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江南笼罩在迷蒙烟雨中,青石板路上泛着水光。绣坊女工芸娘倚在雕花木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绣架上未完成的合欢花纹。自打上月起,她总觉得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腰际仿佛坠着块湿冷的石头,素色裙裾上总染着些不净之物,隔着三两步都能闻到若有似无的腥秽气。
\"顾大夫,您看看我这病...\"芸娘将手腕搁在脉枕上,绢帕掩着唇轻声咳嗽。老中医顾怀仁须发皆白,三指搭在她右寸关尺处,但觉脉象濡滑如珠走盘,抬眼望她面色萎黄,舌苔黄腻如敷姜粉,心中已有了计较。
此时无人得见的虚空之中,五道灵光自药柜中飘然而出。白衣翩跹的山药手持玉秤,望着医案上\"带下稠黄、气秽胸闷\"的记载蹙眉:\"脾失健运则湿浊下注,当务之急需重建中焦。\"
\"让我看看!\"黄衫少女芡实挤到案前,腰间银铃叮当作响。她指尖点在\"纳呆便溏\"四字上,发间莲子冠泛起微光:\"中虚不摄,该用我的固摄之力。\"突然有清冷男声插话:\"湿热胶着,岂能一味收敛?\"黑衣黄柏抱剑而立,剑穗上坠着的苍术随风轻晃。
绿衣少年车前子笑嘻嘻地倚着门框:\"要我说,就该用我的滑利之性,给这些湿邪开条出路。\"最后进来的素衣文士白果轻咳一声,展开折扇上书\"涩可去脱\"四字:\"诸君莫急,且听顾老如何定夺。\"
现世里,顾怀仁正提笔书写脉案:\"此乃劳倦伤脾,湿郁化热,流注下焦。当以健脾祛湿为主,佐以清热。\"狼毫在宣纸上落下\"易黄汤\"三字时,虚空中的药灵们同时感应到召唤。
山药周身泛起月白光华,化作十钱饮片落入陶罐。芡实纵身跃入时特意将分量调至十钱,与山药等量齐驱。黄柏看着自己六钱的分量正要抗议,车前子已化作三钱轻烟钻入药汤:\"黄兄莫恼,你性味苦寒,多用了反倒伤脾阳。\"
砂锅里的药汤渐渐泛起金纹,白果最后将五钱分量化入其中:\"诸位清热利湿时,且容在下稍作收涩,以免正气随邪而去。\"五个时辰后,芸娘饮下头煎药汤,顿觉胸中闷胀稍减,足三里穴处隐隐生暖。
七日后复诊,芸娘裙上黄浊已转淡白。顾怀仁把着变得有力的脉象点头:\"效不更方,但黄柏可增至八钱。\"虚空里顿时响起黄柏爽朗的笑声:\"早该如此!待我烧尽这些湿热...\"话未说完就被山药按住:\"君不见患者舌苔虽化,齿痕仍在?芡实妹妹,劳你将分量也添至十二钱。\"
如此调方三次,当夏蝉初鸣时,芸娘已能站在绣架前连作两个时辰活计。这日她特地将新绣的\"五药济世图\"送到医馆,画上山岳巍峨、清泉流转、金乌破云,看得五位药灵相视而笑。白果指着画中若隐若现的收束云纹道:\"此画最妙处,在留白处暗合医道——祛邪务尽,更要记得给正气留条归路。\"
蝉鸣聒噪的午后,瓦檐下的铜铃被热风吹得懒洋洋作响。芸娘第三次踏入仁济堂时,鬓角已不见虚汗,手中团扇轻摇间带着几分从容。顾怀仁示意她坐下,目光扫过她渐显红润的面颊,三指搭脉时嘴角微微扬起:“脉象渐趋缓和,但沉取仍有些许滑数之象。”
芸娘展开素帕,露出今晨收集的带下之物:“颜色已如蛋清,只是这几日量又多了些。”帕上水痕在暑气中蒸出淡淡腥气,顾怀仁凑近细观,但见粘液清稀中混着丝缕浑浊,转头望向窗外蒸腾的地气叹道:“时值大暑,天地气交,湿热尤盛。”
虚空中的药灵们早已严阵以待。黄柏剑穗上的苍术焦黄卷曲,昭示着外界酷暑:“湿热瘴气较半月前重了三分,我的剑气该再利三分才是!”车前子倚在窗棂上,指尖凝出细密水珠:“黄兄莫急,且看这檐头晨露——卯时便蒸发殆尽,可见湿邪弥漫却无出路。”
白果轻摇折扇,将飘到身前的暑气挡在三尺之外:“带下虽转清稀,但《女科要旨》有云:久漏宜涩。依在下之见...”话未说完便被芡实腰间的银铃声打断:“顾老说过,涩补太早反成闭门留寇!”黄衫少女指尖绕着水色丝绦,发间莲子冠莹润生光:“这几日我巡经足太阴脾经时,见中焦水谷运化虽复,但堤坝尚未夯实呢。”
