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军这边原本坐在角落里的一个英武青年最先端起碗来,出声向宁仪等敬“酒”。
宁仪对这个青年有些感兴趣,刚来军营的时候,宁仪就看见他了,城内守军都围坐一起喝酒吃肉,唯有他一人静静坐在角落,抱着一条小羊腿啃,也没有喝酒。
此人背后别着一双短戟,腰间别了一把宝雕弓,身旁还放置了一挺长枪。
宁仪激励了一番自家将士,又对步度根和卢皓说上了几句鼓励的话,便迫不及待想去认识认识这位青年是何方神圣。
“壮士怎不饮酒?”
宁仪笑吟吟的看着青年。
这青年显然也没想到宁仪会注意到自己,眼见宁仪来到身旁一时间有些愣住了。
半晌过后,此人才反应过来,噌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拜见侯爷,大丈夫岂能醉生梦死于酒梦之中,故在下不饮!”
宁仪十分赞赏的点点头。
“不知壮士尊姓大名,壮士有此志真贤士也”
“侯爷折煞在下,在下东莱太史慈,不过一无名小卒罢了”
青年报出家门,宁仪一听眼睛瞪的大大的,心中感叹命真好狗运来了,这不又碰上一员骁将。
宁仪心中暗喜,脸上却不动声色,笑着说道:“子义之名,吾早有耳闻,今得相见,实乃幸事。闻子义武艺不凡,有侠士之风,又是乡内知名的孝子,宁某今日得见当以水代酒敬子义一杯。”
太史慈看着宁仪真诚的眼神,心中不免有些意动。
太史慈久闻宁仪礼贤下士,麾下能人异士不计其数,又逢近来黄巾四起,宁仪受封冠军侯,保境安民,所战之处无不大胜,威名更是冠绝天下,一时无人可出其右。
如此雄才大略的明主,哪个欲建功立业的汉子会不心动。
“侯爷圣名海内皆知,天下侠士无不心中向往,子义何德何能得侯爷赏识”
“子义不必拘谨,我等坐下畅谈,今日能与子义这般侠士谈笑风生,宁某也不算白来青州这一趟”
宁仪拉着太史慈一同坐下,热情的模样让太史慈受宠若惊。
周围的人见太史慈如此受宁仪的礼遇,也是纷纷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如今黄巾四起,兵祸横行,民不聊生,不知子义有何计较”
“子义当然也像如侯爷这般驰骋沙场,为国建功,奈何家中母亲身体抱恙,子义需为母亲尽孝,尚不可远行”
“子义有如此孝心,真是让宁某汗颜啊,宁某南征北战,倒是疏忽了家中长辈。不知老夫人居于何处,能培养出子义这般侠义之士,想必定是贤良淑德,宁某改日定要上门携礼拜访一番”
宁仪看得出来太史慈对他母亲的感情极深,自己贸然招揽恐怕人家不会答应,从他母亲这里作为切入点最为合适。
“不瞒侯爷,在下与母亲现客居于临淄城北的寒舍之中,如今青州黄巾被侯爷平定,不日在下也该带母亲返回东莱故里”
“子义如此大才,宁某如今招贤纳士,缺的正是子义这般的侠士,若子义不嫌我并州向子义和老夫人敞开大门,子义放心若子义愿投我,子义的母亲便是我的母亲!”
宁仪终究还是有些按耐不住,试探了太史慈。
太史慈也还年轻,之前哪有这么大的官对自己如此客气的招揽,不免是热血沸腾,心中大为意动,若不是还有母亲要照顾,他恨不得马上和宁仪策马前去并州。
“此……此事还需母亲应允,望侯爷恕罪”
太史慈轻轻叹了一口气,略低下头说道。
“好!一言为定,明日我便携礼拜访老夫人,若老夫人愿往,子义可不要食言了”
宁仪给足了尊重,对于劝说太史慈的母亲也是信心十足。
“侯爷放心,若母亲愿往并州,子义便再无顾虑,愿往并州为侯爷效犬马之劳!”
太史慈目光炯炯有神,他内心深处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意向。
且说宴散以后,太史慈第一时间回了家。
“娘,明日有大人要来家中做客拜访”
太史慈回家之后喜形于色,迫不及待把消息告诉了母亲。
“能让我儿如此难掩欣喜的大人,不知道是何方英雄人物,娘还真有些好奇了”
慈母停下了手中的针线活,笑吟吟的看着太史慈。
太史慈被母亲看透了心中的小想法,不免有些害羞的挠挠头。
“不瞒娘说,是冠军侯要来拜访母亲”
“谁!?”
“儿子说是冠军侯”
“是那驱除虏兵,保境安民,战无不胜的冠军侯?!”
“娘这反应怎比孩儿还大,这天下不就只此一个冠军侯吗……”
慈母的反应让太史慈有些忍俊不禁。
“莫笑!当今天下妇孺皆知的英雄唯冠军侯也,冠军侯能来咱们家,那真是光耀门楣了!”
“孩儿你且听好,明日一早拿着银子去买好酒好肉,冠军侯愿来咱家,咱们万万不可招待不周了”
慈母神情严肃,可见对宁仪的尊敬。
“娘,这是咱们回乡的全部盘缠,这……”
“孩儿,娘能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况且你也大了,娘知道你心中志向,无非是随一明主,建功立业”
“可……可青州毕竟是咱们的家乡……”
“关键时刻,你怎么反倒扭扭捏捏,何况当年你爹也说过了有家人的地方才称家,娘能看你出人头地,封妻荫子,便足矣!”
慈母拍了拍太史慈衣角的灰尘,语重心长的说道。
太史慈听了母亲的话,心中豁然开朗。
次日午时,宁仪带着厚礼前来。
老夫人早早等候在门口,热情相迎。
“寒舍简陋,招待不周还望侯爷多多担待。”
“老夫人不必多礼,仪乃晚辈,岂有长辈给晚辈见礼的道理,老夫人折煞子岚矣!”
宁仪向慈母作揖行礼,随后与她一齐往里走去。
“侯爷日理万机,南征北战,操劳至此,老身一介无知老妪,如何担得起侯爷亲自探望”
“老夫人能教出子义这般侠士,定是贤良淑德,如孟母那般,宁某自当亲来拜访”
慈母听后心中自然是高兴,毕竟谁不喜欢听外人夸自己儿子。
太史慈听后,眼中也满是激动与感激。
“侯爷过誉了,知子莫若母,子义勇武有余却谋略不足,年纪尚青,还需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