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柔和的午后,皇宫内的一切都被笼罩在一片宁静祥和之中。吕少曦处理完朝堂上堆积如山的政务,踱步来到了黄芪所居住的宫殿。踏入宫殿,映入眼帘的便是九皇子端坐在窗边,专注读书的身影。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九皇子的身上,勾勒出他小小的轮廓。
“又在读书呢。”吕少曦的声音打破了屋内的宁静,温和而慈爱。他缓缓走到九皇子身边,看着他手中的书卷,眼中满是欣慰与关切。
九皇子闻声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专注被打断的懵懂,很快便反应过来,回复到:“嗯,最近看到这本书有点感觉,我可能需要修炼这本书,你好像也有修炼这本书吧,得多花时间练练,我感觉这本书能长寿。”
吕少曦脸上笑了笑,心里却很惊讶,看本书还能看出精髓出来。就说道:“你整日埋头于书海之中,也该出去走走,到宫外看看这广阔的天地,劳逸结合,方能更好地成长。”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块令牌,递向九皇子。
九皇子接过令牌,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细细端详着手中的令牌,只见令牌通体由纯金打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令牌上方雕刻着团云图案,云间一颗圆润的珠子尤为夺目,珠子上还开了孔,由红线和金线精心编织成的挂绳穿过,下方坠着一个精致的平安扣。令牌的正面,镌刻着“九皇”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字体古朴而庄重。
“这……”九皇子微微皱眉,心中满是疑惑,不明白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含义。
再看令牌的另一面,是一幅双龙戏珠的精美雕刻,两条巨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争夺那颗璀璨的明珠。九皇子心中了然,他虽年幼,却也知晓这令牌的分量。这是圣旨令,是最高级别的令牌,拥有它,甚至可以调动军队,而如今,这令牌上却只写着“九皇”二字,显然是专为他所制。
“这令牌……”九皇子抬起头,看向吕少曦,眼中满是询问。
吕少曦微微颔首,眼中透着深意:“这是为你特制的令牌,有了它,你在宫外便能畅通无阻。你已经长大,是时候去见识一下宫外的世界了。”
九皇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令牌收起。 待吕少曦转身去看望黄芪后,九皇子重新坐回窗边,却无心再看书。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令牌上的图案和文字,心中对宫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他轻轻抚摸着怀中的令牌,思绪飘远。宫外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那里会有和宫中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吗?他想起了自己从神秘记忆中看到的那些画面,有繁华的市井、热闹的集市、广袤的田野……那些景象与宫中的庄重肃穆截然不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他低头看了看桌上的《人经》,这本书他已经研读了许久,其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他知道,自己肩负着解开记忆谜团、探索世界真相的重任,宫外的世界或许隐藏着他所需要的答案。
“也许,我该出去看看了。”九皇子在心中默默说道。
在吕少曦给令牌的第二天清晨,阳光刚刚洒落在皇宫的琉璃瓦上,九皇子便早早起身,准备开启他人生中第一次宫外之行。他的心中既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又隐隐有些不安。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皇宫那熟悉而又安稳的环境,去面对外面那个广阔而又陌生的世界。
一个小宫女和一个小太监早已在宫殿外等候,他们同样对这次出宫充满了兴奋。小宫女名叫灵儿,灵动的双眼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她的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看宫外的热闹景象。小太监则叫小桂子,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做事却十分机灵,紧紧地跟在九皇子身后,时刻准备着为他效劳。
“走吧。”九皇子深吸一口气,迈出了宫殿的大门。他的步伐坚定而又略显紧张,心中暗自想着,这一次出宫,究竟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三人沿着皇宫外的大道缓缓前行,起初,道路还算宽敞平坦,两旁的建筑也显得整洁而有序。然而,随着他们逐渐远离皇宫,周围的景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本宽阔的大道变成了坑洼不平的土路,每走一步,都能扬起一阵尘土。道路两旁的木质建筑虽然充满了古朴的气息,但是有些漆皮已经掉落 里面的木材都有点发白显然已经许久未修饰了。而屋顶的瓦房也显得有些破旧,不少瓦片已经残缺不全。
