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进美术馆所在的大楼,乘上专用电梯前往42层的美术馆……
抵达42层后,我和黑羽君在接待处支付入场费拿到了导览手册。
我立刻翻开手册寻找《向日葵》的位置。
“看来《向日葵》在最后的展厅呢。”
黑羽君说道。
“反正离闭馆还有时间,慢慢逛吧……”
毕竟付了钱,
总觉得只看《向日葵》不看其他展品会吃亏。黑羽君似乎也有同感,说了声“有道理”表示赞同,于是我们决定悠闲地参观整个美术馆。
……
在美术馆里仔细观赏众多藏品的过程中……
我来到展厅最后的角落……
那里有三幅画作并列陈列在巨大的玻璃后面。
右侧是描绘乡间林荫道的风景画,左侧是苹果与餐巾的静物画……
而中央正是我们此行的目标——《向日葵》。
《向日葵》前方的长椅上坐着位老妇人,我隔着一个人的空位坐下,静静凝视着画作。
1888年2月,梵高从巴黎移居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同年8月……
在热切期盼高更到来的日子里,他开始了《向日葵》系列创作……
想用这些画装饰高更的房间。
梵高在阿尔勒共创作了7幅《花瓶中的向日葵》,这里收藏的是其中一幅临摹自伦敦国家美术馆《黄色背景的向日葵》的作品。
这些信息都写在导览手册里。
我回忆着手册内容继续凝视画作。随后赶来的黑羽君在我身旁站定,用毫无起伏的语调说了句:“哦,是真迹啊。”
“怎么样?看到心心念念的《向日葵》……有什么新发现吗?”
面对黑羽君的提问,我苦笑着摇头:“完全不懂。”
“果然我还是理解不了艺术品啊。”
“那还真遗憾。”
“不过……”
虽然嘴上说着不明白,却还是用“不过”接续话语的我,让黑羽君疑惑地侧耳倾听。我向他讲述在美术馆了解到的《向日葵》背景,以及看画时的感受……
“我既不懂《向日葵》的魅力也不明白它的价值……
但就像梵高创作时寄托的心路历程……
这幅画本身也承载着诸多历史沉淀……”
“……”
“虽然只是我的胡乱猜想……
基德盯上《向日葵》的理由,或许就藏在它的历史渊源里?”
“……说不定基德只是单纯冲着画作价值呢?”
“不可能!”
“……秒答啊……”
“基德……绝不会做那种事……
为了钱财行窃……他绝对不会!”
明明不了解真相却如此断言的我,
只是……我宁愿相信基德不会为私利盗窃。
见我这么说,黑羽君莫名移开视线挠着后脑勺:
“(这家伙怎么回事?对基德的信任从何而来?
明明没见过正装的基德也没说过话,
凭什么这么盲目信任?
难道在我不知道的时候他们见过面?
就算受美纪那些基德粉丝朋友的影响,这滤镜也太厚了吧?!)”
自然不知他内心纠葛的我歪头困惑。
但下一秒,
黑羽君突然按住我的脑袋揉搓起来。
“喂、黑羽君!?”
“你这狂热粉……听得我都替你害臊!”
害什么羞啊!莫名其妙!
快住手!头发都乱了!
在我挣扎躲避时,附近传来忍俊不禁的笑声。
循声望去,早先坐在长椅上的老奶奶正优雅地掩嘴轻笑。
黑羽君似乎也感到难为情,终于放开我。我尴尬地向老奶奶道歉,对方却慈祥地说:“没关系,年轻人真有活力呢。”
老奶奶打量着我们微笑道:“两位感情真好啊。”
这话让我们同时愣住,面面相觑。
“「……」”
难为情地错开视线后,我解释道:“我们只是朋友啦。”
“这样啊……朋友……”老奶奶来回端详着我们,再次轻笑。
正要追问时,
“梅野女士”的呼唤声响起。
被称为“梅野”的老奶奶抬头应声:
“馆长先生?”
“非常抱歉,因突发状况需要临时闭馆……”
“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