山药从脉案上抬起头,玉秤上的铜权轻轻滑动:“车前子当增两钱,助湿邪从膀胱而出。黄柏兄可添至九钱,但需以炒炙缓其寒性。”白衣医者说着在虚空写下金色药量,转头对芡实道:“劳烦姑娘将固摄之力再加一钱,莫让暑湿乘虚再侵。”
现世里,顾怀仁的狼毫在宣纸上沙沙游走:“原方加车前子至五钱,黄柏改为炙用八钱,另添鲜荷叶三钱为引。”笔锋在荷叶二字上重重一顿,虚空中的药灵们顿时会意——翠衣少女模样的荷叶灵体笑盈盈现身,将清香洒入沸腾的药釜。
芸娘服下汤药不过半刻,忽觉小腹如有暖泉涌动。车前子化作的碧色药气穿行于膀胱经,将黏着在膜理间的湿浊尽数冲刷;黄柏的玄色剑气裹着炒炙后的温性,将三焦残余的郁热层层剥落。芡实的水色灵力沿着带脉游走,将欲溢的水湿稳稳兜住,山药醇厚的药性则化作金黄油膜,细细修补着脾脏运化的机关。
七月流火,芸娘站在绣坊二楼的轩窗前,针尖悬在孔雀翎眼处迟迟未落。明明晨起时神清气爽,此刻却觉得胸口像压着块浸水的棉絮。楼下传来掌柜的呵斥声,新来的绣娘失手污了贡缎,哭求声混着蝉鸣刺入耳膜。
“顾大夫,您说奇不奇怪?”芸娘将手腕搁在脉枕上,柳眉微蹙:“如今腰腹不再坠痛,却常无故叹息,夜间多梦易醒。”老医师凝神诊脉,忽觉肝脉弦细如按琴丝,再观她眼白隐现淡青,心中了然:“肝气郁结,当是久病忧思所致。”
虚空中的黄柏突然按住剑柄,黑衣无风自动:“胆经有滞!待我...”山药广袖轻拂拦住他去路:“肝郁乘脾,此刻若用苦寒直折,恐伤其生发之气。”白果折扇上的墨字忽变作“木郁达之”,沉吟道:“《慎斋遗书》有言:调肝不应,当取阳明。”
“让我试试!”久未言语的车前子突然跃上案几,绿衣少年指尖绽出车前草的穗状花序:“我虽主利水,但《药性赋》说我兼能明目——目为肝窍,或可疏泄肝胆郁热。”芡实腰间的银铃急响:“不可!你性偏滑利,患者现在舌苔薄白,分明是郁热伤阴之象。”
众药灵争论间,顾怀仁已落下新方:“易黄汤减黄柏至五钱,加玫瑰露三钱冲服。”芸娘看着新添的朱色药引,恍惚见虚空中有绯衣女子向她颔首——那是玫瑰花精携着疏肝解郁的芬芳,却不带柴胡升散的峻烈。
当第一片梧桐叶飘落医馆天井时,芸娘带来了自酿的桂花醪糟。顾怀仁捻须细观她新绣的《四气调神图》,但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气韵在绢帛上流转,会心笑道:“姑娘如今深得养生之要了。”
虚空中的五位药灵围坐在银杏树下,面前浮动着金秋脉象。山药玉秤上的铜权已调至最小:“脾土得健,可渐减补益之力。”芡实正在编结新的水色丝绦:“带脉固若金汤,我的固摄术该收功了。”黄柏擦拭着不再炙烤的佩剑:“余热已清,剑气当归鞘。”
白果将折扇上的“涩可去脱”改为“收敛肺气”:“秋令在肺,该让我的同气相求了。”车前子却扯着蒲公英的绒球不肯撒手:“让我再巡最后一次水道!”众药灵笑闹间,芸娘的最后剂汤药正在砂锅里翻滚,白果将五钱分量化作银杏叶状的流光,轻轻覆在收官的药汤上。
芸娘饮尽药渣时,西厢房的产妇正传出新生儿的啼哭。仁济堂的紫檀药柜泛起微光,五个药灵的身影渐渐淡去。山药临走前在《本草纲目》上留下批注:戊戌年秋,易黄成方,五药各司其职,祛邪扶正,终得两全。
冬至前夜,仁济堂天井的积雪映着星辉。芸娘踏着咯吱作响的雪毯推门而入,怀中抱着羊绒护膝。顾怀仁接过时触到她指尖凉意,眼中精光微闪:\"姑娘近来可觉夜尿频多?\"
虚空中的药灵们自紫檀木纹中苏醒。黄柏剑鞘凝着霜花,望向案上新脉象:\"脉沉细如葱管,分明是寒凝血瘀之象。\"山药却摇头,玉秤悬在冬至节气图上:\"子时一阳生,此刻当以温养为要。\"
\"且慢!\"白果折扇展开《伤寒论》条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话音未落,芡实忽然指向芸娘带来的食盒:\"你们看那桂花醪糟,表层结着冰晶,分明是脾阳不足的佐证。\"
现世里,顾怀仁正用艾条灸着芸娘的三阴交穴:\"易黄汤功成身退,来年惊蛰当用归脾汤调理。\"艾烟升腾间,虚空里浮现白术、龙眼的虚影。黄柏抱剑冷笑:\"若依我半年前的性子,早该用四逆汤驱寒...\"山药广袖拂过冬至方位图:\"彼时湿热盘踞,此刻虚寒内生,岂可同日而语?\"
