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碧辉煌却又静谧压抑的御书房内,吕少曦孤身坐在硕大的书桌前,四周书架林立,摆满了各类典籍与机要文书,可此刻,他的全部心神都聚焦在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疏之上。柔和的光线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疲惫却又专注的面庞上,勾勒出他坚毅的轮廓。
这些日子,吕少曦如同置身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与错综复杂的建议中艰难跋涉。每一份奏疏都承载着大臣们的心血与期望,也暗藏着各方利益的纠葛与博弈。他逐字逐句地研读,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轻轻叹息,内心在不断权衡利弊,试图在这重重迷雾中找到新朝发展的正确方向。
就在吕少曦沉浸于思索之中时,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一份关于沿海贸易的奏疏,其中提及的税收问题,如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他的思绪。他的眼神陡然一亮,整个人猛地坐直,脑海中如同拨云见日,那些曾经被忽视的细节和线索,此刻如潮水般涌来。
“原来如此!”吕少曦不禁脱口而出,声音中带着几分惊喜与懊悔。惊喜的是,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懊悔的是,自己竟然如此之久才察觉这个关乎国本的重大隐患。
前朝末年,政治腐败,为了满足皇室的奢靡生活和庞大的军费开支,税收不断攀升,百姓苦不堪言。新朝建立后,百废待兴,忙于稳定局势和恢复生产,竟一时疏忽,仍旧沿用了前朝那沉重的税收体系。这无疑是在百姓尚未愈合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沿海地区的商业本就因海上贸易的诸多风险而艰难维系,高额的税收更是让商人们不堪重负,纷纷退缩,导致沿海贸易逐渐萎缩,国家财政收入也随之减少。
吕少曦深知,税收改革刻不容缓。他拿起毛笔,蘸满浓墨,在一旁的空白纸上奋笔疾书,写下自己对于税收改革的初步设想。他计划大幅降低商业税,尤其是沿海贸易的税费,减轻商人的负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简化税收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关卡和繁琐的手续,提高贸易效率。为了确保税收的公平公正,他还打算设立专门的税收监察机构,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和徇私舞弊的行为,让每一分税收都能真正用于国家的建设和百姓的福祉。
解决了税收问题,吕少曦的思绪又转向了海防。这是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关乎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沿海地区漫长的海岸线如同一条脆弱的防线,时刻面临着海盗的侵扰和外敌的威胁。虽然大将军在奏疏中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海防的措施,如更新军备、加强训练、增设烽火台等,但吕少曦深知,单纯的防御只是被动挨打,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新的策略。突然,一个大胆而新颖的想法在他心中浮现。既然单纯的防御不是长久之计,为何不化被动为主动,借助民间的力量来加强海防呢?他想到了那些往来于海上的商船队,这些船队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和一定的武装力量,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将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海防力量。
吕少曦停下脚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迅速回到书桌前,继续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他计划鼓励商家雇佣水师,由朝廷提供一定的补贴和技术支持,用于船只的维修和维护。这些水师平时负责保护商船的安全,在海上遇到海盗时,有权进行反击。为了激励他们的积极性,朝廷制定了丰厚的奖励政策:但凡成功灭杀海盗,便可获得功勋,这对于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而所得的财物,皇家分六成,这既能充实国库,为国家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又能彰显皇家的权威;船队将领分一成,作为对他们指挥作战的奖励;剩下的三成全部分给船队士兵,让他们能够切实享受到胜利的果实,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海防事业中。
为了确保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吕少曦还考虑到了诸多细节。他打算在沿海地区设立专门的水师训练基地,由朝廷派遣经验丰富的将领和教官,对商船队的水师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能力和作战技巧;同时,建立完善的情报网络,加强对海盗行踪的监控和预警,让水师能够及时做出反应,给予海盗沉重的打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吕少曦将自己关在御书房内,不断完善税收改革和海防建设的方案。他反复斟酌每一个条款,仔细权衡每一项利弊,力求做到万无一失。期间,他还多次召见相关大臣,与他们深入探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陛下,这税收改革虽然利国利民,但恐怕会触动一些权贵的利益,实施起来恐怕会遇到阻力。”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吕少曦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朕意已决,为了新朝的长治久安,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哪怕前方荆棘丛生,朕也绝不退缩。朕会亲自出面,说服那些权贵,让他们明白,只有国家繁荣昌盛,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陛下圣明!”大臣们纷纷跪地,对吕少曦的决心和勇气表示敬佩。
