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君贤将外修精气神和内修五脏六腑的方法完善起来后。在这宁静而偏远的村庄里,这天,君贤看到弟子们和修行者们在修行五脏六腑的路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若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实现真正的突破与升华,仅靠之前的修炼之法远远不够。于是,他决定今天将自己探索出的外修精气神之法传授给众人,引领他们迈向内外兼修的全新征程,之后应该是水磨的功夫了,毕竟已经找不到方向修练了。
这一日,阳光明媚,洒在村庄的空地上,泛起一片金色的光辉。弟子们和修行者们满怀期待地聚集在此,眼神中闪烁着对新知识的渴望与对修行突破的向往。君贤身着一袭朴素的长袍,身姿挺拔,神色庄重而沉稳,缓缓踱步至众人面前。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仿佛在无声地传递着一种力量与信念,片刻后,他终于开口,声音平和却又充满威严:“今日起,我将传授尔等外修精气神之法,此乃修行之关键进阶,若能融会贯通,与内修相辅相成,必能突破现有的境界桎梏,领略更为高深的修行真谛。”
君贤首先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山峦,深吸一口气,仿佛在汲取天地之灵气,然后说道:“精者,生命之基石,乃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等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外修精,需从强健体魄、滋养脏腑入手。”说罢,他微微抬起右手,展示出一套简洁而有力的拳法。这套拳法看似朴实无华,但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地针对人体的各个经络和穴位,能够有效地激发身体的潜能,促进气血的循环和脏腑的滋养。
“看仔细了。”君贤轻声说道,随即开始演练拳法。他的身姿矫健如鹰,动作刚猛有力,每一拳的挥出都带着呼呼的风声,仿佛能够撕裂空气;每一次的踢腿都稳健而凌厉,好似能够踏破大地。弟子们和修行者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眼中露出震撼之色,努力地在脑海中记住每一个动作和要领。
演练完毕,君贤说道:“尔等照此练习,每日清晨日出之时,于这空旷之地,面向东方,吸纳朝阳初升之精气,配合拳法的演练,用心去感受身体的每一处变化,引导气血在经络中顺畅运行,滋养周身脏腑。切记,动作要规范、有力,呼吸要均匀、深沉,不可敷衍了事。”
众人闻言,纷纷散开,在空地上依照君贤的教导认真地练习起来。起初,许多人由于对拳法的生疏和对气息的掌控不够熟练,动作显得有些笨拙和生硬,呼吸也时常紊乱,但他们毫不气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练习,相互切磋、交流心得,力求尽快掌握这套拳法的精髓。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弟子们和修行者们逐渐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他们发现自己的力量明显增强,耐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本容易感到疲惫的身体如今能够承受更长时间、更高强度的修炼。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劳作中,他们也变得更加精力充沛,手脚麻利,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
“很好,”君贤看着众人的进步,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接下来,我们要修炼气。气者,生命之动力,贯穿于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外修气,需掌握呼吸之法,吐纳天地灵气,使其与体内之气相互交融,化为己用。”
君贤带领众人来到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这里竹影摇曳,空气清新,弥漫着浓郁的自然灵气。他盘坐在竹林中的一块巨石上,示意众人围坐在他的周围,然后开始讲解呼吸之法:“呼吸乃修炼气的关键所在。吸气时,要想象自己如同一个干涸的湖泊,贪婪地吸纳着天地间的灵气,让灵气从鼻腔缓缓流入体内,沿着经络逐渐渗透到每一个细胞之中;呼气时,则要像缓缓流淌的溪流,将体内的浊气和杂质排出体外,同时将灵气在体内进行压缩和提纯,使其更加凝练和纯净。
跟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是直接通过经络到四肢百骸,不参与灵液的五行循环,让灵气渗透进经络的深处,透过经络改变经络附近的细胞,来强化细胞”
说罢,君贤开始示范呼吸之法。他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众人仿佛能够看到周围的灵气如同丝线一般向他汇聚而来,被他吸入体内。然后,他缓缓地呼出一口气,这口气如同一缕轻烟,在空中盘旋片刻后才缓缓散去。弟子们和修行者们纷纷效仿君贤的样子,开始练习呼吸之法。然而,起初他们很难感受到灵气的存在,更难以将其吸入体内并进行转化。有些人因为吸的太满憋的脸通红,最后被呛到直咳嗽,有的则是吸的太短而渗透不到位
君贤察觉到众人的困境后,耐心地为他们一一指导:“修炼气不可急于求成,要保持心境的平和与放松。在呼吸过程中,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用心去感受空气的流动和身体的变化。不要刻意去追求灵气的吸入量,而是要注重呼吸的质量和节奏。慢慢地,你们就会发现自己能够逐渐感知到灵气的存在,并将其纳入体内。”
在君贤的悉心指导下,众人逐渐掌握了呼吸之法的要领。他们每天都会来到这片竹林中,静静地修炼,感受着天地灵气在体内的流转和滋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体内的气息变得更加充沛和强大,呼吸也变得更加深沉、悠长,仿佛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
“气的修炼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为我们的修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君贤看着众人的进步,满意地说道,“接下来,我们要修炼神。神者,生命之主宰,掌控着我们的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外修神,需保持心境的空灵与宁静,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感悟,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和智慧。”
君贤带领众人,来到村庄外的一条小溪旁,这里是君贤尝试外练时待的地方,这里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溪边绿草如茵,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他坐在溪边的一块石头上,示意众人也找地方坐下,然后说道:“你们看这溪水,它日夜流淌,永不停息,却从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只是顺应着地势的高低,自然而然地流淌。这其中蕴含着一种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理。我们在修炼神的过程中,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放下心中的杂念和欲望,让自己的心境如同这溪水一般,清澈、平静、自然。”
