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化龙父子六人站在潼关城头眺望,只见周营那边烟火消散,唯余空荡荡的旗幡与寨栅。
余达见状,心生一计,忙向众人提议:“眼下周营众将身染重疾,正是咱们出击的大好时机,不如即刻领兵下关,杀他个措手不及,只需这一战,便能大获全胜,岂不妙哉!”
余德却摆摆手,胸有成竹道:“大哥,何须兴师动众,我那法术已然奏效,用不了多久,周兵六十余万自会全军覆没,到时旁人便知咱们手段高明,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取胜。”
父子其余五人听了,纷纷点头称赞:“妙啊,妙啊!”
话说杨戬眼见姜子牙病情愈发危急,气息奄奄,心中焦急万分,慌了手脚,忙不迭地与哪吒商议道:“师叔如今这副模样,实在是狼狈不堪,连呼吸都艰难万分,这可如何是好啊?”
二人正忧心忡忡、愁眉不展之际,话音还未落地,猛然间,只见半空中祥光一闪,黄龙真人脚踏仙鹤,翩然而至。
杨戬与哪吒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迎上前去,将黄龙真人恭恭敬敬地迎至中军大帐,伺候真人稳稳坐下。
黄龙真人刚一落座,便开口问道:“杨戬,你师父可曾来了?”
杨戬连忙起身,抱拳行礼,恭声答道:“回真人的话,家师尚未前来。”
黄龙真人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他原本是说要先到此处的,如今这当口,想必是该去会那万仙阵了。”
这边话音还未断绝,那边众人便又听得空中传来一阵呼啸之声,抬眼望去,原来是玉鼎真人驾驭着法宝,风驰电掣般从云端直落而下。
杨戬赶忙迎上前去,恭敬下拜,玉鼎真人随即起身,匆匆入内营探视姜子牙,见其形容憔悴、危在旦夕,不禁摇头叹息:“身为帝王之师,一路走来太不容易,真应了那句‘七死三灾今已满,清名留在简篇中’。”叹息之余,玉鼎真人果断对杨戬下令:“你速去火云洞走一趟。”
杨戬领命,施展土遁,如疾风迅雷般直奔火云洞,不多时便到了山脚下。抬眼望去,好一座仙山,景致美不胜收,奇花馥郁芬芳,异草摇曳生姿。正如赋中所云:“势连天界,名号火云……”
杨戬观罢美景,心中虽有赞叹,却不敢贸然闯入。
片刻后,水火童子现身。
杨戬上前拱手行礼,言辞恳切:“烦请师兄代为通传一声,杨戬求见。”
童子认出杨戬,连忙还礼,应了一声便进洞禀报:“启老爷,外面有杨戬求见。”
伏羲圣人传话“着他进来”,童子再出洞相请,杨戬入内,在蒲团前跪地叩拜,高呼:“弟子杨戬愿老爷圣寿无疆!”接着呈上书信。
伏羲展开书信阅览,知晓事情原委后,转头对神农说:“如今武王顺应天命行事,遭此厄难,咱们理应相助。”
神农点头称是,随即将三粒丹药交给杨戬。杨戬接过,跪地询问用途。
伏羲解释:“一粒救武王,一粒救子牙,还有一粒用水化开,洒于军前,毒气自消。”
杨戬又问病症之名,伏羲答是传染性极强的痘疹,救晚便性命不保。杨戬再求防治之法,神农带他至紫云崖,拔下一株草递给他:“此草能救痘疹之患,传与后世。”
杨戬叩问草名,神农吟诗作答:“紫梗黄根八瓣花,痘疮发表是升麻。”
杨戬求得丹药与升麻后,马不停蹄赶回周营,向玉鼎真人详述经过,黄龙、玉鼎真人依言施治。
杨戬与哪吒用杨枝将化开的丹药,在周营内四处洒扬,刹那间,痘疹之毒消散殆尽。
且说这三山五岳的诸位门人,他们可不同于普通的凡夫俗子,个个身负异能,腹内皆藏有三昧真火,又精通五行之术。
因而,在药水洒下之后,他们凭借自身的神通,不知不觉间率先痊愈。众人回想起此番遭受的磨难,心中恨意难消,不禁个个咬牙切齿,发誓定要让那施害之人付出代价。
待到次日清晨,姜子牙走出营帐,一眼望去,只见众门人脸上都还留着痘疹消退后的疤痕,那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痕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此前的痛苦。
姜子牙见状,顿时怒火中烧,立即召集众人,共同商议攻打潼关,以泄心头之恨。
众人听闻此言,情绪激昂,齐声厉声高呼:“今日若不取潼关,我们誓不回军!”
余化龙父子听了余德的话,笃定周兵将自行病死,便每日安心饮酒,不再把周营放在心上。
不知不觉到了第八天,余化龙起了疑惑,对儿子们说该上城瞧瞧,五子都赞同。
登上城头一看,周营景象大变,没了之前的死寂,反倒军旗猎猎,杀气腾腾,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装备严整。
余化龙忙问余德怎么回事,余达在旁埋怨余德不听他的话才致如此。
余德心中纳闷,暗自思忖法术怎会失灵,料定有人暗中化解,便提议趁周将初愈、防备松懈,赶紧出关一战,余化龙无奈,领五子冲关奔周营而去,余德仗剑在前,喊杀声起。
恰逢姜子牙众人要出营,杨戬见状,直言余德这是自寻死路。
在这剑拔弩张的战场上,哪吒宛如一道赤色的闪电,夺目而极具威慑力。他脚踏一对风火轮,那风火轮熊熊燃烧,仿若要将天地都点燃,带起的劲风呼啸而过,刮得人脸生疼,使得哪吒能够以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在阵前穿梭。手中紧握着那杆威名赫赫的火尖枪,枪尖寒光闪烁,似能洞穿一切,红缨随风舞动,更添几分凌厉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