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部落中制作陶器的工作暂告一段落,老人又将目光投向了那片熟悉的苎麻地。他深知,苎麻这种神奇的植物,对于部落的诸多技艺传承与生活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他再次召集智人们,开启了新一轮的苎麻收集之旅。
在前往苎麻地的途中,老人一边走一边向智人们讲述着苎麻的特性与用途。他比划着说,苎麻的纤维坚韧而细长,就像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丝线,可以用来编织各种实用的物品,如衣物、绳索等,这些物品能够帮助大家抵御寒冷、搬运重物,是部落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资。智人们似懂非懂地听着,眼神中却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采集工作的期待。
来到苎麻地,只见那一片绿油油的苎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生机与活力。老人率先走进麻地,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一株苎麻的生长状况,挑选着那些茎杆粗壮、纤维发育良好的植株。他弯下腰,用石刀在苎麻根部上方合适的位置轻轻割下,动作熟练而利落,尽量减少对苎麻植株的损伤,以便其能够在后续继续生长,为部落持续提供资源。
智人们见状,纷纷效仿老人的动作。他们在麻地里穿梭忙碌着,有的智人割得过高或过低,但在老人的耐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技巧。一只年轻的智人不小心被草野划伤了手臂,老人赶忙走过去,从旁边的草丛中采下一片草药,嚼碎后敷在猿人的伤口上,并用树叶包扎好。他告诉猿人们在采集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受伤,以后还会教你们认识草药以及应用,像我刚刚摘得那种就是治割伤的草药你们自己看看记住了,以后如果有伤用嘴嚼出汁液敷在伤口上包扎起来。
随着采集工作的进行,大家手中的苎麻越来越多。老人教智人们将割下的苎麻整理成小捆,用藤条捆绑起来,以便于搬运。在捆绑的时候,要注意将苎麻茎杆对齐,使每一束都紧实而规整。智人们认真地学习着,互相帮助,有的负责整理苎麻,有的负责捆绑,分工合作,效率逐渐提高。
在采集过程中,老人还不忘向智人们传授一些关于苎麻生长周期与环境的知识。他指着周围的土地和水源,告诉智人们苎麻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方。了解这些知识后,智人们可以在日后更好地保护和培育苎麻地,确保苎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苎麻地上时,老人和智人们满载而归。他们背着一捆捆苎麻,沿着小路回到山谷。
在山谷的一片空地上,老人与智人们围坐在一起,开始处理刚刚采集回来的苎麻。准备剥麻皮。
老人拿起一束苎麻,向智人们示范如何剥下麻皮。只见他用粗糙却灵巧的双手,在苎麻茎杆靠近根部的地方轻轻折了一下,然后顺着茎杆快速向上一拉,一条长长的麻皮就被完整地剥离了下来,露出里面洁白的茎芯。“就像这样,动作要轻要快,不然麻皮容易断。”老人边做边耐心地讲解着。智人们眼睛紧紧盯着老人的动作,纷纷跃跃欲试。他们学着老人的样子,在手中的苎麻上尝试剥皮。有的智人因为用力过猛,麻皮被扯得七零八落;有的则过于小心翼翼,半天也剥不下一条完整的麻皮。但在老人的鼓励与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技巧,空地上响起了一片“嘶嘶”的拨麻皮声。
当所有的麻皮都被剥下后,便进入了浸泡环节。老人带领智人们来到部落附近的一条清澈溪流边。他们在溪边挖了几个浅浅的坑,将麻皮整齐地放入坑中,然后用石块压住,防止麻皮漂浮起来。接着,老人用葫芦瓢从溪流中舀水,缓缓倒入坑中,直到麻皮完全被水浸没。“这浸泡啊,能让麻皮变得更软,纤维也能更好地分离出来。”老人一边浇水一边解释道。
