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北风格外锋利,院外的枣树光秃秃的枝桠被风吹得“呜呜”作响。
在枫塘公社的侯家村大队,这几天正弥漫着一股喜庆的氛围。
侯希林当上队长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子。
老少爷们儿都对这个年轻有干劲的新队长充满了期待,觉得侯家村的好日子这下可有盼头了。
侯希林对面坐着的人,正是杨梅公社主任侯宝国和食品二厂的副厂长张明秀。
侯宝国说道“希林啊,恭喜你当上队长,以后侯家村可就靠你带着大伙奔好日子了!“
张明秀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希林队长,以后少不了打交道,有什么困难尽管说。”
侯希林讪讪笑道:“大哥,大嫂,你们就别打趣我了,我最近觉得压力大,怕当不好这个大队长。”
“好了,不逗你了,”侯宝园先开了口:“希林,我们这次来,一是祝贺你,二也是给你提点建议。现在这时代发展得快,咱们当干部的,得时刻想着怎么能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张明秀接着说道:“我正有个事儿想和你商量。我们食品二厂中期项目马上要启动了,这项目需要大量的建材。
我听说侯家村南面是一片石山,到处都是石灰岩,这可是个宝贝啊!你们可以因地制宜,开个石灰厂烧石灰。现在正是秋末,农闲时节,劳动力也充足,可以立刻动工。”
侯希林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早就知道村里的石山有不少石灰石,可从来没想过还能这么利用。
他激动地说:“大嫂,您这主意可太好了!要是能开石灰厂,乡亲们不仅能在农闲时有活干,还能增加不少收入呢!”
不过,侯希林也知道,这么大的事儿,得先和公社汇报。
于是,他当即决定,马上去找枫塘公社书记太半汇报此事。侯宝国和张明秀表示支持,让他放心,他们在家里等等消息。
侯希林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一路飞驰到了公社。
见到邹书记后,他把开石灰厂的想法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太半书记听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希林啊,这想法不错,既能利用村里的资源,又能带动乡亲们增收。不过,开石灰厂不是小事,得考虑周全。设备、技术、销路,这些都得安排好。”
侯希林连忙点头:“书记,您说得对。食品二厂的张副厂长说了,他们厂中期项目就需要石灰,这销路算是有着落了。设备和技术方面,我也会想办法去解决。”
邹书记看着侯希林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既然你考虑得这么周全,我支持你。我这就把这事批下来,你回去就可以准备动工了。有什么困难,随时跟公社说。”
侯希林得到了邹书记的批准,心里乐开了花。
他骑着车,一路哼着小曲儿回到了侯家村。
一进村,他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侯宝国和张明秀。
两人听后,也为他感到高兴。
\"冬至前动工,开春就能见现钱。”侯宝国掏出包大前门,烟卷在指甲盖上磕了磕。
暮色漫上来时,侯希林蹲在南坡的石灰岩上。烧石灰的事定下来后,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来到村南的石头山。
指尖抚过青灰色的岩面,冰凉触感里裹着细碎的晶粒。
远处传来生产队收工的钟声,当当的铜音惊起一群寒鸦,扑棱棱掠过堆满秫秸的场院。
他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摸出那张已经皱巴巴的《石灰吟》,纸张的边角因为长时间被汗水浸润而变得发软。
只见上面用苍劲有力的字体书写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就在这个夜晚,队部里灯火通明,那全村唯一的一盏 15 瓦电灯散发着昏黄却温暖的光芒。
屋内,老会计正坐在桌前,熟练地拨弄着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声响不绝于耳。
而那些年轻力壮的后生们,则紧紧地挤在几条长凳上,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仿佛心中揣着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炭一般。
此时,侯希林紧紧地攥着邹书记亲自批准的条子,条子上的油墨印子深深地洇在了他的掌心,让他感觉到一阵滚烫。
只见条子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明天就上山采石,妇女队负责筛煤渣,拖拉机手立刻前往县里拉运耐火砖。”
在随后的日子里,侯希林身先士卒,带领着朴实勤劳的乡亲们投入到了火热朝天的劳动之中。
他们不辞辛劳地请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精心选购各种所需的设备,并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石灰厂的建设工作。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遭遇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恶劣的天气会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阻碍;有时候,资金紧张又使得工程进度陷入僵局。
但即便如此,所有人都没有丝毫退缩之意。面对重重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最终,经过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奋斗,石灰厂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顺利建成!
出窑那日飘了今冬头场雪。侯希林握着铁钎的手直打颤,钎头插进窑门封泥的瞬间,白雾裹着热浪轰然涌出。
待烟气散尽,窑膛里整整齐齐码着雪白的生石灰,像极了正月里蒸的年糕。
会计老侯头抓了把灰粉,和着唾沫在青石板上写写画画,突然一拍大腿:“希林!这窑能抵二百亩冬小麦!
邹书记来视察时,雪地上密密麻麻的脚印通向石山,打钎声和号子声惊走了整林的寒雀。
侯希林望着山脚下蜿蜒的新路那是拖拉机运煤与石头轧出来的,黑灰与白雪交织的辙印,开启新对话的红砖烟囱
当第一窑石灰烧制成功的时候,整个侯家村都沸腾了。
乡亲们围在石灰厂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侯希林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知道,这只是侯家村发展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从那以后,侯家村的石灰厂生意越来越好。不仅满足了食品二厂的需求,还销往了周边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