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王通独闯蔡府夜宴。
用了一招漂亮的“腾笼换鸟”,换掉卫仲道那只病鸟,换上王通的这只好鸟,成功地将自己变成了蔡家的……待用鸟人,即:准女婿。
至于那些诗词。
都是王通前世在幼儿园和学前班就背会了,虽然,王通在中学时成绩不咋的。
但是,在学前班。
却曾经拿过全校第一!
还在……“幼儿背古诗大赛”中拿过冠军。
当时,他王通就是全校最靓的仔,是所有学前班女娃们心中的偶像,收到的情书一大堆,收到的定情玩具有一箩筐!
无数的女娃们哭着闹着要跟他同桌,幼儿园的阿姨们哄都哄不好的那种。
但是,没个卵用。
被父母逼着背古诗背到厌学,到了小学就开始将游戏当成鸦片一样吸。疯狂到六亲不认。遥认游戏公司的某老板做父亲,遥认某老板的老婆做母亲,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连高中都没考上,终于变成了社会的底层屌丝。
穷得连个国标电动车都买不起,只能买一辆非标的,结果一头撞上了那传说中的雨夜渣土车……
却没想到穿越之后,那些古诗词还能大用,让王通轻轻松松地骗得了蔡美女的芳心,成了蔡邕的准女婿。
乃至于,王通现在真想对某游戏公司的某老板说一声:“谢谢你,也谢谢你老婆!”
……
不过,现在也还只是准女婿。
成婚还不会那么快。
蔡家是大家族,嫁女的事得有一个复杂的流程。虽然王通知道这雒阳城中大乱将起,也只好先等一等。
成婚的准备,王允会帮着去办理。
这老头以家族长老自居,实际上是想要拉拢王通。打的主意是先施恩于王通,再引为己用。
王通也不拒绝。
本来还想问问貂蝉的事。
不过,现在才刚刚向蔡琰下聘,也不好吃相太难看,只能再等等,一个一个来。
……
王通的一举一动,没有瞒过董卓的眼线。
尤其是蔡府,由于蔡邕是刚刚回到雒阳没多久,很多家丁仆妇都是新招之人,甚至很多丫环都是董卓送的。
因此,现在的蔡府,其实已经被董卓渗透得如同筛子一般。第二天一早,王通的那四首诗就出现在了董卓的书桌上。
这四首诗是李肃送来的。
不仅如此,李肃还向董卓详细地汇报了王通在蔡府的所作所为。
看着李肃递上的四首诗词,董卓有些纳闷:
“这王穿之,什么时候学会写诗了?他之前不就是一个小兵嘛,从哪里学来的吟诗作赋?”
“这个,下官也有些奇怪。”
李肃道:“而且,在下官看来,这四首诗还都写得极好,都是堪称传世之作。”
“有这么厉害吗?”
董卓也不是没文化,只是文化底蕴不深,无法体会到诗中的意境。
“确实厉害得很!”
李肃道:“他的第一首《将进酒》,放眼整个大汉朝,恐怕也没人能做得出来,其文学造诣甚至超过了蔡邕!
你看看……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何等的洒脱!
你看看……这“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何等的气慨!
你再看看……这“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好啦,不要水字数了!”
董卓有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这小子从军三年,一直在关中,何曾去过边塞?也没有去过雁门关。又怎么写得出这种“塞下曲”和“雁门行”?
依我看,八成是找别人帮他写的。这件事,你再去查查。”
“相国大人言之有理。”
李肃道:“这件事,下官自会安排人去查。不过,文人作诗,讲究的是意境,却并不一定写的是他自己亲历之事。”
“我看不过如此!”
未待董卓回复,李儒抢先说道:“诗词之道,上不能定国,下不能安邦,就是再好又何用?
依我看,这王穿之与朝中公卿走得太近,多有不妥,相国大人还是要对他多加提防才是。”
“你是说……王通不会忠诚于本相?”董卓问道。
“当然不是。”
李儒说道:“下官所虑者,是他太过年轻,恐怕心性未定。如果与朝中公卿走得太近,担心他会被人蛊惑。”
“文优过虑了。”
董卓笑道:“王穿之乃是华雄的徒弟,华雄是本相的嫡系。而且,王穿之这人,绝非刻薄寡恩之人。
华雄将他贬为小兵,他并无怨言。在华雄阵亡之后,他舍命抢回华雄首级,后来又在虎牢关中为了换回华雄躯体,仅带200名亲兵随吕布出战。
正应了他说的那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本相在短短不到两月之间,给他连升数级,由一名小兵升至荡寇将军。又送以美女金钱府宅,他自会感恩于我。”
“相国大人所虑极是。”
李儒嘴上赞成,心里却更加不舒服。
想起之前王通总是抢他的台词,自己想要献的策略都被王通给首先说了,李儒感到非常担心,担心王通以后得势,董卓便不再信任他李儒。
心里暗自寻思:这个王通,不能让他留在董卓身过,必须得将他调开,省得他以后又抢我的台词。
最好是能将他弄死!
想到这里,便又对董卓说道:
“西凉不稳,韩遂和马腾蠢蠢欲动;关中即将迁入数百万百姓,也需军队控制地方,以防百姓造反;关东诸侯造反,雒阳八关及各郡县都需要军队驻守,
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咱们虽有20多万军队,也有些显得捉襟见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王通骁勇善战,将他留在雒阳有些浪费,不如将他调去驻守地方。如此一来,既可以防止他跟朝中大臣们走得太近,又可以将这员骁将好好利用起来。”
董卓一想,这也是个道理。
便开口问道:“以文优之见,该将王通调往何处?”
李儒眼珠一转,便又对董卓说道:“正要禀报相国大人。今天早上,下官接到来自西凉方面的最新消息,此次进犯关中的不止是韩遂一路人马,而是马腾和韩遂两路。
韩遂走的是萧关道,兵力大约四万左右。
马腾走的是关陇古道,兵力大约在三万左右。
咱们已经让李傕将军去北地郡迎击韩遂,但是,迎击马腾一方的主将尚未确定。下官看那王穿之有勇有谋,不如让他去迎击马腾?”
“不妥。”
董卓道:“王通兵力太少。”
“无妨。”
李儒道:“胡封将军驻守在陈仓,手下有一万人马。伍习将军驻守在美阳,手下也有一万人马。再加上王通的人马就有三万,兵力与马腾相当。
再加上咱们是本土作战,又有坚城可守,占了不少的优势,出动三万人马应战,已经足够了。”
董卓想了一下,觉得这种安排还算合理。
遂点了点头道:“本相这就传令,以荡寇将军王通为主将,胡封和伍习为副将,率军三万,迎击马腾。两天后出发,不得有误!”
……
(附录图片:关垄古道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