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就一起吧!先去看看你们的住处。”明慧说。
一行人走回停车的地方,“还是上车吧,这里路不好走。”韩青建议。
大家就又上了车,在韩青的指点下来到一处房舍前。这房子倒还是齐整的瓦房,附近也种着几棵树,瞧着似乎是白蜡树,房前地上铺了青砖。明慧仔细一看,房顶上有的地方补了瓦,估计是韩青带的人自己补的,这房子已经算是不错的房子,不过朝向是坐南朝北的倒座房。
韩青有一间单独的大屋子,是个里外的隔间,他把众人请到外屋喝水。他这屋子已经简陋得很,里屋是土炕,上边只有一床被褥。外屋也就一张没漆的方桌,还有两把木头椅子。其他的士兵的房子他们也看了,基本都一样,十个八个人的大通铺,土炕,草席,每个人一套铺盖。也就是能遮风挡雨,条件很一般。
“你觉得这个地方行吗?”明慧问他。
“行……,就是最好能建个靶场!”韩青说,艰苦他们倒是不怕,打仗风餐露宿得,有个住得地方就行了,房子漏了也可以自己修一修,都是小伙子,出力不在话下。不过这个地方也还有其他不少人生活,终究不是军校的环境,实弹射击训练就得考虑建个封闭的靶场,才有安全保障,否则训练的时候伤着农庄的闲散人员。
“这个好办,看起来这地方有的是,你有什么要求都告诉骆五爷,他现在全权负责这个项目的建设。”明慧一边说一边让墨菊拿笔把他的要求记录下来。这个地方第一就要解决训练场地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最好有现成的房子做个食品加工厂。现代的食品加工设备已经脱离了粗苯的阶段,占地不是很大,而且基本不需要太多人力干预。只要填好包装料,和送上食品基料,就等着装箱、检查运走就行了。这个地方偏僻又有准军事部队驻扎,保密问题就解决了。
明慧把需要些房子建厂的问题提出来,最好就是利用原有的房子改造一下,民国的建筑进度也不太行,全重新造的工期就短不了,现在谁也不知道这仗什么时候能又打起来,所以建食品加工厂最好是快、再快。
“不过还有一个大问题,这里通电吗?”樊景生指了指桌子上的煤油灯问。他现在在搞电厂项目,一提起办工厂就想到这个地方第一电力供应。
韩青摇了摇头,我们住的这一排房子都没有电灯,但这个园子的西园里是有电灯的,照明电估计没问题。
刚才一路开车过来明慧四处张望也看到路边上是有电线杆子的。不过这照明电恐怕不够用,要想用机械设备得需要动力电。不过有就比没有好,起码是说明市政府电力的基本铺设是有的,要是扩容就比较容易些。
“交接的人把资料给全了吗?”明慧问葛掌柜。前几天他已经来过一次,算是有些初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