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下看,宜修册封为皇后?胤禛又果断划去了这个决定,在他看来,侧福晋都可以转正,简直乱了伦理纲常。
更何况宜修出身并不显赫,为人处世也显得小家子气,缺乏母仪天下的风范,根本不适合成为一国之母。
根据回忆,胤禛很确定柔则的死是宜修的手笔,不过转念想到大阿哥死得冤枉,她也承受了不小的委屈,便不想多做计较。
罢了,反正害死的也是个毒妇,入宫后还没来得及下手,胤禛决定给她一个机会,思索片刻,他将宜修册封为谨妃。希望她从此能谨言慎行。
年世兰,年羹尧的妹妹,被害的流了孩子,还被特赐了含有麝香的欢宜香。
胤禛默然,他当时在皇位争夺大战中还没占上风呢,正常来说不是急需一个年家血脉的孩子,牢牢绑定关系好让年家坚定卖命吗?他不禁有些奇怪这个皇帝的脑回路。
考虑到年世兰身后有助力登基的年羹尧,更有为大清马革裹尸的将士,胤禛便决定她的册封保持不变,依旧是华妃。
“苏培盛,吩咐下去,撤掉华妃的欢宜香。”胤禛的声音清冷而坚决。
竹息和苏培盛听到这话,脸色纷纷大变,竹息急忙上前,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皇上,这欢宜香可是您和太后娘娘特意赏赐给年侧福晋的……”
“朕说撤了。”胤禛的语气更加坚定,仿佛含着无尽的冰霜,冷冽至极。
苏培盛立刻低下头,连声应道:“是,是,皇上,奴才这就吩咐下去。”
说罢,他小跑退到殿外,吩咐小夏子去香料局传达皇上的旨意。
胤禛继续修改手中的圣旨,齐妃毕竟生了弘时,她的册封保持不变。
至于端妃?当初那碗药,她明知道会导致流产,还是故作不知送给了年世兰……也是个心思深的。
尤其是,她和年世兰注定不能共存,若是二选其一……
因此,胤禛决定册封端妃为慎嫔,计划在适当的时候宣布她因病去世。
敬嫔……罢了,暂且留她一命。
丽嫔,曹贵人的册封保持不变。
芳贵人,保持不变。
欣常在毕竟生下了一位公主,常在这个位份低了,胤禛给她提了一级,册封她为欣贵人。
在圣旨上删删改改,新的册封旨意很快就出炉了。
他又另外写了一份圣旨,追封弘晖为和硕亲王,谥号“端”。
苏培盛看到两份圣旨,瞬间瞪大双眼,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这……这……”苏培盛结巴着,显然被圣旨上的内容惊呆了。
竹息小心翼翼地接过圣旨,一看之下,脸色骤变:“皇……皇上,福晋不是应该晋封为皇后吗?”
“她不行,不堪为后。”胤禛缓缓抬头,淡淡地回答。
“可是……可是柔则福晋说过……”竹息犹豫着开口。
“她是皇帝还是朕是皇帝?”胤禛打断她,语气中透露出浓浓的不耐和警告。
竹息心中一惊,怀疑皇上是否已经知道宜修给府中女眷避孕的事情。
她垂下脑袋不敢再言语,假装在看圣旨,可又仔细一看,发现连柔则的追封都没有,脸色不由得苍白,心中也是惊慌不已,好像有什么事情正在脱离掌控。
不会的,她是知道皇上对柔则的感情,皇上应该是忘了,柔则可是原配嫡妻,又是皇上最爱的女人,怎么会不给柔则追封?于是委婉提醒道:“那……那柔则到底是原配嫡妻,理应追封为皇后,不知道皇上追封个什么谥号给皇后?”
“柔则,寡廉鲜耻,不堪为后,以后只当没这个人。”胤禛一锤定音,毫不留情。
竹息“扑通”一声跪下,她的心中急剧恐慌,急得快要哭了,这一切都超出了预料,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哀求。
“皇上,您与柔则福晋情深似海,夫妻恩爱。怎能如此对待自己的结发妻子?更何况,您不看僧面看佛面,她到底是太后娘娘的亲侄女,您即便对柔则有所不满,也应该顾及太后的颜面,给她死后的哀荣。”
胤禛的面容依旧冰冷,毫不动容:“正是因为顾及太后的颜面,已经册封了宜修为妃。”
“皇上……”竹息呼喊出声,苦苦哀求。
最终,皇上同意随竹息前往寿康宫看望太后。
倒不是被竹息的泪水所打动,他的心坚硬如铁,即便竹息跪死在他面前,他也不为所动。
他只是想看看这里的额娘,看她身体情况如何,他记得,自己的额娘是在他登基半年后便去世了,若是这里的皇额娘身体康健,他就要提前提防她是否会跳出来捣乱,同时也在考虑用不用把她软禁。
寿康宫。
太后颤抖着双手,捧着皇上亲笔写下的圣旨,满脸的不解:“皇上,你……你难道忘了柔则?”
竹息急忙走到太后跟前,在她耳边低语几句。
太后顿时了然,皇上非但没有忘记柔则,而且对她极其厌恶……
这?这可如何是好?难道那些年的偏宠和恩爱都是假的?连寡廉鲜耻都说出来了?如此看来是真没情分了。
太后世事洞明,自然明白皇上已经看出了柔则的本质和伪装,也不会不识时务再提起她。
她微微叹息一声,算了,死人不作数,要先为活着的人争取利益。
太后坚定地说:“皇上,这皇后之位必须由乌拉那拉家的人来坐。”
柔则都没用,她更不会把宜修拉出来自讨没趣,只说出了唯一的要求。
胤禛只是把玩着手中的碧玉佛珠手串,这个倒是盘的不错。
“皇上,咳咳咳……”
太后看皇上无动于衷,气的轻咳了几声,显得很是虚弱。
胤禛却在暗自沉思,他当初的皇后,确实出自乌拉那拉氏,她的父亲是费扬古,母亲出自觉罗氏,她温柔贤惠,和睦六宫,胤禛对她极为敬重。
但是与太后说的这两位乌拉那拉氏品行迥异,考虑到这个朝代已然混乱不堪,胤禛眼中闪过一抹光亮,状似妥协道:“那就追封乌拉那拉氏紫瑛为皇后。”
太后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谁?这是谁?”
胤禛想了想,为了避免外人误会是柔则,便补充道:“乌那拉那柔则,追封为柔常在。”
太后一时气结,竟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