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脸上和身上都脏兮兮的,衣服更是破旧不堪,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基本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打着补丁。人们行色匆匆,有的挑着担子担货,有的推着小车叫卖,脸上带着生活的疲惫与无奈。九皇子看着这些陌生的面孔,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怜悯。他从未见过如此穷苦的百姓,在皇宫中,他所看到的都是锦衣玉食、生活无忧的景象,而眼前的这一切,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宫外世界的艰辛。
除了主大路宽敞没那么多人在路上,两旁的巷子显得十分狭窄。人潮涌动,使得巷子变得更加拥挤不堪。九皇子一行人在人群中艰难地前行,不时被行人挤来挤去。越往深处走,人就越多,拥挤的程度也越发让人难以忍受。九皇子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心中开始有些后悔这次出宫的决定。他原本以为宫外的世界会充满新奇和美好,却没想到会是这样一副混乱而又贫穷的景象。
“殿下,您没事吧?”灵儿小声又关切地问道,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担忧。
九皇子摇了摇头,说道:“我没事,我们继续走吧。”他的心中虽然有些糟心,但好奇心还是驱使着他想要继续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
走着走着,九皇子终于看到了京城的城墙。高大的城墙矗立在眼前,给人一种威严而又庄重的感觉。他心中一动,想着登上城墙,或许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于是,他快步朝着城墙的楼梯口走去。
然而,当他们走到楼梯口时,却被一名守城的兵卒拦了下来。“站住,此处不得随意上去。”兵卒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九皇子微微皱眉,他从怀中掏出令牌,递给兵卒。“我就上去看看。”他说道。
兵卒接过令牌,只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十分恭敬。他刚想跪下行礼,却被九皇子一把拉住。“不用跪了,我就上去看看。”九皇子说道。
兵卒双手捧着令牌,弯腰递还给九皇子。九皇子接过令牌,走上了楼梯。登上城墙后,他放眼望去,只见城外是一大片广袤的土地,再远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农田的尽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起伏的山包,再往更远处,依旧是连绵不断的树林,直到视线的尽头。
“原来城外是这样的景象。”九皇子心中暗自想着。他原本以为会看到更加繁华的景象,却没想到城外除了田野和树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的心中不禁有些失落,觉得这一趟似乎有些徒劳无功。
他又看向旁边的城廊,每隔几十米就站着一个兵卒,他们手中拿着红缨枪,身穿皮甲,神情严肃而专注。还有一个兵卒在来回巡视,他的腰间别着一把普通的刀,身上除了皮甲,一些重要部位还镶嵌着少量的金属,以增强防护。这些兵卒们的存在,让九皇子感受到了京城的安全与稳定。
再往后看,便是京城内的景象。只见城内的遮阳棚搭建得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可言。街道上依旧是人头攒动,嘈杂声不绝于耳。九皇子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不禁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他原本对宫外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可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
“走吧,我们回宫。”九皇子转身对灵儿和小虎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心中对宫外的世界有了新的认识。这一次出宫,虽然看到的景象让他有些失望,但也让他明白了许多道理。
深宫问策:九皇子的觉醒与宏图初展
九皇子带着满心的沉重与思索,缓缓迈进皇宫的大门。宫墙高耸,将宫外的喧嚣与困苦隔绝在外,可那些穷苦百姓的面容和杂乱无章的街巷,却如烙印般刻在他的心底,挥之不去。他抬手,示意随行的小宫女灵儿和小太监小虎先行退下,自己则转身朝着吕少曦批阅奏书的宫殿走去。此刻,他的心中萌生出强烈的渴望,想要探寻这京城乃至整个国家背后隐藏的真实状况,寻求改变的可能。
九皇子步伐匆匆,穿过一道道回廊,廊下的宫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似也在为他心中的疑惑而不安。来到主殿之外,他并未直接闯入,而是先步入偏殿。偏殿内,一位老太监正安静地候着,见九皇子进来,赶忙上前恭敬行礼:“九皇子殿下,有何吩咐?”
