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嬛儿,这后宫之中,也就你能躲清闲了。”沈眉庄轻解披风,步入屋内,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戏谑。
甄嬛回过神来,目光迎向沈眉庄,嘴角勾起一抹俏皮的笑意:“听眉姐姐这话,莫非是后宫又有什么新鲜事不成?”
沈眉庄款款落座,轻抿了一口茶,幽幽开口道:“确实有一桩新鲜事,皇后亲自请命,说要一应照顾瑾嫔怀孕生产之事。”
甄嬛微微一愣,诧异道:“瑾嫔就这么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她何德何能,竟让一国之母出手相护?皇上居然也同意了?”
沈眉庄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涩。
甄嬛犹豫片刻,轻声问道:“是前阵子宫里盛传皇后容不下瑾嫔腹中皇嗣,这才逼得皇后不得不出面护她生产?”
“难道皇上也信了那些流言?”
沈眉庄低垂眼帘,沉默不语。
甄嬛见她脸色不好,转言劝慰:“她如今身怀有孕,皇上难免偏宠些,不过这也是为了绵延子嗣。”
忽然,甄嬛眼中闪过一抹狡黠,她娇俏凑近沈眉庄,声音中带着调皮:“可任凭她如何受宠,皇上最看重的还是姐姐,偏赐姐姐协理六之权,对姐姐的这份敬重之情,才是无人能及。”
沈眉庄听闻这话,神色稍缓,她认同的点点头,但眼中仍有几分失落。
甄嬛自然明白她的忧虑,声音柔和又充满智慧:“眉姐姐,以色事人者,能得几时好。皇后娘娘泽被六宫,却被她这般逼迫,她不懂收敛,也不懂恭敬,他日…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沈眉庄读懂她眼中的深意,了然的点头,然后紧握住甄嬛的手,关切道:“嬛儿,我都懂。只是你也要早日承宠才是,你的病情迟迟不见好,可是太医不给力?不如我向皇后请旨给你换个太医?”
甄嬛一惊,笑容中带着一丝勉强:“眉姐姐,温太医医术精湛,是我身体不好,再加上天凉受寒,这才持续反复,我慢慢调养就是。眉姐姐千万别为我费心,你如今刚协理六宫,皇后娘娘又要分心为瑾嫔安胎,若是还为我劳师动众,我心里难安,怕更是难以病愈了。”
沈眉庄见甄嬛态度坚决,也知道她有分寸,便无奈轻叹一声:“嬛儿,你总是这般倔犟,既然如此,我也不再强求,只是你若有需要一定要及时告诉我才是。”
甄嬛眼中带着感激:“眉姐姐,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总是不想在这多事之秋,再给你添麻烦,眉姐姐放心,我会好好调养,不让你担心。”
时光荏苒,转眼间,皇宫内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宫宴。
宫墙内外,灯火辉煌,彩灯高悬,一片热闹喜庆的景象。
瑾嫔自怀孕以来,鲜少踏出宫门,今日除夕宫宴,皇后极力邀请她出席,但她以突发风寒为由婉拒了。皇上听闻此事,忧心不已,在宫宴中途悄然离席,前往永寿宫探望身怀六甲的瑾嫔。
与此同时,甄嬛也因为养病的原因,没有出席除夕晚上的阖宫夜宴。
除夕夜,她独自提着灯笼,披着斗篷,踏入倚梅园,园中红梅盛开,她漫步其间,最终在一株红梅最茂盛的地方停下,将自己的小像挂在梅花枝上,跪下默默祈福。
祈福完毕,良久,不愿离去。
明明该说的都说了,该祈福的也都祈福了,可她心中却总感觉漏掉了什么,说不清道不明。
于是,她迎着萧瑟的北风,站在红梅枝头悬挂的小像前,直到身体发僵,才踟蹰离去。离去之时,她仍旧多番回头环顾四周,一步三回头,仿佛在寻找什么。
躲在树后的余莺儿见甄嬛终于走了,她从梅花枝后走出,心中的怒火如同火山爆发,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出口。
她双手掐腰,怒目圆睁,恶狠狠地瞪着甄嬛离去的方向,低声咒骂:“让你祈福,让你祈福,我在这里受冻挨饿,你倒还有这个闲情雅致。大冷天的死赖在这里不肯走,还等着有人出来给你行礼不成?还看还看,让你一直往回看…”
余莺儿边骂边用剪刀去剪那花枝上的小像,最后更是一把将小像扯下扔在地上,用脚使劲踩踏,直至将其踩得破烂不堪,才顺了心里的那股郁气。
甄嬛自从除夕夜后,似有心事一般,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崔槿汐是知道华妃在宫宴上布置了红梅,不由笑问道:“小主可是在除夕夜遇到了什么事?”
甄嬛无奈摇摇头,有气无力道:“祈福赏景后就回来了,只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自己孤单一人,又想到这一潭死水的生活,觉得有些辜负韶华。”
“小主是久不出去,闷着了,等小主养好身体就好了。”崔槿汐安慰道。
甄嬛无精打采地点点头,道:“再等等吧。”
随着万物复苏,小允子在御花园为甄嬛扎了个秋千,她的心情也随之逐渐好转。
阳春三月,杏花疏影,御花园中如诗如画。就在这美景中,华妃偶遇了正在秋千架上吹箫的莞常在。
箫声呜咽婉转,秋千上的莞常在沐浴在片片飞扬的花瓣中,美得别有一番滋味。
华妃冷笑一声,垂眸看瞥了一眼颂芝。
颂芝了然,忙上前一步解释:“这是碎玉轩的莞常在,刚入宫的时候染上了时疫,一直在闭宫修养。”
华妃不屑道:“贱人,惯会耍些狐媚手段争宠,都有功夫吹箫了,想必病情已然大好。”
颂芝顺着华妃的眼神,横了甄嬛一眼,继续恭敬道:“娘娘所言极是,看她这春风满面的样子,哪里像生病,如今这番姿态,可不就是为了偶遇皇上来的。”
“那就把她……”
华妃的话未说完,颂芝便打断了她,关切道:“娘娘,还是先派太医给她瞧瞧,万一还有病根在,她死不足惜,别再污了娘娘的眼。”
华妃觉得很有道理,便吩咐道:“周宁海,派太医给莞常在诊脉,若是大好,就让莞常在每日过来翊坤宫吹奏,也省得她的这番心血无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