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过晚饭,郡王爷回来了。周管家又带着赵健去见郡王爷。这位郡王爷就是赵健养母秦淮,青梅竹马的昔日恋人黄凤。现在摇身一变,变成贵人的皇亲国戚的郡王爷。赵健看到郡王爷,立刻跪下磕头说草民见过郡王爷。郡王爷说不必多礼。你就是马校尉推荐的教功夫先生。听说你比我儿子就大一岁,却是从小习功夫。赵健马上不好意思说道,家里贫困,所以只能把草民送到军营里做一名乡兵,这些功夫都是校尉指导的。郡王爷说好以后你就好好指导小郡王功夫。
第二天赵健就开始指导小郡王朱双功夫。在王府的院落里面小郡王朱双身姿挺拔却透着一丝青涩,只因他基础比较薄弱。一旁的赵健神色认真且专注,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决定从最简单的扎马步开始指导朱双。
“小郡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弯曲,如同坐在椅子上一般。”赵健一边说着,一边用双手轻轻调整朱双的姿势,眼神中满是关切与负责。朱双紧紧抿着嘴唇,努力按照赵健的指示去做,额头上很快便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起初,朱双的双腿止不住地微微颤抖,身形也有些摇晃。赵健见状,轻声鼓励道:“稳住,坚持住,这是练武的根基,只有基础扎实了,往后的功夫才能学好。”朱双咬了咬牙,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试图控制住双腿的颤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朱双逐渐适应了扎马步的姿势,颤抖也慢慢减弱。赵健满意地点点头,在旁不断提醒着一些要点:“腰要挺直,收腹提臀,气息平稳。”朱双认真地听着,尽力将每个动作都做到位。此时的阳光照在他身上,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可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仿佛在这小小的扎马步动作中,找到了通往高强武艺的方向。 。他问儿子,以前你请的老师几天就被你赶走了。怎么这位赵先生学的这么好。小郡王说“因为这位先生就比儿子大一岁。一边指导儿子学功夫,一边和儿子谈心。不像前面几位老师天天逼着儿子练功服,从来不和儿子谈话,也不关心儿子。赵先生刚刚来的时候就告诉儿子,他过去住在桃花村,那里闹过旱灾后来又闹过水灾,村里家家户户都吃不上饭。村里饿死过好多人。为了一块干粮,为了一袋米粮卖儿卖女。无奈之下,父母又带着他回到原来住的杏花村,到了上学年龄,只学习了几个月三字经,父母便没有银子继续供他念书,才把他送到军营里。他八岁就在军营里了看士兵学武了。所以慢慢就学会了一些功夫。而我就比先生小一岁却生活在蜜罐里。而且先生还告诉我,她娘亲非常细心,会做好多家务活,烧的一手好菜,尤其她娘亲会刺绣,他爹爹熟悉中药材经常指导他辨别中药材知识。”
郡王爷听了儿子这些话非常感动。难怪马校尉推荐赵健为先生。他本来认为赵健年龄小,准备拒绝,没有想到赵健不仅指导儿子武艺,还指导儿子做人的道理,让儿子感受到民间疾苦。郡王爷心里不禁又迷糊起来,看来我儿子大了出息了,能够超过大哥的儿子朱文了。自己夺嫡的筹码又多了一份。不禁在心里暗笑了一番。
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在亲王府的青石小径上,光影斑驳。朱凤郡王爷身着一袭华服,神色悠然地踏入哥哥朱仁齐王的府邸。
王府的管家早已在门前迎候,引领着朱凤郡王爷来到花厅。朱仁亲王爷已在厅中等候,见到弟弟到来,脸上绽出温和的笑意,起身相迎。两人分宾主落座后,茶香袅袅升腾,弥漫在整个花厅。
他们一边品茶,一边随意地聊着家常,谈及朝堂趣事,又说到近日城中的新鲜见闻,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正谈得兴起,一个年轻俊朗的身影出现在花厅门口。原来是朱仁亲王爷的儿子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