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大概大半个月后,工部尚书李大人就在工部公开宣布了圣上欲疏通扬州运河的旨意。
苏旭得知消息后,立刻行动起来。
他召来心腹苏礼,将自己早已准备妥当的设计图和书信交给他,嘱咐道:“苏礼,这些文书事关重大,你务必亲自送到工部尚书李大人府上,切不可有任何闪失。”
苏礼接过文书,郑重地点头应下:
“少爷放心,小的定当小心谨慎,亲自将文书送到尚书大人手中。”
当日夜里,尚书府内灯火通明,下人们来去匆匆,显然府中有要事处理。
苏礼在门房通报后,被领进了书房。只见工部尚书正伏案批阅文书,听闻有人送来苏旭的公文,他立即放下手中的笔,接过文书仔细查看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工部尚书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一边看一边点头,时而发出赞叹声,时而若有所思。
待看完全部内容,他不由得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样的出身、这样的履历、这样的能力,实在是让人望尘莫及啊。这运河疏浚的重任,非他莫属了。”
尚书心中暗想,这运河疏浚之事固然是国之重任,可对工部而言,这世间能担得起其难度的人才实在是凤毛麟角。
如今苏旭送上如此周详的方案,不仅考虑周全,还富有创新,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大殿之上,李尚书拱手上前,朗声道:
“臣举荐现任的工部员外郎苏旭前往扬州主持运河疏浚工程,此子才华横溢,堪当大任。”
话音刚落,殿内便有人皱眉质疑,议论道:“苏旭不过是个新晋官员,年纪轻轻,官职也不高,恐难担此重责。”
那质疑之人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继续道:“如此大事,怎可交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李尚书闻言,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苏旭所献的计划书,双手奉上道:
“此乃苏旭亲手所书,请圣上过目。”
圣上接过计划书,翻开一看,只见字迹遒劲,条理分明,不由点头道:“此子果然用心,布局甚是周全。”
然后要太监将图纸以及计划书拿下去,便要别的臣子一同看看。
旁边的老臣凑近一看,也忍不住赞道:“这图纸连水势走向都算得精准,足见其才。”
李尚书趁势道:“臣观苏旭虽年轻,却有老成谋国之志,沛县修堤之功便是明证。”
殿内一时安静,有人低声道:“若此计划果真可行,倒也不失为良选。”
圣上沉吟片刻,目光扫过群臣,缓缓道:“朕看此子颇有胆识,不妨一试。”
数日之后,金銮殿上一道圣旨传下,内侍尖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苏旭授命为运河疏浚专责。”
旨意传出,苏旭虽是初入官场,却已连连高升,朝臣们私下议论道:“此子升迁之速,真如他中探花的速度一般惊人。”
不过也有人恶意道:
“虽然这苏旭确实科举和仕途上升速度都快的吓人,只是听说膝下还未有一儿半女,这果然老天不会把所有的好事都砸给一个人。再有能力,这无后,也是没什么意思。”
有人羡慕道:“这运河工程可是个大肥差,油水丰厚,多少人挤破头都争不到。”
另一人接话道:“工程若是顺利完工,那可是泼天大功,升官加爵指日可待。”
消息传遍京城,街头巷尾皆啧啧称道:“这苏旭年纪轻轻,便得此重任,真是前途无量。”
苏旭接过圣旨,低声道:“臣定不负圣恩,当全力以赴。”
他转身离殿,心头微紧,喃喃道:“此番责任重大,片刻耽搁不得。”
回到府中,他立刻唤来小厮,急声道:“快去收拾行囊,备好车马,明日便要启程。”
对于苏旭来说,这些外头人对他的评价,都不是他所在意的。
此时他心中所想的,是如何能够尽快启程,为国效力,同时也能早日见到自己思念已久的妻子。
苏旭接到圣旨后,立刻开始忙碌起来。
他连夜整理行装,为即将开始的长途跋涉做准备。
他深知这项工程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耽搁了片刻就会影响大局。
而京城另一处,却是一片风波暗涌。
贾府内堂中,王熙凤正对一众管事婆子大发雷霆,她那平日里娇媚的面容此刻竟显得狰狞可怖。
“现如今府里月例都减半,你们就不服气了?平时日做事这么的懈怠,每每上夜就聚众赌钱?”王熙凤厉声喝道,眼神如刀般锐利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你们很多是府里的家生奴才,便是不给月例银子,你们又能怎么样?
若再给我抓到做事懈怠的,少不了你们的板子。你们可服气?”
管事们闻言,个个噤若寒蝉,低垂着头不敢直视王熙凤的眼睛。
虽然心头忐忑不安,却也不得不附和道:
“二奶奶说得极是!我们哪敢有什么不服气的。”
只是王熙凤这次不管怎么威胁,现下贾府中下人因为月例银子减半,干活始终提不起劲头来。
平日里勤快的丫鬟们,如今也变得懒散了许多。
连打扫院子的活计都马马虎虎,早已不复从前的细致。
王熙凤对此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她有心再治理一下府里的下人,但是她刚刚流产,落下了病根,也有心无力了。
她踱步至窗前,望着院中枯黄的落叶,不禁长叹一声。贾府的光景,何时变得如此凄凉了?
很快就是老太太的八十大寿,按往年的规矩,这可是要大操大办的。可如今府中捉襟见肘,连日常开销都成问题,更别提筹备这样的大事了。
王熙凤越想越是焦躁,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想出办法来。
于是她匆匆走出内堂,直奔贾琏的书房。
推门而入,她便迫不及待地对正在看账本的贾琏说道:“二爷,我有话要跟你说。”
贾琏抬头看了她一眼,见她神色急切,问道:“什么事这么急?”
王熙凤凑近贾琏,压低声音道:“老太太的大寿在即,咱们府上却拿不出银子来操办。我想了个法子,你得帮我。”
贾琏闻言,眉头微皱:“什么法子?”
王熙凤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轻声道:
“你去找鸳鸯,让她偷偷把老太太那里的姑妈的嫁妆单子拿来。你上次不是说,我说不动鸳鸯是我不中用吗,你还说你伤好了就去试试,如今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