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行孙回营向邓九公复命,讲了擒杨戬变成石头之事。
邓九公盼早日破西岐,土行孙起意夜入西岐杀武王、姜子牙,凭地行术进出不难,邓九公大喜摆酒预祝。
姜子牙在相府,因一阵狂风折断宝纛幡,起卦算出土行孙当晚要来行刺,忙安排诸将戒备,又请武王以练兵为由赴宴,对行刺之事绝口不提。
初更,土行孙遁入西岐,在姜子牙相府寻不到机会,又转往宫城,见武王宴饮后安寝,先杀了武王,又起色心,结果被扮成宫妃的杨戬擒住,杨戬夹着他防止其遁地,到相府听令,姜子牙要斩,土行孙挣脱逃走。
土行孙回营谎称未得手,邓九公未深究。杨戬向姜子牙请命去查土行孙来历与捆仙绳下落。
离西岐借土遁奔夹龙山,途中遇美景、仙人和怪物,打败怪物后在山洞得一口三尖两刃刀与一件淡黄袍。
杨戬得袍穿上正合身,收好刀枪欲走,却被俩童儿追喊“抓盗袍贼”。
杨戬自证身份后,收二童为徒,让他们带信物找姜子牙报信,二童使水遁奔西岐。
杨戬又土遁至夹龙山,向惧留孙讲明土行孙用捆仙绳作恶一事,惧留孙怒让他先回。杨戬回西岐见姜子牙详述经过,姜子牙欣慰。惧留孙随后也到西岐,与姜子牙商定捉土行孙之计。
次日,姜子牙佯装探营引土行孙,土行孙中计,祭捆仙绳追他,不知惧留孙在空中候着。
土行孙追久绳子用尽,惧留孙现身逮住他。土行孙向师父坦白,是受申公豹蛊惑下山,还因邓九公许婚想立功。
姜子牙要斩他,惧留孙称其日后有用,算出他与邓婵玉有姻缘,提议找人说合,姜子牙便让散宜生出城办此事。
邓九公在营中苦等土行孙,毫无消息,派探马一打听,得知土行孙被姜子牙擒了,他大惊,心想这下难克西岐了,正发愁,散宜生前来要为土行孙议亲。
散宜生到汤营,让旗门官通报求见邓九公,邓九公起疑,本不想见,让军政官回话拒见,散宜生以“两国相争,不阻来使”为由坚持求见,邓九公犹豫,正印先行官太鸾提议放他进来,邓九公便让人请散宜生入营。
散宜生进营见邓九公,二人行礼后分宾主落座,邓九公直言敌国之人因公就公、因私就私说,别废话。
散宜生表明来意,称擒了邓九公女婿土行孙,姜子牙不忍杀,让他来问邓九公意思。
邓九公惊怒,称绝不可能把女儿许给土行孙这裨将。
散宜生解释土行孙是惧留孙高徒,被申公豹蛊惑来助战,因邓九公酒后许亲,他才冒险行刺想立功,如今哀求饶命盼姻缘,自己劝姜子牙留人,望邓九公成全。
邓九公坚称土行孙胡言,散宜生点明可能是邓九公酒后赏功随口许亲,让土行孙当了真。
邓九公被说中心事,坦言确有酒后失言,散宜生劝他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别让女儿成笑柄、抱憾终身,邓九公听后陷入沉思。
太鸾向邓九公献擒姜子牙之计,邓九公听后转怒为喜,称需与女儿商榷后回复散宜生。散宜生回城告知姜子牙,姜、惧二人早有预料,让散宜生等邓九公派人来再商议。
邓九公与太鸾进一步谋划,决定以让姜子牙亲来纳聘为由设伏擒拿,若姜子牙带人来,便在酒席间以击杯为号动手,太鸾自告奋勇前往西岐传达。
次日,太鸾到西岐求见姜子牙,姜、惧二人早知其来意仍热情接待。太鸾说明邓九公希望姜子牙后日率土行孙入赘,姜子牙应允并表示借此机会表忠心。太鸾回营复命,邓九公大喜,虽觉得大事将成但仍做足防备,安排伏兵、接应人马等。
姜子牙送太鸾后与惧留孙也制定计划,让杨戬跟随,安排脚夫、应接之人暗藏兵器,还部署了雷震子、南宫适等接应。
第三日,邓九公告知女儿邓婵玉欲赚姜子牙出城并让她准备接应,又布置迎接事宜。姜子牙让土行孙听令,待号炮一响抢邓婵玉。
午时,姜子牙一行前往汤营,散宜生先到辕门通报,邓九公见姜子牙人少无甲胄以为得计。双方见面行礼后,姜子牙进营察觉杀气,辛甲点燃大炮,脚夫们拿出兵器动手,顿时伏兵四起。
土行孙去抢邓婵玉,姜子牙等人与邓九公一方混战,邓九公安排的接应人马被截杀,成汤人马首尾受敌。邓九公见势不妙败逃,邓婵玉也想逃却被土行孙用捆仙绳擒获。
姜子牙追杀邓九公五十多里后收军回城,邓九公等人收拢败军发现女儿被擒,本想擒姜子牙反中奸计,懊悔不已,只能暂扎营寨。
姜子牙和惧留孙得胜回城,登上银安殿,诸将报功后,姜子牙与惧留孙商定当日让土行孙与邓婵玉成亲。土行孙领命,邓婵玉被扶入后房,娇羞不语,诸将去吃贺喜酒。
到了香房,土行孙笑脸相迎,邓婵玉又羞又气,骂他卖主求荣,土行孙解释因有邓九公许亲、散宜生说合,还有缘分天定等缘由,劝她莫固执,邓婵玉有所触动但仍想次日请命父亲再成亲,土行孙心急,欲强行与她亲近,拉扯一番后,用计得逞,二人成夫妻。
次日,夫妻二人想上前殿谢恩,恰逢姜子牙升殿,面对邓婵玉父亲仍抗拒的情况,姜子牙提出让她劝父归周,邓婵玉主动请命,姜子牙拨军校相随,她领兵出城奔岐山。
邓九公收拢残兵,正发愁失女又战败,太鸾提议告急、探听女儿下落,此时军士报邓婵玉打西周旗号来辕门,邓九公让她进来,邓婵玉进帐跪地哭诉被父亲失言、姜子牙用计强逼成婚,邓九公听得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