对于海防建设的方案,大臣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有人建议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海盗,维护海上的和平与稳定;有人则提议建立海上巡逻制度,定期对沿海海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吕少曦认真听取每一个建议,将其中合理的部分融入到自己的方案中。
经过数日的精心筹备,吕少曦终于完成了税收改革和海防建设的方案。他看着手中这份凝聚着自己心血和智慧的方案,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他知道,这将是新朝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一步,虽然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他相信,只要君臣一心,上下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来人,传朕旨意,明日早朝,朕将宣布重大决策。”吕少曦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说道。
太监领命而去,御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吕少曦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新朝能够在这场变革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迎来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 。
次日清晨,天色尚蒙着一层薄雾,京城的皇宫已被唤醒。宫墙巍峨,在熹微的晨光中影影绰绰,宛如一条蛰伏的巨龙。庄严的太和殿外,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三两成群地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气息。
早朝钟声悠悠响起,群臣鱼贯而入,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吕少曦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威严而坚定,扫视着下方的臣子。他的面容虽带着连日操劳的疲惫,却难掩眼中的熠熠光芒,那是对新朝变革的决心与期待。
“众卿平身。”吕少曦声音洪亮,打破了朝堂的寂静,“今日早朝,沿海诸事依旧是重中之重,诸位爱卿若有新的见解,不妨直言。”
话音刚落,一位年迈的大臣出列,此人乃吏部尚书,在朝中威望颇高。他微微躬身,语气沉稳却难掩忧虑:“陛下,臣以为税收改革虽好,但骤然降低税费,恐国库收入锐减,届时各项民生工程、军备开支恐难维系,还望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附和声。吕少曦微微颔首,神色平静,显然对此早有预料。
这时,户部侍郎站了出来,他年轻气盛,思维敏捷,在经济事务上颇有见地。“尚书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臣以为,沿海商业如今因重税而萎靡不振,即便维持现有税率,税收亦难有增长。反之,若降低税费,激发商业活力,长远来看,国家税收必将大幅增加,届时国库充盈,何愁民生与军备?”
双方各执一词,朝堂上争论得愈发激烈。有的大臣担忧改革会触动权贵利益,引发动荡;有的则力主改革,认为这是新朝崛起的必经之路。一时间,大殿内众说纷纭,气氛紧张。
吕少曦静静地听着,神色平静,内心却在权衡各方观点。他深知,改革之路布满荆棘,每一个决策都关乎新朝的兴衰,不可不慎。
待大臣们争论稍歇,吕少曦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声音坚定而有力:“众卿所言,朕皆已深思。税收改革与海防建设,乃新朝发展之关键,朕意已决。”
说罢,他微微点头,示意太监宣读旨意。太监清了清嗓子,展开手中的黄绫,声音尖细而清晰,在大殿内回荡:“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即日起,大幅降低沿海贸易税费,简化税收流程,设立税收监察机构,确保税收公平公正;鼓励商家雇佣水师,朝廷补贴船只维修维护费用,海上遇海盗,灭杀可获功勋,所得财物,皇家分六成,船队将领分一层,士兵分三层。望诸臣齐心协力,共推新政,以安社稷,以福苍生。钦此!”
旨意宣读完毕,朝堂上一片寂静。大臣们先是惊愕,随后纷纷跪地领旨。有的大臣面露忧虑,但见皇帝决心已定,也只能将疑虑深埋心底;有的则面露欣喜,对新朝的未来充满期待。
“陛下圣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推行新政!”一位年轻的大臣率先高呼,声音中充满了激情与决心。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高呼,声音响彻大殿,久久回荡。
吕少曦望着跪地的群臣,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只是改革的开始,未来的道路充满挑战,但只要君臣一心,新朝必将迎来繁荣昌盛的明天。
“众卿平身。”吕少曦神色温和,“新政推行,困难重重,朕望诸位爱卿同心同德,遇问题及时上奏,共商解决之策。”
大臣们起身,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随后,吕少曦又与群臣商讨了新政推行的具体细节,包括如何安抚权贵、如何宣传新政、如何监督执行等。众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融洽。
早朝结束后,大臣们陆续离开大殿。吕少曦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新朝能够在这场变革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天下苍生的期望,这一路走来,虽荆棘密布,但他绝不退缩。
早朝的喧嚣随着大臣们的离去渐渐消散,皇宫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吕少曦迈着轻快却又带着几分疲惫的步伐,向着后宫走去。他的心中满是对黄芪的牵挂,这些日子忙于朝政,与黄芪相处的时间甚少,此刻,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她和她腹中的孩子,那是他在这纷繁复杂的朝堂之外,最温暖的慰藉。
踏入后宫,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庭院中,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微风拂过,花枝摇曳,送来阵阵芬芳。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似乎在为这美好的时光增添一份生机。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吕少曦来到了黄芪居住的宫殿前。
宫殿的大门紧闭,门口站着两位神色冷峻的侍卫,他们身姿挺拔,如同一棵棵苍松,守护着宫殿内的安宁。看到吕少曦到来,侍卫们立刻单膝跪地,恭敬地行礼:“陛下驾到!”
