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时,苏旭的大堂兄苏晓的妻子刘氏和一个年纪约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徐徐走进来。
刘氏今日穿着一件藕荷色的襦裙,这颜色虽然素净,却衬得她肤色白皙,而她头上也只简单地戴了几支银簪,并无其他珠钗装饰。
她的容貌算不上惊艳,五官也并不出众。
而她身边站着的小女孩便是苏旭的堂妹苏明,今年不过十岁左右。
苏明穿着一件鹅黄色的衣裙,头上梳着两个可爱的双丫髻,用粉色的丝带绑着,更显得她娇俏可爱。
虽然年纪尚小,但她眉目清秀,一双灵动的眼睛仿佛会说话一般。
苏家历来子嗣兴旺,但女孩却如凤毛麟角般稀少。
苏俭膝下无女,而苏仁也只有苏明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还是嫡出,自然被苏家上下捧在手心里疼爱。
对于如此宝贵的女儿,苏家上下视若珍宝,连她的名字也是特意与苏家几个兄弟一样从“日”字旁取的,以示如日中天之势。
然而此时的刘氏却顾不得关注小姑子的举止,
只因刘氏一走进屋,耳中便听到婆婆赠与黛玉一套珍贵至极的红宝石金凤头面作为见面礼,不由内心微微起了一丝不甘。
她暗自思忖着,自己作为嫡子长媳,
初次进入苏家时,不过得到一根普通的金簪子做礼物,而今黛玉这个普通亲戚侄媳妇儿初次来到,婆婆却如此慷慨,何以如此厚此薄彼?
苏旭的大伯父苏仁膝下共有三个孩子。
长子苏晓和女儿苏明皆为赵氏所出,是嫡出的子女。
次子苏时则是一位妾室所生,庶出,如今尚未婚配。
苏旭和黛玉按照礼节,依次向刘氏和苏明见礼。
刘氏也笑盈盈地回应,并夸赞黛玉容貌气质俱佳,不愧是探花娘子。
苏明则略显羞涩,只是微微颔首,向苏旭和黛玉问好。
寒暄过后,没过多久,苏晓和苏时也从家学回来了。
两人一进门,便听闻苏旭和黛玉已经到了,连忙上前见礼。
苏晓作为兄长,率先向苏旭和黛玉拱手行礼,口中说着
“恭贺三弟高中探花,弟妹贤良淑德”等客套话。
苏时随后也上前见礼,态度恭敬,并向苏旭表达了祝贺之意。
苏旭和黛玉也一一回礼,气氛融洽。
很快,下人们便将一桌丰盛的晚膳摆上了桌,清炖鲈鱼、酱爆大虾等姑苏本地特色菜肴琳琅满目。
黛玉虽是初来乍到,但见这些熟悉的江南菜式,倒也觉得分外亲切。
她优雅地用着筷子,时不时与苏旭交换一个会意的眼神。
席间,赵氏见黛玉举止端庄,用膳有度,心中暗自点头。
只可惜这安宁的气氛被突如其来的访客打断了。
吃完饭后,赵氏缓缓放下筷子,站起身来,对一旁伺候的下人春桃吩咐道:
“你领着旭儿与他媳妇去后院东厢房。
那边早已打扫妥当,让他们夫妻先好好歇上一歇,
莫让你们旭二爷和少奶奶受了怠慢。”
下人春桃领命而去,赵氏心中暗暗得意,想着自己这等安排分毫不得罪,却又不失体面,倒也尽显当家主母的风范。
然而,就在苏旭和黛玉正准备跟随下人离开时,
一个小厮神色匆匆地跑了进来,额上还带着一层细汗,他站住脚步,微微躬身,急急禀报道:
“回禀夫人,苏氏族长苏老爷子此刻登门,还有城西苏家的夫人王氏,以及她的儿子苏阳,也都一起到了。”
赵氏闻言眉头顿时微蹙,略带惊讶地停下动作。
她此时心下暗道:“族长,苏显老爷子?
他和公公同辈,早些年已交出族内所有事务,平日足不出户,今日怎得这般巧合赶上这时候上门?”
她低垂眉眼,心中隐隐泛起几分疑惑,又转念一想,难道是因为苏旭中了新科一甲,这些年在外奋斗风光回来,族长是特意为了祝贺才来?
不过,赵氏目光一闪,又不禁想起那王氏平日为人,心底存了几分警觉,
“这两家同时到访,莫不是前因后果有什么牵连?”
但话虽如此,作为一家的女主人,无论对人有什么想法,礼数上却绝对不能出错,尤其是面对族中的长辈。
赵氏听到下人的禀报,便立即抬起头来,伸手理了理鬓边的发髻,又整了整衣袖,这才沉声吩咐道:
“快去备好茶盏,请族长与王夫人入正厅奉茶,我随后就到。”
吩咐完下人,赵氏又转头对苏旭和黛玉说道:“旭儿,你和黛玉先去东厢房把东西放好,稍作歇息,随后也过来见一下老爷子。”
苏旭和黛玉点头答应道:“知道了,伯母。”
赵氏这才放心地起身,在丫鬟的陪同下,款款地向正厅走去。
赵氏刚到正厅,却见当那王氏一脚踏入前厅,却并未如往常一般与赵氏寒暄行礼,反倒面色涨红中透着几分失控,
一见赵氏立在厅中,这王氏便眸中泛红,甩脱了自己的陪从,直接几步冲到赵氏面前,抬手抹着泪,声音凄厉而夹杂愤懑,竟不等赵氏开口问安便哭嚷起来。
\"大嫂!\"王氏声音尖利,带着几分歇斯底里,
\"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快把苏旭那个孽障叫出来,让老爷子亲眼看看,他是怎么糟践我们苏家的门风,怎么不把我这个嫡母放在眼里的!\"
赵氏闻言微微一愣,虽然平日里就对王氏的行事不甚看重,但她这等不顾礼数、不打招呼便失态上门的行为,却是完全出乎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