九皇子神色凝重,目光坚定地说道:“公公,劳烦您将京城的详细图纸、全国的舆图,还有京城的人口统计、税收明细等相关文书,统统取来。嗯……但凡与京城相关的资料,都一并送来。另外,城外田地的归属记录,以及地主的相关信息,也请速速呈来。”
老太监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这些资料平日里都存放于宫中机密库藏,轻易不会被调用,如今九皇子突然索要,想必是有极为重要的缘由。但他也知晓九皇子身份特殊,不敢多问,连忙应道:“殿下稍候,老奴这就去办。”说罢,便急匆匆地转身离去。
九皇子在偏殿内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他回想起宫外看到的那些破败街巷,百姓们褴褛的衣衫和疲惫的神情,与皇宫内的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何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百姓与皇室贵族的境遇竟有天壤之别?”这个问题如巨石般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不多时,老太监带着几个小太监,抱着一摞摞厚重的书卷和画卷匆匆返回。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资料放置在偏殿的长桌上,而后退至一旁,静静等候。
九皇子快步走到桌前,率先展开京城的图纸。图纸上,京城的布局一目了然,皇宫位于中心,占据着最为广阔且风水绝佳的位置,四周街巷纵横交错,密密麻麻如同蛛网。他的手指沿着图纸上的线条缓缓移动,仔细观察着每一处细节,发现靠近皇宫的区域规划整齐,道路宽敞,而越往外延伸,街巷愈发狭窄混乱,一些贫民窟甚至挤在城墙边缘,居住环境恶劣不堪。
“原来如此……”九皇子喃喃自语,眉头紧锁,心中已然明了,京城的规划似乎更多地倾向于保障皇室与权贵的生活,而忽视了普通百姓的需求。
接着,他又打开全国舆图,山川河流、城镇村落在眼前徐徐铺展。他的目光在地图上扫视,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国家的地理分布与资源状况。看着看着,他注意到京城周边的区域虽然土地肥沃,但大部分良田都被少数地主所掌控,普通百姓能够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
“土地兼并竟如此严重……”九皇子的眼神中透露出忧虑,他深知土地是百姓的根本,如此不均的分配,必然会导致民生困苦。
随后,他翻开京城的人口统计和税收明细。密密麻麻的数据映入眼帘,他逐行查看,发现京城人口众多,但贫富差距悬殊。富户缴纳的税款占比极低,而穷苦百姓却承担着沉重的赋税,生活愈发艰难。
“这税收制度,也亟待改革……”九皇子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暗自思索着解决之道。
最后,他拿起城外田地地主的纪录。上面详细记载着每一块田地的归属、面积,以及地主的姓名和势力范围。他惊讶地发现,京城周边的大地主们相互勾结,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不仅掌控着大量土地,还在税收、商业等方面享有诸多特权,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公平发展和百姓的生活改善。
“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九皇子握紧了拳头,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仅仅沉浸在书本的知识和神秘的记忆中,必须为这个国家和百姓做些什么。
他将这些资料整理好,深吸一口气,对老太监说道:“公公,这些资料我先带走。”老太监连忙点头:“殿下尽管拿去,老奴知晓殿下心系天下,定是为了国家大事。”
九皇子抱着资料,朝着吕少曦的正殿走去。他心中明白,这些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能解决。
九皇子踏入正殿,脚步沉稳。殿内,香烟袅袅,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吕少曦正坐在宽大的书桌后,全神贯注地批阅着奏书,眉头时而紧皱,时而微微舒展,显然被政务的繁杂所困扰。
九皇子没有出声打扰,他轻手轻脚地走到书桌旁,将怀中抱着的那些关于京城的资料,小心翼翼地放在桌面上。随后,他在旁边的椅子上缓缓坐下,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那些资料。
此刻,九皇子的脑海中如同一幅宏大的画卷,不断浮现出宫墙外的种种景象。那些泥泞的土路、破旧的木质建筑、衣衫褴褛的百姓,以及拥挤混乱的街巷,每一个画面都深深刺痛着他的心。他暗自思忖,身为皇室子弟,自幼在皇宫中享受着荣华富贵,却从未真正了解过宫外百姓的生活竟是如此艰难。如今亲眼所见,心中的责任感如潮水般汹涌澎湃,让他急切地想要为改变这一切做些什么。
他的目光落在资料上,开始仔细梳理自己的思路。他知,解决这些问题绝非易事,需要全面而深入的思考。首先是京城的规划问题,皇宫周边与普通居民区的巨大差异,显然是不合理的。他想着,或许可以重新规划城市布局,拓宽贫民区的道路,改善居住环境,增设公共设施,如水井、集市等,让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
