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秋天开始,英国就一直在提醒我们,要提防希特勒。”他的助手站在一旁,低声回应道,“或许,我们真的需要提高警惕。”
斯大林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传令下去,加强边境的防御。”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宣告一个不可动摇的决定。
1941年6月22日凌晨,柏林的广播电台中,戈培尔的声音通过电波传遍了整个德国。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烟草味和酒精的气息,给人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感觉。
“元首已经下令,进攻苏联的行动已在凌晨开始。”戈培尔的声音低沉而冷酷,仿佛在宣告一场无情的屠杀。
然而,他的情绪并不高,因为他并不支持这次冒险。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手中的演讲稿,仿佛在寻找某种安慰。
“超过300万士兵在长达3000公里的前线上,以极快的速度向前推进。”戈培尔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他们的任务,是在夏季结束前消灭敌人。”
北方集团军群由陆军元帅威廉·里特尔·冯·李布统领,下辖29个师和570辆坦克,凯勒将军的第一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他们的任务是进攻波罗的海和列宁格勒。
“前进!为了德意志!”李布高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狂热与兴奋。他的手指指向远处的列宁格勒,仿佛在宣告一个不可动摇的命运。
德军的坦克如钢铁洪流般冲向苏军防线,履带碾压着地面,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柴油味和金属的腥味,呛得人几乎无法呼吸。
中央集团军群由陆军元帅费多尔·冯·伯克指挥,向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进军。他下辖49个师和930辆坦克,由凯赛琳将军的第二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
“我们的目标,是莫斯科。”伯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在宣告一个不可动摇的命运。他的手指指向远处的地平线,仿佛在勾勒一场宏大的命运。
德军的炮火如雨点般倾泻在苏军阵地上,火光划破夜空,照亮了整片大地。炮声震耳欲聋,仿佛大地在颤抖,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
南方集团军群由隆德施泰特将军指挥,向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推进。编制包括42个师和750辆坦克,由勒尔将军的第四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
“前进!为了德意志!”隆德施泰特高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狂热与兴奋。他的手指指向远处的乌克兰,仿佛在宣告一个不可动摇的命运。
德军的坦克如钢铁洪流般冲向苏军防线,履带碾压着地面,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在采取行动的最初几个小时里,纳粹空军摧毁了60多个苏联机场,炸毁了上千架地面上的飞机。第三帝国的军队又一次采用闪电战对苏联进行突袭。
“我们的胜利,已经注定。”希特勒站在狼穴指挥部中,目光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他的手指指向远处的地图,仿佛在宣告一个不可动摇的命运。
然而,冯·鲍罗斯站在一旁,心中却隐隐感到不安。他低声提醒道:“元首,苏联的冬季和广袤的领土,可能会成为我们的致命弱点。”
希特勒冷笑一声,目光中闪过一丝不屑。“鲍罗斯,你太悲观了。我们的胜利,已经注定。”
1941年6月,东欧的天空被战争的阴云笼罩。希特勒的参谋部对其军队的战斗力毫不怀疑,他们坚信苏联人一定会溃不成军。在希特勒和德国最高统帅部看来,攻击行动对苏联人的心理冲击非常重要。他们下令采取攻击行动的同时,还要对明斯克、洛夫诺、奥德萨、考纳斯和塞巴斯托波尔实施空袭。前线各点的苏军部队猝不及防,他们拼命将消息传回。
在莫斯科,斯大林和他的政府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阻止德军的进攻。两国互不侵犯条约依然存在,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外交努力注定失败。敌人是无法用言语阻挡的,苏联对希特勒最坏的判断变成了继承现实。国防人民委员会委员谢苗·铁木辛戈紧急会见总参谋部,制定防御策略。斯大林提醒他们要注意,1812年拿破仑是如何战败的。
苏军主体被分派到5个战区:北方战区由波波夫将军指挥,东北战区由库兹涅佐夫将军指挥,西战区由帕夫洛夫将军指挥,东南战区由吉尔波诺斯将军指挥,南战区则由蒂卢楞耶夫将军指挥。苏军投入了超过士兵,要求平民与军队同仇敌忾,并肩作战,共同打击侵略者。
在明斯克,空袭的警报声划破夜空,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焦土的味道,耳畔是爆炸声和人们的尖叫声。波波夫将军站在指挥所外,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他的副官快步走来,低声报告:“将军,前线部队已经准备就绪,但敌人的火力太猛,我们损失惨重。”
波波夫深吸一口气,冷冽的空气让他清醒了几分。“传令下去,坚守阵地,绝不能让敌人突破我们的防线。”
在洛夫诺,库兹涅佐夫将军的部队正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街道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子弹呼啸而过,打在墙壁上发出刺耳的声响。士兵们匍匐前进,耳边是战友的喘息声和敌人的喊杀声。
“将军,敌人的坦克正在逼近!”一名士兵大声喊道。
库兹涅佐夫迅速做出决定:“准备反坦克炮,瞄准他们的履带!”
随着一声巨响,德军的坦克被击中,冒起浓烟。士兵们欢呼起来,但库兹涅佐夫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他抬头望向天空,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在奥德萨,帕夫洛夫将军的部队正面临德军的包围。他们被困在一座废弃的工厂里,弹药所剩无几,食物和水也即将耗尽。士兵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绝望,但帕夫洛夫依然保持着冷静。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他对身边的军官们说道,“我们必须突围出去,找到援军。”
一名军官犹豫道:“可是将军,敌人的火力太猛,我们恐怕无法突破。”
帕夫洛夫目光坚定:“我们必须试一试,否则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