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长,这流寇得有多少人啊!都走了两天,还没看到头。”
何西山一处山崖之上。
晏铁蛋趴在晏水生旁边,用望远镜看着山下的流寇。
对身旁的晏水生问道。
晏水生回道:“怎么?怕了?”
“不是怕,只是这流寇也太多了,感觉杀都杀不完。”
“怕就怕呗!反正大家都知道,咱们二房源村几个参军人中,就你晏铁蛋胆最小。”
“真不是怕,就是这么多流寇,都不知该怎么打。”
“怎么打?往人多的地方冲呗,见到不放下武器投降的,直接开枪射杀。”
“这么多人攻城,也不知道第三旅顶不顶得住。”
“你想啥了,下面大多是流民,流寇和流民是有区别的。”
“黄四不是说了嘛,流寇喜欢驱使流民攻城,这两天感觉都有三四十万流民,往黄梅县县城方向去了。”
“流民也是人,也怕死的。”
“不知这次打流寇,要冤死多少流民?”
“不把这群流寇剿灭,只会产生更多的流民,长痛不如短痛。”
晏水生带着几个营长,在山崖之上观察闲聊之时。
一个侦察兵气喘吁吁,站在山崖后面好几步。
侦察兵汇报道:“军长!流寇先锋部队,开始攻城了。”
晏水生带头,往后趴了好几步。
躲在树后站起身了,摘了摘身上的松枝。
说道:“山下全是流民,流寇得主力还没出现,我们要等流寇主力过去后,才能杀下山。”
沉默了好久的王有福,不知何时眼框带有血丝。
王有福轻声说道:“这群流寇不急不慢,不知还要走几天”
身高六尺的王有福,平时说话大大咧咧。
也许是全军埋伏在河西山,大家都说话声小,没人关心王有福的声音变化。
晏水生也抱怨道:“明廷官兵真是废物,赶鸭子不会吗?”
官兵不是不会。
而是特意给流寇从容的时间,并保持足够的距离。
流寇都在宿松县待了好几天。
而熊文灿依旧命令,各路官兵在安庆城外安营扎寨。
只要流寇不往北逃,老老实实西进黄梅县。
熊文灿就打算按兵不动。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不管谁输谁赢?
流寇与晏羽,至少有一个要倒在黄梅县城外。
安庆巡抚史可法,半夜敲响了熊文灿的房门。
熊文灿刚打开房门。
史可法就迫不及待说道:“总理大人,大军都在安庆城外,驻扎了好几天,莫非总理大人要养寇自重吗?”
熊文灿笑问道:“史大人,你可知流寇在哪里?”
“流寇目前在宿松县祸乱,大有再进湖广的趋势。”
“史大人的斥候不行啊!流寇的先锋,都开始攻打黄梅县了。”
“总理大人有各军斥候汇总,消息自然比下官更快更全面,不对啊!黄梅县去年不是被流寇攻破了吗?”
“去年是被流寇攻破了,但现在黄梅县城内,有十几万担稻米。”
“什么?黄梅县有十几万担稻米,总理大人怎么把粮米存放在黄梅县了。”
“本官若有那十几万担稻米,史大人这几日,就不会责怪本官纵兵劫掠咯!”
“那是谁?在黄梅县存放了那么多稻米。”
“呵呵!一个好友,他想用这个十几万稻米钓鱼,还是钓流寇主力,本官岂能不支持好友钓鱼。”
“那总理大人更该进军,堵住流寇退路。”
“史大人觉得,现今大明有哪些隐患?”
“一为建奴,二为流寇,三为朝中奸佞。”
史可法可是师从东林党领袖人物左光斗,是典型的东林党人士。
熊文灿可不想参与党政。
熊文灿可是有不少拿得出手的政绩,没必要依附党争上位。
熊文灿说道:“你们的党争,本官不感兴趣。”
史可法问道:“那依总理大人看,我大明现今有哪些危害?”
“一为晏羽,二为建奴,三为流寇。”
“晏羽?就是那洪都府晏羽?听闻这贼子残害乡绅,抢占乡绅家业,还动不动行灭家之举。”
“正是他!”
“总理大人的意思,在黄梅县囤积十几万担稻米的,正是洪都府晏羽。”
“是的!晏羽原是山匪,本官招安后,就任洪都府铜鼓营千户,此次晏羽带山匪渡江北上,一同围剿流寇。”
“虽说这晏羽罪恶滔天,但总理大人让他区区一个千户,独自去面对几十万流寇,这不是白白送稻米给流寇吗?”
“区区一个千户?史大人可知,这晏羽带了多少匪兵渡江北上?”
“一个盘踞在深山里的山匪,能有多少兵力?”
“斥候汇报,目前侦察到的匪兵数量,就有六七千人,但这晏羽行事极为谨慎,很多地方,我们斥候都无法侦察。”
“六七千?这晏羽怎么有这么多匪兵?”
“根据武昌知府王维屏猜测,晏羽的总兵力有两三万人,六七千多吗?”
“两三万人?他一个山匪出身,拿什么钱粮军械养这么多兵?”
“史大人你那巡抚衙门,有一套琉璃茶具,花了多少银钱买的?”
“好友送的,总理大人的意思,这琉璃茶具出自晏羽之手。”
“呵呵!琉璃茶具只是晏羽生意的冰山一角,去年晏羽的商行,每月进出商货就有两三百,现在招安了,又在长江上占据了一个码头,估计现在生意远远不止。”
“既然晏羽不缺钱,为何要做山匪,祸害乡绅。”
“那史大人为何做官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熊文灿叹息道:“也许这晏羽,真有他自己的理想!”
史可法不解问道:“什么理想?”
“史大人就没听过他晏羽,写给秦皇汉武的祭文吗?”
“听过,写的不错,可惜!天下大同,只在梦境中,他晏羽不过是借天下大同,蛊惑愚民百姓而已。”
“也许吧!但晏羽目前是我大明第一祸害无疑,此次招安晏羽,除了让晏羽与流寇相互拼杀外,还有就是引晏匪出幕阜山脉,让晏羽渡江北上,这次!晏羽必须死在长江以北。”
难怪这次剿寇,和以往有很大区别。
从兵发滁州开始。
熊文灿一直驱赶流寇往西,而且都未正面围杀过流寇。
原来是要借流寇之上,先消耗晏羽的匪兵。
不管流寇与晏羽,谁输谁赢。
官兵都是这最后的渔翁。
史可法问道:“可是!就算晏羽把他两万匪兵都拉到黄梅县,也挡不住几十万流寇,总理大人就不怕流寇灭了晏匪,再从湖广逃走了吗?”
“流寇兵力顶多七八万人,那些不过是流寇裹挟的流民而已!”
“下官可是听闻,流寇最善驱赶流民攻城,这不就是几十万吗?”
是的!
正如史可法说的一样。
高迎祥手下先锋大将刘哲,副将黄龙。
奉命带2万义军前来攻打黄梅县,夺取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