吕少曦微微点头,示意他们起身,然后轻轻推开了宫殿的大门。宫殿内,布置得温馨而雅致。柔软的地毯铺在地面上,让人的脚步都不自觉地放轻。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的字画,为这宫殿增添了几分文化气息。
黄芪正坐在窗前的贵妃榻上,手中捧着一本古籍,专注地研读着。她的面容略显憔悴,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与温柔。听到门开的声音,她抬起头,看到吕少曦,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陛下,您来了。”
吕少曦快步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关切地问道:“芪才人,这些日子,你可还好?”
黄芪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感动:“陛下,有您的关心,还有这六位天境高手的悉心照料,我和孩子都很好。”
吕少曦这才将目光投向宫殿内的其他地方,只见六位天境高手正静静地站在角落里,他们的气息内敛,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但吕少曦知道,他们时刻保持着警惕,任何一丝危险的气息都逃不过他们的感知。
这六位天境高手,是君贤精心挑选出来保护黄芪的。他们不仅武功高强,在医术、教育等方面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自从黄芪进入后宫,他们便开启了全方位的养胎守护计划。
在饮食方面,他们可谓是慎之又慎。每一样食材都要经过他们严格的筛选和检查,确保没有任何问题才会送到黄芪面前。有时候,对于一些市面上难以确定品质的食材,他们会亲自外出采买。他们深入山林,寻找最天然、最纯净的食材,不辞辛劳。
有一次,为了找到一种传说中对孕妇极为有益的草药,一位天境高手独自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山林中,荆棘丛生,野兽出没,但他毫不畏惧,凭借着高超的武功和敏锐的感知,在山林中穿梭寻找。经过整整一天的寻觅,终于在一处悬崖边发现了那株珍贵的草药。他小心翼翼地将草药采摘下来,带着满心的欢喜和疲惫回到皇宫,将草药交给负责膳食的太监,叮嘱他们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熬制,给黄芪服用。
在药物方面,他们更是谨慎有加。每一种药物的配方都要经过他们反复的研究和验证,确保对孕妇和胎儿没有任何副作用。他们仔细查阅古籍,参考历代名医的经验,结合黄芪的身体状况,精心调配药物。
有一回,黄芪偶感风寒,咳嗽不止。这可急坏了众人,六位天境高手立刻齐聚,商讨治疗方案。他们翻阅了大量的医书,最终决定采用一种温和的中药配方,既能治疗风寒,又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他们亲自监督药物的熬制过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黄芪的病情很快得到了缓解。
除了饮食和药物,六位天境高手还承担起了教育黄芪的责任。他们深知,腹中的孩子非同寻常,母亲的修养和学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们为黄芪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从历史文化到修身养性,无所不包。
他们时常与黄芪探讨古籍中的智慧,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在他们的教导下,黄芪的学识和修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她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人生的感悟也愈发透彻。她开始明白,自己肩负着的不仅是一个母亲的责任,更是关乎天下命运的使命。
而在修行方面,黄芪在这六位天境高手的帮助下,得到了《地黄经》。这是一本天神庙的绝世功法,蕴含着深奥的修行奥秘。黄芪如获至宝,每日都潜心研读。
然而,《地黄经》中的内容晦涩难懂,许多地方黄芪都难以理解。每当这个时候,她便会向六位天境高手请教。他们总是耐心地为她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深奥的修行理论。
有一次,黄芪在修炼《地黄经》中的一个关键章节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她反复研读,却始终不得要领,心中不禁有些沮丧。六位天境高手察觉到了她的情绪,其中一位年长的高手走过来,温和地说道:“芪才人,莫要着急。这《地黄经》博大精深,一时难以理解也是正常的。来,我给你细细讲解。”
于是,这位高手便坐在黄芪身边,从最基础的修行原理开始讲起,一点一点地引导黄芪理解《地黄经》中的奥秘。他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让黄芪逐渐找到了修行的方向。在他的指导下,黄芪终于领悟了那个关键章节的精髓,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
在这宁静的后宫中,黄芪在六位天境高手的守护下,安心养胎,努力修行。她的每一天都充实而有意义,虽然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但她的内心却始终保持着平静与坚定。
吕少曦看着黄芪,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有这六位天境高手的守护,黄芪和孩子一定能够平安无事。而他,也将在朝堂上为新朝的繁荣而努力奋斗,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芪才人,你安心养胎,一切有朕在。”吕少曦轻声说道,眼中满是温柔。
