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元朗唇角微勾,果然,出来一趟还是很有收获的,最起码心情变得好了,不是吗?
待他们走远,苏云赶紧进了屋子,林巧英跟陈兰花已经将一桌子残羹冷炙收拾完毕,这会儿恐怕在灶房收拾呢,两个丫头也跟着林有武去割草了。
苏云赶紧关上堂屋的门,迫不及待的拿开锦盒,打开一瞧,心生欢喜。
盒子里静静的躺着五个金元宝,最少值500两银子呀!
果然,有钱人的感谢方式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她喜欢!
对萧元朗也心生好感,这孩子也就是个面冷心热的。
感叹,生在富贵人家也不容易,年纪不大就要走南闯北,一路押解木炭回程,怕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一下子得了这么多钱,苏云觉得心情特别好,想到接下来的五万斤木炭,又觉得心头沉甸甸的,得赶紧让工人们动起来。
但,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的道理,从来都是不二真理。
工人们你看我我看你,大家聚成一堆儿,思量东家到底想干什么?
一大清早,林有武、林富,还有林铁牛,将伐木工跟烧炭工都聚集在一起,说是东家要开早会!
至于早会是什么?林有武表示他也不知。
大体上就是阿娘有话要说,大家要在一起碰头开个小会。
苏云也没让他们久等,一会儿便带着林巧英来了,眼尖的还看到林巧英背着一个背篓,也不知道里面放的是什么,看起来有些沉的样子。
“大家伙久等了吧?”苏云笑道。
“没有……”大家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他们都是一个村儿的,也认得苏云,但因这苏婶子是识字的,说起话来文邹邹的,让他们觉得有些自惭形秽。
苏云笑道,“好啦,今日把大家聚在一起,先要跟大家说一个好消息。咱们之前的五万斤木炭全都卖出去了,买家对木炭品质也十分满意,又下了五万斤的订单!”
“哎呀,这真是太好了。”
“谁说不是呢?这下子咱们又有活儿干了。”
…
大家伙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他们十分担心这一单买卖干完之后便要解散了,没想到还能再干半个月!
之前,他们已经在苏云这里干了快一个月了。
还有几天来着?大概还有三天就到该发工钱的时候了。
之前,也有人担心,剩下的三天该怎么发工钱?若是将他们给解散了,那不就少挣了三天的钱吗?
林有武大声让他们安静,苏云才接着道,“木炭能得到买家的肯定,多亏了这一段时间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今天我是来给大家发工钱的。”
“啥发工钱?东家你是不是弄错了?还有三天才到发工钱的日子呢?”
“对呀,对呀,我算的还有三天,绝不会错。”
苏云道,“谁说还有三天的?从你们来到我炭窑的那一天开始,不就是已经一个月了?”
刚才说话的汉子一愣。
“东家真是太仁义了。”
竟然将他们来炭窑备选的那几天都算上了!要知道,那三天他们可是什么活儿都没做。
也有实诚的,直接推拒道,“东家,那几天我们什么活儿都没干,怎么好意思要工钱呢?”
苏云看了他一眼,将他默默记下。
“既然来了炭窑,就算是开始做工了。”苏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结,“现在,大家伙儿依次上来领工钱,每人每天三十五文,另外上夜班的多十文。我已经让有武统计好了,若是有数目不对的,报到有武那里,我会再核实。”
大家伙兴奋的排起队,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工钱,也不是那么着急,秩序好的很。
“东家,这数目不对。”
“我咋还多了一百文呢?”
林巧英翻看了一眼黄麻纸做成的账册,道,“你上个月干的好,这是奖励。”
林巧英现在正跟着苏云学记账,只是还认不得很多字,只能记住一些简单的数字。
此时,还没有阿拉伯数字,苏云便教她们这个,林巧英跟陈兰花学起来都很带劲儿。
干的好有奖励的,她便会在后面做一个三角形的标记。
“嘿嘿,那啥,竟然还有奖励?”汉子黝黑的面庞上闪现出憨厚的笑容,对着林巧英跟苏云点头哈腰。
“不光有奖励,等年底的时候还会有福利。”
“谢谢巧英姐,谢谢东家!”
“那啥是福利呀?还能做到过年?”
“当然了!这次订单完成之后,咱们还要接着烧炭,零售也有的赚。”苏云将想法说出来。
生掌柜这种大客户不多见,但十里八乡的有钱人还是不少的,就不信他们缺炭。就算是今年卖不出去,不也还可以存着吗?一年两年的也坏不了。
“至于我阿娘说的福利,也就是过年的奖励,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林巧英也不知道福利是什么,但后头有人眼光灼灼,她便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
工钱发完,后头的村民也有不少领到奖励的,都是那些在平日里任劳任怨、做工努力的。
其他人看到他们比自己多出的一百文,羡慕简直要溢出来了,发誓下个月一定要好好干,更加努力一些,让东家也给自己发奖励!
工钱的发放让工人们热情高涨,恨不得立马投入到烧炭中。
苏云满意地点头,跟林有武几个交代了几句,便下山了。
如今,炭窑这边已经步入正轨,她倒也不怎么担心了。
“哎呀,你怎么来了?”杨嫂子从屋子里出来,看着突然造访的苏云,有些摸不着头脑,随手拿了马扎递给她,“赶紧坐坐。”
苏云看着眼前的小院,收拾的干净利落,一看主人家就是能干的。
“嫂子,你家的院子真干净!”
“婶子可真会说话,来,喝点儿水吧。”说话的是个三十岁上下的妇人,梳着妇人发髻,脸盘子圆圆的,笑起来眉眼弯弯,是让人十分舒服的长相。
苏云想了想,记忆中也没她的影子。
好在,杨氏看出她的为难
“这是我大儿媳阿芳,就是有忠媳妇。不怪你不认识,以前你也不出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