次年端阳,仁济堂门楣插着菖蒲艾草。满面怒容的布商闯进诊室,掌纹深红如烙铁。顾怀仁把着弦急如刀的脉象,忽听虚空传来金铁交鸣——黄柏的剑气竟与一道青碧光芒缠斗不休。
\"龙胆草君,别来无恙?\"玫瑰花精的绯色结界隔开两道锋芒。青衫剑客收势冷笑:\"黄柏老儿还是这般急躁!\"两味苦寒药灵对峙间,患者胁痛突然加剧。
山药化出本体虚影:\"二位莫忘,龙胆泻肝汤中尚有柴胡、当归。\"白果折扇展开配伍图:\"君用龙胆草六钱为帅,佐以黄柏兄四钱为将,车前子...\"话音未落,绿衣少年已跃上肝胆经循行图:\"这次我要走足少阳!\"
三日後,布商送来\"双剑镇邪图\"匾额。黄柏与龙胆草各踞剑柄,两道剑气缠绕成阴阳鱼图案。玫瑰花精在匾额角落绣着合欢花纹,暗合\"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经旨。
光绪三年谷雨,仁济堂的铜铃染上青绿铜锈。十八岁的玉娘扶着腰跨过门槛,裙角黄渍与母亲当年如出一辙。顾怀仁之孙慎之正要切脉,忽见祖父的手札无风自动。
虚空中的药灵们穿过时光帷幕,车前子的绿衣已化作长衫:\"这丫头脉象浮滑,竟有外感表征。\"白果凝视着玉娘佩戴的怀表:\"今人起居失序,当在易黄汤基础上...\"
\"加三克紫苏叶!\"芡实的水色丝绦缠住西洋座钟,\"她们如今用机器纺纱,久坐伤脾更甚往昔。\"黄柏剑气扫过玉娘的紧身袄裙:\"气血被衣带所缚,该添两钱路路通。\"
山药玉秤上的铜权忽大忽小:\"剂量需换算新制,君药当用三十克...\"众药灵争论间,玫瑰花精将疏肝香露渗入电子脉诊仪。玉娘服下汤药时,智能药锅上的火候提示,正与虚空里的五行生克图遥相辉映。
白果的折扇化作云服务器里跳动的数据流:\"四气五味终可量化。\"黄柏剑气凝成基因图谱中的甲基标记。但在某座江南古镇,顾家第七代传人仍用祖父的玉秤称着山药,砂锅下的柴火噼啪作响,映着墙上的二维码轻轻摇晃。
————————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山药炒,一两 芡实炒,一两 黄柏盐水炒,二钱 车前子酒炒,一钱 白果碎,十枚
【用法】水煎服,连服四剂(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收涩止带。
【主治】脾肾虚弱,湿热带下证。带下量多黏稠,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食少体倦,腰膝酸软,舌红,苔黄腻,脉满滑。
【证治机理】证由脾肾虚弱,湿热下注所致。《傅青主女科》云:“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湿也。”肾与任脉相通,肾虚有热,损伤任脉,气不化津,津液反化为湿,循经下注;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蕴而生热,流注于下,均可致带下色黄、黏稠,其气臭秽;脾虚运化失司,则食少体倦;肾虚腰府失养,故腰膝酸软。治宜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收涩止带。
【方解】重用炒山药、炒芡实,二药皆入脾肾,意在补脾益肾,固摄止带,共为君药。白果甘苦涩,善收涩止带,为臣药。黄柏清热燥湿,车前子清热利湿而导湿热从小便而出,二药相合,增强清热祛湿之力,均为佐药。本方为治脾肾虚弱,湿热带下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补中有涩,涩中寓清,补涩为主,清利为辅。
【方歌】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固肾清热又祛湿,肾虚湿热带下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