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太师心中暗忖:“吾之五遁奇术,竟奈此人不何!”念及此处,他猛地一挥手中金鞭,鞭梢指向路旁一块巨石,紧接着快速连点数下,口中念念有词,随后大喝一声:“黄巾力士,速听吾号令,将此山石搬起,压住这不知天高地厚之人!”
黄巾力士周身光芒一闪,瞬间施展法力,那巨石仿若被一只无形的巨手凭空摄起,裹挟着呼呼风声,朝着辛环腰间迅猛压下。
巨石刚将辛环死死压住,闻太师猛地勒转墨麒麟,扬起金鞭,金鞭之上符文灼灼闪耀,似有雷霆之力汇聚,照着辛环顶门便狠狠砸下,气势汹汹,直欲取其性命。
辛环惊恐万状,扯着嗓子大叫:“老师饶命啊!弟子有眼不识泰山,无意冒犯了您的神威,望您大发慈悲,饶恕弟子这一回。若能留我一条活路,日后必当感恩戴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闻太师闻言,将金鞭悬停在辛环头顶,冷冷开口道:“哼,你不认得我,我也不怪罪于你。我可不是什么普通道人,吾乃朝歌闻太师,今日因征伐西岐,途经此地。你那蓝脸的同伴,无故寻衅滋事,前来伤我。如今你是想活,还是想死,自己抉择!”
辛环听闻,忙不迭地嘶声大叫:“太师老爷!小人实在不知是您路过此山,若早知晓,定当率众山兄弟远远相迎。冒犯了您,万望恕罪!”
闻太师微微点头,神色稍缓:“既你想活,我便饶你。只是,你需拜入我门下,随我一同征讨西岐。日后若立下功劳,荣华富贵自是享用不尽。”
辛环连忙应道:“若能得贵人提携,末将愿效犬马之劳,任凭太师差遣!”
闻太师金鞭一挥,黄巾力士心领神会,将压在辛环身上的山石移开。辛环瘫倒在地,半晌才挣扎着站起身来,拜倒在地,叩谢不已,冷汗早已湿透衣衫,仿若刚从鬼门关逃回来一般。
闻太师上前将他扶起,收了辛环后,又倚松靠石坐下,辛环则恭恭敬敬地立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闻太师开口问道:“这黄花山共有多少人马?”
辛环赶忙答道:“此山方圆六十里,聚集了喽啰一万有余,粮草也颇为充裕,足够大军用上一阵。”
闻太师听闻,心中大喜,仿若寻得稀世宝藏,眼中光芒闪烁。
辛环却又“扑通”一声跪下,哀求道:“先前那三位将军,还望太师老爷一并开恩饶恕。若能让他们死而复生,小人愿倾尽所能,报答您的知遇之恩。”
闻太师微微皱眉:“哦?你还想让他们回来?”
辛环言辞恳切:“虽说姓氏不同,可我们情同手足,生死与共,小人实在不忍见他们就此离去。”
闻太师见他如此重情重义,不禁动容:“既如此,你等倒也是义气之人。且站开了!”言罢,太师抬手一挥,衣袖飘动,仿若卷起风云,只听得一声雷鸣巨响,震动山谷,仿若天威降临。
再说那被遁走的三将,邓天君揉了揉眼睛,发现眼前的金墙已然消失,仿若梦幻泡影,只留下一片空旷草地;张天君环顾四周,茫茫大海不见踪迹,只剩一脸茫然,海风咸湿的气息却仿佛还在鼻尖;陶荣亦是一脸惊愕,大林早已没了影踪,只有脚下陌生的土地。三将满心疑惑,策马回山,却见辛环正站在那身着红衣的道人身旁。
邓忠见状,怒目圆睁,声如洪钟,大吼道:“贤弟,与我拿下那妖道!”话还未落,张、陶二将亦是齐声高呼:“拿妖道!”
话说三将齐来发怒,辛环急上前忙止曰:“等等,兄弟们不可妄为,赶快下马来参拜。这是朝歌闻太师老爷。”
三将听说“闻太师”,滚鞍下马,拜伏在地,口称:“太师,久慕大名,未得亲睹尊颜;今幸天缘,大驾过此,末将等有失迎迀,致多冒渎,正谓误犯,望太师老爷恕罪,末将等不胜庆幸。”
众将请太师上山。闻太师听说亦喜,遂同众将上山。众将请太师上坐,复行参谒。太师亦自温慰。
因问四将:“尊姓?何名?今日幸逢,老夫亦与有荣焉。”
邓忠曰:“此黄花山;俺弟兄四人,结义多年,末将姓邓,名忠;次名辛环;三名张节;四名陶荣。只因诸侯荒乱,暂借居此山,权且为安身之地,其实皆非末将等本心。”
闻太师听罢,“你等肯随吾征伐西岐,候有功之日,俱是朝廷臣子。何苦为此绿林之事,埋没英雄,辜负生平本事。”
辛环曰:“如太师不弃,忠等愿随鞭镫。”
闻太师曰:“列位既肯出力王室,正是国家有庆。你们山上喽罗计有多少?”
辛环答曰:“有一万有馀。”
闻太师曰:“你可晓谕众人:愿随征者,去;不愿随征者,宁释还家,仍给赏财物,也是他跟随你们一场。”
辛环领命,传与众人,有愿去的,有不愿去的,俱将历年所积给与诸人,众人无不悦服。除不去的,尚馀七千多人马,粮草计有三万,俱打点停当,焚了牛皮宝帐。
闻太师即日起兵,又得四将,不觉大喜,仿若收获至宝,眼中满是踌躇满志之色。把人马过了黄花山,径往前进,浩浩荡荡,甚是军威雄猛,仿若钢铁洪流,所过之处,尘烟滚滚。
话言闻太师人马正行,忽抬头见一石碣,上书三字,名曰“绝龙岭”。太师在墨麒麟上,默默无言,半晌不语,邓忠见闻太师勒骑不行,面上有惊恐之色。
邓忠问曰:“太师为何停骑不语?”
闻太师曰:“吾当时悟道,在碧游宫拜金灵圣母为师之时,学艺五十年。吾师命我下山佐成汤,临行,问师曰:‘弟子归着如何?’吾师道:“你一生逢不得‘绝’字。”今日行兵,恰恰见此石碣,上书‘绝’字,心上迟疑,故此不决。”
邓忠等四将相视一笑,邓忠上前一步,抱拳道:“太师差矣!大丈夫岂可以一字定终身祸福?况且‘吉人天相’,只以太师之才德,岂有不克西岐之理。从古云:‘不疑何卜?’太师莫要为此多虑,只管前行,我等誓死追随!”
闻太师微微颔首,却依旧难掩眼中忧虑,众将催人马速行。刀枪似水,甲士如云,一路无词。
哨马报入中军:“启太师:人马至西岐南门,请令定夺。”
太师传令:“安营。”
一声炮响,三军呐一声喊,安下营,结下大寨。怎见得,有诗为证:
南北营安龙虎踞,东西阵列木金齐。
围兵怒目添杀气,虎士扬威起战霓。
拐马成行姿飒爽,宝幡招展势雄奇。
金甲小校威前线,锦裙儿郎挺锐戟。
先行勇悍如狂虎,佐将狰狞类恶罴。
定炮轰天雷乍响,催鼓动地雨纷披。
昼巡出入规严整,夜戍更筹箭换移。
赫赫军威惊百鸟,太师营寨鬼神羁。
不说闻太师安营西岐。只见报马报进相府,报:“丞相,闻太师调三十万人马,在南门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