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眨眼间便到了小传胪的日子,这一天对于所有参加殿试的学子而言,都意义非凡。
金銮殿上,皇帝将亲自召见前十名进士,以考察他们的气质、谈吐和学识。
而最终谁能摘得状元、榜眼、探花等桂冠,便在此一举。
寅时刚过,宫中便已开始忙碌起来。
皇帝端坐于御书房内,案前堆放着卷官呈上的前十名试卷。
每一份卷宗都用明黄色的丝绸包裹,卷面洁白,墨迹清晰,朱笔批注的五等评定符号格外醒目。
皇帝的目光如炬,仔细审阅着每一份试卷,时而沉吟,时而点头,仿佛在权衡着什么。
窗外的天色渐渐亮了起来,晨曦透过窗棂洒入御书房,给房间增添了一丝暖意。
皇帝放下手中的最后一卷试卷,揉了揉眉心,命人准备宣前十名进士觐见。
与此同时,乾清宫外早已聚集了众多等待传唤的贡士。
他们都着公服,戴贡士朝冠,顶镂花金座, 上衔金三枝九叶,一个个精神抖擞,却又难掩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虽然只有前十名才能参加小传胪仪式,但由于最终名单尚未公布,所以所有参加殿试的学子都到场等候,生怕错过这重要的时刻。
宫门外,除了等待的贡士们,还有不少他们的亲朋好友。
他们有的低声交谈,有的默默祈祷,脸上都写满了关切与期盼。
整个宫外,气氛既热闹又紧张,人声鼎沸,却又透着一股肃穆之感。
苏旭也身在其中,在人群中背脊挺直,静静地站在黛玉身旁。
黛玉的目光一直若有似无地落在苏旭身上,她低眉敛目,紧张地抿着嘴唇,指尖不自觉地绞着衣袖,仿佛这样能让她稍微安心一些。
眼角余光偷偷捕捉着苏旭的一举一动,他的神色却始终平静如水,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如同置身事外一般。
实则苏旭内心并非表面那般波澜不惊。
会试第七的成绩让他对殿试前十抱有很大希望,但也正因如此,他心中更加忐忑,一种莫名的紧张感像藤蔓般缠绕着他。
在人群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吴论的目光始终紧紧地锁定着苏旭。
会试第五十二名的成绩,让吴论只敢奢望二甲进士出身,一甲对现在他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是他也不希望苏旭能高中一甲,最好是发挥失常,名次落到自己后面。
若是苏旭不幸去了三甲,成为同进士,那更是他梦寐以求的结果。
“这苏旭最好是发挥失常些,”吴论冷笑着,在心里暗自盘算,“排在我后头还差不多,若再倒霉些,他跌进了三甲拿个同进士,那才更叫有趣。”
冷风一阵吹过,他背手而立,却遮掩不了那双眼底的些许阴郁和隐忍的期待。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殿外的宁静,一个内侍从殿内快步奔出,高声宣读圣旨:“皇上有旨!传前十名士子进殿!”
这道旨意如同惊雷般在人群中炸响,原本寂静无声的殿外瞬间沸腾起来。
所有人屏住呼吸,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那名手持圣旨的内侍,仿佛要将圣旨上的每一个字都刻在脑海中。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紧张的气氛让人几乎窒息。
内侍顿了顿,缓缓展开手中的圣旨,用尖锐嘹亮的声音宣读第一个名字:“苏旭!”
这两个字如同平地惊雷,在殿外炸开了锅。
有人掩嘴惊呼,有人眼露嫉妒,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嘈杂的声浪。
黛玉听到苏旭的名字时,心中一震,猛地攥紧了衣袖,目光直直地看向身旁的苏旭。
苏旭听到自己的名字,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澄澈的笑容,在繁密的人群和冷肃的天光下,更显得荡气回肠。
他转头看向黛玉,轻声说道:“该我进去了。”
尽管苏旭第一个被传唤进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那状元,甚至按照现代打分比赛的规则来看,先出场往往还处于劣势,但苏旭的名字出现在前十之列,已经让他感到欣慰。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紧张的心情,迈步走向金碧辉煌的宫殿。
他走过吴论身边时,吴论僵硬地扯出一个笑容,干巴巴地祝贺道:“苏兄,恭喜啊,定能高中!”
话语里酸溜溜的,像是打翻了醋坛子。
苏旭淡淡地回以一笑,不置可否,便随着内侍进了宫门。
留下吴论一人在原地,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像调色盘似的精彩。
金碧辉煌的殿内,十名士子依次站定,等待着皇帝的最终裁决。
皇帝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苏旭身上,带着一丝探究的意味。
“苏旭,”他开口,声音浑厚而威严,“朕听闻你策论中提及‘养民安民’,减免赋税,可细细说来?”
苏旭在殿试答卷中,列举了历代仁政帝王的施政事迹,
并引用古语“庶征协应,首重养民”、“免各款积逋又不下数千余万,此固生民以来所未有者也”,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安民之法在于关爱百姓、减免赋税。
想来是引起了皇帝的兴趣,这也是苏旭揣摩圣意,见他执政以来的行事多是往这方面下功夫,是以投其所好。
苏旭深吸一口气,将心中早已准备好的腹稿娓娓道来。
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民生疾苦到国家财政,从历史教训到未来展望,侃侃而谈,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他甚至大胆地提出了削减皇室开支,以充国库的主张。
其他九名士子听得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摇头。
这苏旭虽然年纪轻轻,但是看起来学识渊博,可惜言辞太过犀利,连那削减皇室开支都敢提,看来这状元之位是与他无缘份了。
尤其是其中一位出身勋贵之家的公子哥,更是脸色铁青,心中暗骂:这乡巴佬,竟敢在皇上面前大放厥词,真是不知死活!
岂料让别人大跌眼镜的是,这皇帝并未生气,甚至还和颜悦色地与苏旭交谈,询问他的身世背景和抱负理想。
苏旭对答如流,不卑不亢,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快,皇帝问完了十位学子,到了钦点一甲前三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