土地兼并问题也刻不容缓。京城周边大量良田被少数地主垄断,普通百姓无地可耕,生活困苦。他考虑着,是否可以推行土地改革政策,限制地主的土地持有量,将多余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
税收制度同样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目前富户缴税少,而穷苦百姓却负担沉重,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他认为,应该制定更加合理的税收政策,按照财富和收入水平分级征税,让富户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减轻百姓的负担。
至于京城的治安和秩序问题,也不容忽视。拥挤的街巷容易引发纠纷和犯罪,需要加强警力部署,建立有效的巡逻机制,维护社会的稳定。
九皇子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时间悄然流逝。不知过了多久,吕少曦终于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这才发现九皇子早已坐在一旁。他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便露出温和的笑容:“你来了许久了吧,怎么也不唤父皇一声?”
九皇子起身行礼:“见你忙于政务,就不打扰,思绪被打断决策容易出问题。”
吕少曦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目光落在桌上的资料上:“这些是……”
九皇子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这是昨日出宫所见所闻后回来收集的资料。在宫外看到了百姓生活的艰难,京城的诸多问题也暴露无遗。儿臣经过深思熟虑,有一些想法,想着商讨一下。”
吕少曦微微皱眉,眼中却透露出一丝好奇和期待:“哦?吾儿但说无妨。”
于是,九皇子将自己在宫外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京城规划、土地兼并、税收制度、治安秩序等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一一详细地告知了吕少曦。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眼神中闪烁着自信和决心。
吕少曦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他没有想到,平日里看似平平淡淡的九皇子,竟能对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如此深刻的见解。他的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担忧,欣慰的是九皇子的成长和担当,担忧的是这些改革举措一旦推行,必然会触动诸多权贵的利益,面临重重阻力。
“吾儿,你的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啊。”吕少曦微微叹了口气,说道,“这些问题由来已久,牵扯甚广,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荡。”
九皇子微微点头,说道:“我明白,可若不改革,百姓的生活将永无改善之日,国家也难以长治久安。而且按历史的发展你这不改革以后就更不好改革”
吕少曦看着九皇子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吾儿有此志向,父皇深感欣慰。此事容后再议,我们需从长计议,制定出周全的方案。”
九皇子说道:“其实说难也不难,难在钱粮,不难的事,就是迁都。
九皇子心中明白,改革之路必将充满艰辛,但他毫不退缩。他相信,只要心中有百姓,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为这个国家带来新的希望 。
在巍峨庄重的宫殿之中,烛火摇曳,将九皇子与吕少曦的身影拉得悠长。九皇子挺直脊背,双眸中闪烁着坚定与思索的光芒,迎着吕少曦那满含探究的目光,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了心中那石破天惊的迁都之策。
“如今的京城,看似繁华依旧,实则内里腐朽不堪。”九皇子的声音清脆而沉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街道狭窄拥堵,污水横流,富户与贫民的居住环境天差地别,百姓生活困苦,怨言载道。若要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依我之见,迁都或许是最为上策。”
吕少曦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凝重。他靠向椅背,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沉声道:“迁都?吾儿可知,这绝非小事。都城乃一国之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的艰难险阻、耗费的人力物力,皆是难以估量。你且细细说来,为何认定迁都是最好的办法?”