在浸泡的过程中,麻皮开始慢慢发生变化。原本干燥坚硬的麻皮逐渐吸收水分,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清澈的水也渐渐变成了淡黄色,那是麻皮中的杂质被浸泡出来的缘故。老人不时地用手翻动着麻皮,确保每一部分都能充分浸泡。他告诉智人们,浸泡的时间要恰到好处,时间太短,麻皮不够软,纤维难以分离;时间太长,麻皮又会腐烂变质。
智人们围在坑边,好奇地看着麻皮在水中的变化。他们有的伸手触摸浸泡中的麻皮,感受着那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质感;有的则在一旁模仿老人翻动麻皮的动作,虽然动作还略显笨拙,但那份认真却让人动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皮浸泡完成。老人将麻皮从水中捞出,此时的麻皮已经褪去了最初的青涩与坚硬,变得柔顺而易于加工。接下来,它们将经过进一步的处理。
在山谷的那片宁静的角落,阳光洒落在一堆浸泡好的麻皮上,老人与智人们围聚于此,开始进行刮麻这一精细工序,旨在从麻皮中精准分离出可用的纤维。
老人稳稳地坐在一块平整的大石块上,身旁放置着一把特制的刮麻刀。这刀由一块铁片一半打出一个圆把一半打成U型,U型的两个顶端开刃,然后拇指上套一小节竹子,用竹节压在U型槽里,虽看似简陋,却在老人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拿起一条浸泡得恰到好处的麻皮,将其一端搭在石块的边缘,麻皮的主体部分自然垂落在石块旁。随后,老人拇指的竹节紧压刮麻刀,使刀刃与麻皮呈合适的U型的角度用另外的手一拉。只见他的动作沉稳而有节奏,从麻皮的一端缓缓向另一端推进,每刮一下,麻皮上的外皮与杂质便被削落些许,露出里面更为洁白、细密的纤维。“这刮麻啊,力度得均匀,角度也不能偏差,这样才能把麻皮刮得干净,取出好纤维。”老人一边刮着,一边向专注观看的智人们讲解其中的要点。
猿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人的每一个动作,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学习的渴望。他们依照老人的样子,各自找了石块坐下,拿起刮麻刀尝试起来。一只年轻的智人初次刮麻,由于用力过猛,差点将麻皮割断,脸上露出懊恼的神情。老人见状,笑着走过去,手把手地纠正他的动作,说道:“莫急,刚开始都这样,慢慢找感觉。”在老人的悉心指导下,年轻智人逐渐掌握了技巧,刮出的麻纤维也越来越均匀。
随着刮麻工作的持续进行,地上堆积起了一小堆刮好的麻纤维。这些纤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变身成为精美麻制品的潜力。老人拿起一把刚刮好的麻纤维,轻轻拉扯,展示其韧性与强度,向猿人们示意这就是他们努力的成果。
在刮麻过程中,老人还不时地检查麻皮是否刮净。他会将刮过的麻皮翻来覆去地查看,若发现仍有残留的外皮或杂质,便会再次拿起刮麻刀仔细清理。他告诉智人们,只有将麻皮刮得足够干净,才能保证后续制作出的麻制品质量上乘、经久耐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所有的麻皮都被成功刮制成了纯净的麻纤维。这些麻纤维将进入下一道工序——晾晒。
在山谷的晾晒场上,老人和智人们将刮好的麻纤维仔细地搬运过来,准备进行晾晒工序。这是让麻纤维从湿润柔软走向干爽强韧的重要一步,决定着它们能否更好地用于后续的编织制作。
老人指挥智人们在晾晒场的空地上竖起了一排排简易的木架,这些木架由粗细适中的树枝捆绑而成,高度和间隔都经过了巧妙的设计,以便能让麻纤维得到充分的通风和阳光照射。随后,他们将一团团麻纤维轻轻解开,均匀地铺展在木架上。老人的动作轻柔而娴熟,他把麻纤维拉成薄薄的一层,确保每一根纤维都能最大程度地接触到阳光和空气。“这样铺开晾晒,麻纤维才能干得快,而且不会发霉变质。”老人边铺边向智人们解释道。
