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 吏部
临近年关,吏部的办公场所里一片忙碌景象。众多官员们正埋头于堆积如山的奏章之中,他们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各州府县呈递上来的奏章整理好,并统计出每位官员一年的政绩。
这间屋子里大约有二十多人,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工作着,没有丝毫的空闲时间。他们或翻阅文件,或奋笔疾书,整个场面显得紧张而有序。
突然,一名中年男子发出了一声惊疑:“青州府的嘉奖奏报?一个捕快?”他的眉头紧紧皱起,似乎对这份奏章的内容感到十分诧异。
“这青州府的崔知府,怕不是糊涂了吧?区区一个捕快的嘉奖,他居然做不来主?这不是开玩笑吗?”中年男子的语气中明显带着一丝不满,他显然认为这样的事情不应该由知吏部来处理。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在屋内响起:“怎么了?”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是一名同样年纪的中年男子。
“侍郎大人。”之前抱怨的那名男子见到来人,急忙起身,躬身行礼,态度十分恭敬。
“不必拘礼。怎么回事?”吏部侍郎问道。
“回禀大人,这青州知府上报了一个捕快的嘉奖。下官以为这样恐怕不太合乎规矩。毕竟按照常理而言,在知府所管辖的县内,八品以下官员的嘉奖通常是可以由知府自行做主决定的。然而,这青州知府却如此行事,未免有些……”那人话到嘴边,似乎有些犹豫,最终还是没有把话说完。不过,他所说的话确实不无道理。毕竟,如果大大小小所有官员的嘉奖都需要送往吏部进行决断,那么吏部的官员们恐怕就没有时间去处理其他事务了,整天都得忙于撰写嘉奖令了。
“青州府?”吏部侍郎听到这里,略微皱起了眉头。他对青州府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知道那里的崔知府一向行事稳重,做事也非常讲究规矩。如今他竟然会这样上奏,想必其中一定有什么难言的苦衷。于是,吏部侍郎吩咐道:“你把奏报拿来,我看看。”
吏部侍郎接过奏报后,便开始仔细阅读起来。然而,当他看到其中的内容时,突然发出了一声惊呼:“一日破命案?!”这一声惊呼,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块巨石,引起了周围人的一阵侧目。众人纷纷好奇地围拢过来,争抢着要看那份奏报。
“一日就破了命案,这里头怕不是有鬼?”有人满脸狐疑地说道。
“若是当真有此事,这捕头也是厉害。”另一个人附和道。
“怕是要派人去查一查,若是虚报瞒报,可饶不了他。”又有人提出了质疑。
“话虽如此,但若是真的,这清源县捕头确实应当嘉奖。”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说什么的都有。
“肃静!”吏部侍郎突然轻喝一声,声音不大却带着威严,让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事情都做完了?还不快去做事?哼,做事拖拖拉拉,凑热闹倒是积极。”他不满地训斥道。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再多言,纷纷散去,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吏部侍郎看着手中的奏报,眉头微皱,思考良久。这案子破得如此之快,确实让人有些意外。他心里也拿不准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若是真的如奏报中所说,那这清源县捕头确实能力出众,应当嘉奖。可若是虚报瞒报,那可就是欺上瞒下之罪,绝不能姑息。
“也罢,还是上呈给尚书大人吧。这嘉奖尺度确实不好拿捏啊。”吏部侍郎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决定将奏报呈上去,让上司来定夺此事。
另一边,清源县衙门
王飞在衙门里不停地走来走去,他的眉头紧紧地皱着,仿佛心中有千头万绪。他一边踱步,一边不时地望向门口,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距离他将关于张希安神速破案的奏表递交给青州府已经过去了十多天,按照常理,青州府的回执批文应该早就到了。然而,直到现在,王飞都没有收到任何消息,这让他感到越来越焦虑。
“难道是因为这件事情太小,崔知府根本就没有把它当回事?”王飞暗自思忖道,“还是说,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张希安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青州府根本就不打算给予嘉奖?”他越想越觉得不安,各种猜测在他脑海中不断涌现。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岂不是白费了一番功夫?不仅没有为张希安争取到应有的奖励,反而还可能让崔知府觉得我在小题大做,真是得不偿失啊!”王飞不禁叹息道。
毕竟,张希安作为王飞的准女婿,张希安的事情,他确实应该出一份力。但是,如果这样做会对他的乌纱帽产生丝毫影响,王飞都会觉得非常不划算。他可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而丢了自己的官职。
吏部
“呀,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吏部尚书高振满脸笑容地看着眼前的人,似乎对他的到来感到有些意外。
吏部侍郎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恭敬地回答道:“恩师,您这是在说笑了。”接着,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其实是这样的,下头递上来了一份奏表,我和其他几位同僚都觉得有些难以评判,所以只好前来恳请恩师给我们一些建议。”说完,吏部侍郎小心翼翼地将奏表递给了吏部尚书高振。
高振接过奏表,开始仔细阅读起来。他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表示对奏表内容的认可。
“好,好,好!”高振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此人的确是个人才啊!”
高振抬起头,看着吏部侍郎,开口说道:“秦墨啊,你跟随我也有七八年了吧。我之前曾经教导过你关于吏部评判的准则,你可还记得吗?”
秦墨连忙回答道:“自然是记得的,恩师所说之言,我句句记在心头。”他稍稍犹豫了一下,接着说道:“功必赏,过必罚,功过相抵看章程。”
“嗯,不错。”高振满意地点点头,微笑着说。“那么,对于这清源县捕头张希安迅速破案这件事情,你认为他是有功还是有过呢?”
秦墨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自然是有功的。”然而,他的话音未落,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
高振见状,追问道:“只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只是这张希安虽然是捕头出身,但他的能力和贡献不可忽视。仅仅赏赐些银钱,恐怕难以体现他的价值,也容易让底下人觉得我们小气。然而,吏员晋升为官身的案例确实不多见,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秦墨分析道。
他继续说道:“若是我们私自决定给予他官身,不仅可能会被他人指责违反规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大梁的官员大多是通过科举考试出仕,历经十年寒窗苦读,才得以在抡才大典上获得官身,光宗耀祖。如今,为了一个捕快就轻易赐予官身,虽然不至于离经叛道,但多少还是有些不合规矩。”
秦墨的话语条理清晰,让人无法反驳。他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既不能亏待了张希安,又不能破坏现有的规则。这确实需要慎重考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麻烦。
高振看着自己的爱徒,笑了笑。“给他个最低的从九品,清源县巡检如何?”
“清源县,只是下等县,巡检只有上等县才配。。。。。。”秦墨说道。
“那就是你的事了。”高振哈哈大笑。“秦墨,我们不光要做事,还要知晓变通。给个名分罢了,又不是给实权。没人会较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