明慧说。
“你大哥也快回来了,这些事确实宜早不宜迟。”黄氏说。
这边陈氏已经重新梳洗打扮了一番来和黄氏说话。
陈氏还是得多谢明慧让墨菊借她吹风机,要不冬天的长发可不容易干,零下的温度从一个屋子到另一个屋子就得着凉。
陈氏个子不高,是南方女子娇小一点儿的女子,长得清新小巧,穿了一身淡黄色夹棉衫褂白纱裙子,宛如一朵小迎春花。民国的裙子里传统穿法是穿裤子的,她这身衣服在烧炉子得室内还好,在室外就不合适了。
“芩芳啊,我这里还有一件今年新添得狐皮大衣,送了给你吧,你这身衣服在南方还好,在燕京只怕抵不住。”黄氏说,陈小姐闺名叫陈芩芳。
陈氏很是娇羞想要拒绝,明慧已经又取了一个脂粉盒子来交给她:“这个是眉笔、面脂、唇膏、胭脂、香粉……一些小东西,姐姐梳妆正用得着,今天初见,送给姐姐做见面礼吧!”
陈氏自然是想回礼,但她远来只有家里的长工给挑了行李,只带了她自己绣得嫁衣,还有些换洗衣服,还有些家乡的土仪,这几年她母亲过世了,家里的情况并不好,身上没什么贵重首饰,只好掏出一块帕子来,这个帕子里包了一块鱼惊石,“这个是我哥哥在青鱼腹中取得,有给小儿定惊之用,这帕子是我自己绣的,送给妹妹算是一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