智人们学着老人的样子,认真地摆弄着手中的麻纤维。有的智人一开始铺得太厚,老人便走过去,亲手示范如何将其摊薄,耐心地说:“要像这样,薄薄的一层,就像云朵一样轻盈。”在老人的指导下,智人们逐渐掌握了技巧,晾晒场上的麻纤维很快就像一片片白色的幕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阳光洒在麻纤维上,它们开始慢慢释放出水分,原本湿润的纤维逐渐变得干爽。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纤维的颜色也变得更加洁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自然的光泽。微风吹过,麻纤维轻轻晃动,仿佛在享受着这温暖的阳光浴,它们相互摩擦,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像是在演奏一首轻柔的乐曲。
在晾晒过程中,老人不时地在晾晒场中穿梭巡视。他用手触摸麻纤维,感受其干燥的程度,同时检查是否有被风吹乱或者局部未晒干的情况。如果发现有麻纤维缠绕在一起,他会小心地解开,重新铺平。他告诉猿人们,晾晒的时间和程度都要恰到好处,不能太干导致纤维变脆,也不能太湿影响后续加工。
智人们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老人忙碌,他们也逐渐明白了晾晒工序的重要性。有的智人会模仿老人去触摸麻纤维,感受其变化;有的则会在晾晒场周围守护,防止家禽或者其他动物破坏晾晒中的麻纤维。
经过一整天的晾晒,麻纤维终于达到了理想的干燥程度。它们变得轻盈、蓬松且强韧,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老人拿起一把干燥的麻纤维,轻轻一嗅,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些经过晾晒的麻纤维将被收集起来
当晾晒好的麻纤维被收集起来,老人与猿人们迎来了“破纱”这一关键工序,旨在将成束的麻纤维进一步分解为更细的纱缕,以满足部落对于麻制品不同精细程度的需求。
老人坐在编织工坊的中央,身前放置着一堆干燥的麻纤维。他先从麻纤维堆中选取了一束较为粗厚的麻丝,双手轻轻握住两端,将其拉直并绷紧。随后,老人从一旁拿起一根细长的骨针,这骨针是用动物骨骼精心磨制而成,顶端尖锐,是破纱的得力工具。他把骨针小心翼翼地插入麻纤维束的一端,然后沿着麻丝的走向,缓缓地将骨针向前推进,利用骨针的尖端将麻纤维束逐渐分离成更细的分支。“看,就像这样,用骨针慢慢分开麻丝,动作要轻,莫要扯断了纤维。”老人一边操作,一边向围坐在四周的智人们细致地讲解着步骤与要点。
智人们全神贯注地看着老人手中的动作,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专注的光芒。他们纷纷拿起自己面前的麻纤维束,学着老人的模样,尝试用骨针进行破纱。一只年幼的智人刚开始时显得有些手忙脚乱,骨针在麻纤维中乱戳,不仅没有成功破纱,反而差点把麻丝绞成一团。老人见状,微笑着走过去,轻轻握住幼猿的小手,耐心地引导着他如何正确地持针、用力以及控制方向。在老人的悉心指导下,幼人逐渐找到了感觉,手中的麻纤维束开始慢慢被分解成更细的纱缕,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随着破纱工作的持续进行,工坊里充满了轻微的“嘶嘶”声,那是骨针在麻纤维间穿梭分离的声音。老人不时地抬起头来,观察智人们的操作情况,一旦发现有人遇到困难或者手法有误,他便会及时给予帮助与纠正。他反复强调,破纱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专注,每一根麻纤维都十分珍贵,只有精细地拆解,才能得到高质量的纱缕,用于编织出更加精美耐用的麻制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粗厚的麻纤维束逐渐被转化为一缕缕纤细均匀的麻纱。这些麻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仿佛流淌的银色丝线,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