九皇子说道:“昨日出宫,亲眼目睹了京城的种种乱象。城内道路逼仄,每逢集市,人潮涌动,百姓行走艰难,商贸往来亦受阻碍。再看那房屋建筑,富户的宅邸奢华气派,占地广阔,而贫民却只能挤在狭小破旧的屋子中,甚至有些地方连遮风挡雨都成问题。如此悬殊的差距,实非太平盛世应有的景象。”
他稍作停顿,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道:“若要对现有的京城进行大规模翻修,且不说所需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单是翻修过程中百姓的安置、商贾的经营,便都是棘手难题。商贾们为了自身利益,未必愿意出资翻修,而翻修期间,百姓又该迁往何处居住?这无疑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使得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吕少曦微微颔首,神色若有所思,示意九皇子继续说下去。
“反观迁都,虽然初期困难重重,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九皇子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新都的繁荣景象,“我们可以提前精心规划新都的布局。道路务必宽阔,尤其是主路,要更加宽敞平坦,以便车马通行,促进商贸流通。在新都建设商铺,将其高价卖给商人。那些位于繁华地段、人流量大的商铺,价格更是要高,最好能让商人们为了争夺这些优质资源而掏空腰包。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充实国库,还能激发商业活力。”
“靠近城墙的位置,我们可以建造一些小的连体房。这些房屋虽然面积不大,但对于底层百姓而言,却是遮风挡雨的温暖港湾。我们可以在成本的基础上,稍微提高一些价格卖给他们。若百姓一时拿不出足够的钱,我们不妨推行按月分期付款的方式,收取少许利息。这样既能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又能增加财政收入,还能让百姓真切地感受到朝廷对他们的关怀。”
“以皇宫为中心向外拓展,规划出官员的居住区。官员们身为朝廷的栋梁,他们的居住环境应当得到妥善安排,这样既能彰显朝廷的威严,又能方便他们办公理政。再往外,则是商用和富户居住的区域。这里汇聚着各种商业活动和富贵人家,将成为新都的经济中心和繁华地带。而在更外围,便是工坊和农民居住的地方。工坊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而农民则可以在周边的土地上耕种,保障粮食的供应。”
“此外,对于城外的土地,我们可以颁布新的政策:谁开荒,土地就归谁所有,但必须到官府进行登记。这样一来,既能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又能让官府对土地的归属和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同时,我们可以对这些新开垦的土地前三年免征税,之后只征收两层税。如此优厚的政策,必然会吸引众多没有土地的底层百姓前往城外开荒。随着人口的外流,京城内的人口压力将得到缓解,那些原本无人耕种的土地和经营不善的商铺,价格必然会大幅下跌,甚至无人问津。而我们则可以趁机低价收购这些资产,重新规划利用,让这片土地重焕生机。”
吕少曦静静地听完九皇子的阐述,心中不禁暗自惊叹。他没想到,平日里专注于读书的九皇子,竟能对京城的现状有着如此深刻的洞察,对迁都之事有着如此周全的谋划。他的目光中既有欣慰,又有忧虑。欣慰的是,九皇子年纪轻轻,却能心怀天下,有着如此长远的眼光和宏大的抱负;忧虑的是,迁都之事涉及面极广,必然会遭到朝中一些权贵的反对,推行起来困难重重。
“吾儿,你的想法确实新颖,也颇具可行性。”吕少曦缓缓说道,“但迁都之事,事关重大,必须慎之又慎。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新都的规划建设,还要考虑到朝中大臣的意见、百姓的意愿以及对国家财政的影响。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召集朝中大臣共同商讨,制定出详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