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大殿之内,嬴政正听着大臣们汇报新政推行的情况。殿内烛火通明,金色的光芒洒在雕梁画栋之上,将整个宫殿映照得金碧辉煌。嬴政头戴冕旒,端坐在巍峨的王座之上,玄色龙袍上的金色龙纹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摆动,彰显着无上的威严。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殿下群臣,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
就在这时,一道奏折递到了嬴政面前。嬴政伸手接过,不经意间扫到奏折上提及韩非的名字,他的动作陡然一滞,原本平静的目光中泛起一丝波澜,思绪瞬间飘远。
时间回到公元前233年,秦国云阳的狱中。
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气味,墙壁上的水渍像是狰狞的鬼脸,在昏暗中张牙舞爪。牢房的角落里,韩非蜷缩成一团,身上那件破旧的囚服早已辨不出原本的颜色,满是污垢与血迹。他的头发凌乱地散落着,遮住了大半张憔悴不堪的面庞,只能看到一双空洞无神的眼睛,透过那狭小的、布满铁锈的牢窗,望向窗外那一小片灰暗的天空。
自入秦以来,韩非满心都是施展法家抱负的憧憬。他曾在那狭小的居所中,日夜奋笔疾书,将自己心中治国理政的方略倾吐于竹简之上。每一个字,都是他对天下局势的深刻洞察;每一篇章,都凝聚着他对国家强盛的殷切期望。他怀揣着这些竹简,仿佛怀揣着整个天下的未来,满心期待着秦王嬴政能看到他的赤诚与才华,采纳他的主张,让法家思想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出盛世之花。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场残酷的噩梦。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腔热血,换来的竟是无尽的猜忌与陷害。
李斯,这个曾经与他一同在荀子门下求学的同窗好友,如今却站在了他的对立面。李斯的才华,韩非是知晓的,但他从未想过,这份曾经惺惺相惜的情谊,会在权力的漩涡中被嫉妒与恐惧吞噬得一干二净。李斯害怕,害怕韩非的光芒会掩盖自己,害怕韩非一旦得到秦王的重用,自己辛苦得来的地位便会岌岌可危。于是,在这深不见底的宫廷权谋斗争中,李斯选择了背叛,与姚贾一同在秦王面前进献谗言,将韩非一步步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韩非缓缓抬起头,干裂的嘴唇微微颤动,发出一声低低的叹息。他想起在韩国时的那些日子,自己屡次向韩王进谏,言辞恳切,满怀救国的热忱。他眼睁睁地看着韩国在腐朽与混乱中逐渐衰落,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哀。那些被韩王束之高阁的谏言,就如同他被辜负的一腔壮志,在岁月的尘埃中渐渐黯淡。而如今,来到秦国,本以为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却陷入了这致命的阴谋,命运为何如此弄人?他的心中有怨,怨李斯的自私与狭隘,怨这世间的凉薄;更有不甘,他的学说尚未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他的理想还未实现,怎能就此陨落?
这时,牢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发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一道昏黄的光线从门外射进牢房,照亮了李斯那略显扭曲的面容。李斯手中捧着一碗毒药,一步一步向韩非走来,他的脚步沉重而迟缓,每一步都像是踏在自己的良心上。
韩非看着李斯,眼中没有愤怒,只有深深的失望。他的声音沙哑而疲惫:“李斯,同窗一场,你竟如此对我?本以为你我能携手以法家思想辅佐君王,成就大业,没想到竟是你亲手将我推向深渊。”
李斯停下脚步,不敢直视韩非的眼睛,微微低下头,脸上的神情复杂难辨。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像是在极力压抑着内心的不安:“非兄,我也是身不由己。在这朝堂之上,容不下两个顶尖的法家之士,你太过耀眼,我……我别无选择。”
韩非惨然一笑,笑声在昏暗的牢房中回荡,带着无尽的悲凉:“可笑,真是可笑!这朝堂之上,容不下的不是两个法家之士,而是你那被权力蒙蔽的本心!”
李斯的手微微颤抖,将毒药递上前:“非兄,事已至此,你就喝了吧,也免受些皮肉之苦。”
韩非盯着那碗毒药,心中五味杂陈。这毒药,仿佛是命运对他开的一个残酷玩笑。他缓缓伸出手,手指颤抖着接过毒药。这一刻,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伏案着书的日日夜夜,那些竹简上的文字,就像是他的孩子,是他一生的心血。他想着,如果自己的学说能流传下去,即便身死,也算是不枉此生。
咽下毒药的那一刻,韩非感到一阵剧痛从腹中蔓延至全身,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视线也渐渐模糊。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着牢房的墙壁喊道:“我的学说,必将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芒,哪怕我今日身死,也无法阻挡法家思想的传播!”声音在牢房中久久回荡,带着无尽的不甘与对未来的期许。随后,韩非缓缓闭上了眼睛,身体无力地倒下,一代法家巨擘,就此陨落。
牢房外,李斯呆呆地站着,手中还握着那只空碗。他望着牢房内韩非的尸体,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有愧疚,有解脱,也有一丝迷茫。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将背负着杀害同窗的骂名,但在权力的诱惑与争斗中,他早已身不由己。
韩非的死讯传出后,秦国朝堂上一些知晓他才华的人暗自叹息,为秦国失去一位大才而惋惜。而在民间,那些曾听闻韩非学说的有识之士,也纷纷扼腕长叹,他们知道,一位伟大思想家的离去,是整个时代的损失。但韩非留下的着作,如《孤愤》《五蠹》《说难》等,却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世的治国理政提供着无尽的智慧与启示,也预示着法家思想将以另一种方式,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影响着无数人。
“陛下?陛下?”大臣们焦急的呼唤声将嬴政从回忆中拉回现实。嬴政缓缓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朝堂,心中暗叹。韩非虽死,但其学说已在大秦生根,未来定要让其发扬光大,不负韩非之才。他微微皱眉,目光坚定地扫过群臣,缓缓开口:“韩非之学,于秦有大用,诸卿需深入研习,莫要辜负了他的一番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