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五月一日。
一大早的,文武百官们都在未央宫前恭敬地候着。
他们都在等待一个男人的出现。
那个男人就是董卓。
董卓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这里了,自从一个多月之前搬去郿坞之后,董卓就再也没有来过。所有的奏章都是送去郿坞,各种谕令和圣旨也都是从郿坞中发出,长安的朝堂早已被完全架空,形同虚设。
不过,就在昨天,所有的朝廷大臣们都接到了董卓的谕令,说是今天他老人家要来皇宫之中,主持为天子祈福的盛大朝会。
听说董卓要来,朝中大臣们没有人敢率先进入朝堂,都在未央宫外的道路边列队相迎。不是大臣们有意拍马屁表忠心。而是必须先让董卓进去,其它人才可以进去,否则,必会遭董卓的严惩。
这些早已成了一种惯例。
然而,今天的情况又与往常有些不同。因为在今天的这些大臣中,有人兴奋,有人慌张,有人肃然,有人面如土色,各种表情,不一而足。
似乎大家都预感到。
今天会有非同寻常之事发生。
不少人已经发现,那些值守在周围的皇宫禁卫,一个个尽皆杀气腾腾,而且还全都是新面孔。再联想到最近传得很广的天子不堪大位,欲禅让帝位于董卓的消息,很多人便认为这些新换的羽林卫都是董卓的亲信。
因此,很多人便暗中揣度,今天应该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刻,也是朝堂上大洗牌的时刻。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血腥的。有人会因新朝的建立而飞黄腾达,也有人会因此而流血丧命。
群臣之中,叹息者有之,兴奋者有之;害怕者有之,愤懑者有之,不动声色者亦有
或许,这注定又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日子!
……
“他来了,他来了!”
随着一阵窃窃私语声,在通往未央宫的道路上,出现了一队盔明甲亮的精兵。在那支精兵的最前面,是一辆巨大的马车。
那马车极其豪华而奢侈,车身镶嵌着各种各样的宝石。清晨的阳光洒在那些宝石上,辉映出耀眼的光芒。
这就是董卓的马车。
几乎每次来皇宫,董卓都是坐这辆马车而来。
不过,今天又有些不同。那护卫在马车后面的西凉精兵,平时都只有三百人,而今天却有六百人,足足多出了一倍。
……
文武大臣们都不敢怠慢,纷纷整理好衣冠,走下宫殿外的台阶,在道路两旁拜倒在地,一个个缩头缩尾,脸露谄媚之色,比在宫中面见皇帝还要恭敬。
待到那辆豪华马车到了近前,便一同高呼:“拜见太师!”
董卓揭开车帘,走下马车。
看着拜伏在地的文武大臣们,董卓心中很是得意。挥了挥手道:“诸位平身!”
大臣们闻言,并没有立即起身,而是依旧对董卓行了三次拜礼之后,才一个个直起身子,恭敬地弯腰低头站在路边。
同时,还不忘叫上一声:“谢太师!”
这种郑重的礼仪,已经等同于拜见皇帝。董卓心情更好,挥了挥手,便乐呵呵地朝未央宫的大门方向走去。
然而,突然!
董卓又停了下来。因为董卓感觉到了一种不同寻常杀气,这种杀气让董卓连汗毛竖了起来,就如同被猛兽盯上了似的。
不好,一定有问题!
董卓疑心大起,脸色也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这是一种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人对危险的特别感知,董卓很相信这种感知。而且,在当年征战西凉的时候,这种奇怪的感知,无数次救过他的命!
心中暗自警惕。
又转头看了看道路右侧的数十名皇宫羽林卫。因为董卓觉得,那些令自己很不舒适的杀气,正是从右侧路边散发出来的。
这一看之下,脸色顿变!
因为右侧那些羽林卫,全是新面孔,没有一个是自己以前见过的。
“不好!”
董卓低呼一声,伸手就摸向自己腰上的剑柄。但是,晚了,就在此时,那些羽林卫们已经动了。
羽林卫们有人低吼了一声,然后,全都是一撩衣袍,便拿出了藏在背后衣袍下的弓弩,一扬手,亮光乍起,无数点寒芒如闪电般直向董卓飞来!
“大胆!”
董卓大吼一声,此时拔剑已经有些来不及了,而且,弩矢足有二十多支,距离又是如此之近,就算是用剑格挡也挡不下这么多
这种密集的箭雨,只有巨盾才能挡得住!
好一个董卓!
竟然一点都不慌张,右手一伸,用快得不可思议的动作拉过身边的一名亲卫,于电光火石之间挡在自己身前,将所有弩矢全部挡下。
再甩手一扬,将被弩箭射成刺猬的亲兵高高抛起,砸向那些射出弩矢后猛扑过来的皇宫羽林卫,其中三名羽林卫被直接砸翻在地。
其力气之大。
竟至如斯!
然而,就在此时,左侧的百官之中又有三人拔剑而起猛扑而上,三把锋利的宝剑如毒蛇吐信一般,同时刺向董卓的胸腹。
此时,董卓的亲兵尚在数步之外,而且,刚才那一波弩箭也射中了不少离得较近的亲卫,眼看董卓就要被这三把利剑刺中,不过,董卓却依旧沉稳如山。
左脚踏前一步,右手快速抽剑横扫。“叮叮叮”一连三声脆响,将刺来的三剑全部格开,再回剑一削一刺,一人双手被削断,另一个则被刺中面门倒地身亡。
再奋力一剑刺向另外一人。
不过,却被那人挥剑挡开,而且,还被那人剑上传来的力道震得手上一麻。
“是你!”
董卓定睛一看,竟是王通!
不过,此时也顾不得多想,一边抽身急退,一边高呼:“王穿之,本相待你不薄!”
“王某奉旨杀贼,岂顾私情!”
王通一边高呼,一边如影随形般趋步上前,剑如秋水,刺向董卓的咽喉。不过,却又被董卓奋力挡开。王通挥剑再刺,“沙沙沙”连出三剑快如闪电,然而,依旧奈何不了董卓,尽被董卓一一格开。
此时,董卓的亲兵们也冲了过来,拼死扑向王通,将董卓护在身后。这些亲卫都非常精锐,人人以一当十。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以死相拼,都是无视对方的兵器,只攻不守,以人肉为盾。
虽然他们单打独斗没有人是王通的对手,但是却能用人肉之躯,挡住王通对董卓的刺杀。
董卓的亲卫有600人,而王通和那些皇宫羽林卫加在一起才30多人,很快就被董卓的亲卫们围在了中间。
就在此时,从右侧的一处假山后,又冲出来二十余人,当头三人分别是王越、典韦、徐晃!
这些人由于没有参加朝会的资格,又有很多大臣认得他们,所以只能躲在几十米外的一处假山背后,直到刺杀董卓的行动已经发动,才从假山背后冲出来。
“将军接刀!”
隔得远远的,典韦便将一柄大刀抛向王通。王通挥剑刺死一人,高高跃起,伸手接过典韦抛来的奔雷狂刀,一种熟悉的感觉传来,顿时精神大振。
一刀在手,天下我有。
人在空中,狂刀横扫!
数名董卓亲兵被拦腰扫成两段。落地之后,兔起鹘落,人刀合一,再次扑向被亲兵们围在中间的董卓。
人挡杀人,神挡杀神。
刀光如练,铁血交迸,如入无人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