黄芪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陛下,您也要保重自己。新朝的未来,还需要您去开创。”
两人相视而笑,手紧紧相握,仿佛在这一刻,时间都静止了。他们知道,无论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只要他们彼此相爱,相互扶持,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来美好的明天 。
在京城的繁华喧嚣中,君贤历经漫长的旅途,一路翻山越岭、涉水渡河,沿途目睹民间百态,终于抵达了这座承载着无数权力与梦想的皇城。一路风尘仆仆,他的衣衫沾染了旅途的尘埃,可眼神依旧明亮而深邃,透着对世事的洞察和对未来的期许。
初到京城的君贤,寻了一处安静的客栈,想要稍作休整,洗去这一路的疲惫。客栈的房间虽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君贤简单洗漱后,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眠。他的思绪飘回到过往的岁月,那些在这京城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放映。曾经,他以谋士的身份穿梭于宫廷与权贵之间,为王朝的兴衰出谋划策;如今,新朝初立,一切都已改天换地,可京城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还留存着往昔的记忆。
一夜无眠,次日清晨,君贤早早起身。他换上一袭干净的长袍,整理好衣冠,怀着复杂的心情,缓缓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当那巍峨的皇宫映入眼帘时,他不禁停下了脚步。高耸的宫墙、威严的宫门,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君贤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曾经,这里是旧王朝的权力中心,见证了无数的辉煌与衰败;如今,它将成为新朝崛起的见证者,承载着天下苍生的希望。
君贤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情绪,然后稳步走到宫门前。守门的将士们身着鲜亮的铠甲,手持长枪,身姿挺拔,宛如两尊不可撼动的雕像。君贤礼貌地向其中一位将士说道:“劳烦小哥,为我通报一声,就说君贤求见陛下。”
这位将士抬起头,目光落在君贤的脸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仔细打量着君贤,突然想起,自己在山谷中要启程的时候见过这位青年模样的君贤,当时他正与皇帝陛下并肩交谈,言辞间尽显智慧与从容。将士连忙说道:“原来是先生,您稍等,我这就去通报。”
说罢,将士转身快步走进宫门。君贤站在宫门前,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心中既有对即将见到吕少曦的期待,又有对未来未知的忐忑。他知道,此次与吕少曦的会面,将对新朝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没过多久,便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吕少曦在一群侍卫的簇拥下,匆匆从宫门内走出。他的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看到君贤的那一刻,眼中的喜悦愈发明显。
君贤见状,立刻上前,对着吕少曦弯腰行了个大礼:“陛下万安。”
吕少曦连忙上前,双手扶起君贤,微笑着说道:“先生不必多礼。您此番前来,朕可是盼了许久。”
说罢,吕少曦回了一礼,然后伸出手,做了个请的姿势:“先生,咱们边走边聊。”
君贤微微点头,与吕少曦并肩走进皇宫。一路上,两人回忆起在山谷中的点点滴滴,不禁相视而笑。那时的他们,共同面对未知的挑战,相互扶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今,再次重逢,恍若隔世。
“先生,这一路辛苦了。朕听闻您一路体察民情,想必收获颇丰。”吕少曦关切地问道。
君贤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微微点头:“陛下,这一路所见所闻,让老朽深感责任重大。百姓们虽对新朝充满期待,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亟待我们去解决。”
吕少曦的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他深知,君贤所言绝非小事。新朝建立不久,百废待兴,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朝着宫殿的方向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两道长长的身影。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关乎着新朝的未来;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将影响着天下苍生的命运。此刻,他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怀揣着对新朝的无限期许,在这皇宫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共同迎接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