说罢,君贤闭上双眼,静静地聆听着溪水的流淌声,脸上露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神情。弟子们和修行者们也学着他的样子,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周围的自然环境。他们听到了鸟儿的欢唱声、树叶的沙沙声、微风的吹拂声,以及溪水的潺潺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构成了一首美妙的自然交响曲,让他们的心境逐渐变得空灵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这种心境的修炼。”君贤睁开眼睛,看着众人说道,“无论是行走坐卧,还是待人接物,都要用心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和智慧,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和迷惑。只有这样,我们的精神境界才能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智慧才能不断地增长。”
众人谨遵君贤的教导,在日常的生活和修炼中,时刻注意保持心境的空灵与宁静。他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阅读经典书籍、与他人交流心得等方式,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和清晰,情感变得更加稳定和深沉,意志变得更加坚定和顽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冷静应对。
在弟子们和修行者们逐渐掌握了外修精气神的方法后,君贤开始引导他们将外修与内修相结合,实现真正的内外兼修。
“内外兼修,乃是修行的至高境界。”君贤神色庄重地说道,“内修五脏六腑的灵液,使我们的身体内部形成一个强大而稳定的能量循环系统;外修精气神,使我们能够与天地自然相互沟通、相互交融,汲取外界的能量和智慧,为我们的修行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强大的支持。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突破现有的境界,达到更高的修行层次。”
君贤详细地讲解了内外兼修的方法和要点:“在修炼时,要将内修的灵液运转与外修的精气神修炼同步进行。当我们在演练拳法、吸纳灵气、感悟自然的同时,要用心去引导体内的灵液随着我们的动作、呼吸和心境的变化而流动,使其与外界的能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例如,在演练拳法时,要想象体内的灵液随着拳头的挥出而涌向四肢百骸,为我们的动作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在吸纳灵气时,要让灵液与吸入的灵气相互融合,共同滋养身体和精神;在感悟自然时,要将自然之象中的智慧融入到灵液的运转和精气神的修炼之中,使其更加富有灵性和生命力。”
弟子们和修行者们按照君贤的教导,开始尝试进行内外兼修的修炼。起初,这一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由于内外修的方法和节奏各不相同,要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非易事。有些人在修炼过程中,因为过于注重外修的动作和气息,而忽略了内修的灵液运转,导致体内能量失衡,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有些人则因为无法将内修和外修的感悟相互融合,使得修炼效果大打折扣,陷入了瓶颈期。
君贤看到众人在修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后,再次为他们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和纠正:“内外兼修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专注力和协调性。在修炼时,不要将内修和外修割裂开来,而是要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要学会在不同的修炼方法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契合点,让它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你们一定能够掌握内外兼修的精髓。”
在君贤的鼓励和指导下,弟子们和修行者们继续刻苦修炼,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修炼方法。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他们终于逐渐掌握了内外兼修的技巧和要领,实现了内修与外修的有机结合。
随着内外兼修的深入进行,弟子们和修行者们的修行境界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他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健、敏捷,精神更加饱满、专注,智慧也更加深邃、敏锐。他们不仅在修行上取得了显着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了更高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他们学会了关爱他人、尊重生命、顺应自然,用自己的修行成果去帮助和影响周围的人,为村庄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而君贤,看着弟子们和修行者们在自己的教导下逐渐成长和进步,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再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年,他带着弟子们在此地潜心修行,历经无数个日夜的刻苦钻研与磨砺,从最初对修行的懵懂探索,到如今逐步掌握了《黄经》完整而精妙的修行之法,甚至远超《黄经》所记载的功法。可谓是历经沧桑,收获颇丰。弟子们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修行境界上大幅提升,心智亦更加成熟坚定,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内敛而沉稳的气质。
回想起往昔种种,初来此地时,村庄的简陋与村民们生活的艰辛仍历历在目。然而,随着他们的修行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弟子们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也秉持着修行者的慈悲之心,主动为村民们排忧解难。他们帮助修缮破旧的房屋,开垦荒地以种植更多的粮食,传授一些简单的养生之法和农耕技巧,还为患病的村民诊治疾病,以及教授孩童识字和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弟子们将修行与助人紧密结合,不仅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与感激,也让自身的心境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和升华。
君贤的目光缓缓移回村庄,看着那些熟悉的房屋和错落有致的小径,心中满是眷恋之情。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充实而难忘的时光,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他们的汗水与欢笑、挫折与成长。但他也深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况且他们离开天神庙已久,差不多是时候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