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墨,九皇子独坐于皇宫宫殿那高耸的正脊之上,身姿挺拔,与天际相融。月光如水,倾洒而下,勾勒出他坚毅的轮廓,清风撩动着他的衣袂,似在低语着新都一路的变迁。
举目远眺,新都已是一片灯火辉煌。千家万户的烛火,星星点点,汇聚成光的海洋,温暖而璀璨,诉说着百姓生活的安稳与祥和。街巷中,偶尔传来孩童的嬉笑、邻里的寒暄,声声入耳,满是人间烟火的温度。这繁华盛景,是九皇子无数日夜心血的结晶,每一盏灯后,都有着一段平凡却动人的故事,见证着新都从荒芜到繁荣的蜕变。
而在灯火阑珊处,远处外圈层的建筑在夜色中若隐若现,那是尚未完工的部分,脚手架林立,像沉默的卫士,守护着新都的未来蓝图。这些建筑虽还在襁褓之中,却已初现峥嵘,承载着新都进一步拓展与兴盛的希望。九皇子凝视着它们,心中满是对新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深知这座城市即将迈向更为辉煌的篇章。
“新都的建设,终于到了最后的关键阶段。”九皇子低声呢喃,声音在夜空中飘散,带着几分欣慰,几分期许。回首往昔,从最初的蓝图构想,到如今各圈层有序布局,每一步都饱含艰辛,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与智慧。士农工商,作为国家的根基,在新都已渐次安顿,如今,只剩“农”这一关键环节亟待完善。
在九皇子看来,“农”虽关键,却并非难以攻克。“让老一辈的人去种地,年轻的外出做工。”这看似简单的思路,实则蕴含着对新都发展的深刻洞察。老一辈人,生于土地、长于土地,对农耕有着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经验,他们是土地的忠实守护者,能将土地的潜力充分挖掘。而年轻一代,充满活力与冲劲,让他们投身于新都蓬勃发展的工商业,既能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为新都的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促进城市的多元发展。
“明日,便要与各部官员好好商议此事。”九皇子暗暗思忖,心中已然开始谋划会议的流程与要点。他深知,要将这一构想落地生根,离不开各部门的协同合作。户部需制定合理的农业扶持政策,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工部要配合规划农田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礼部则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百姓理解并支持这一安排。
待新都的城墙围合而起,这座城市便有了坚固的屏障,如母亲的怀抱,庇护着城中的百姓。而八方主路的规划,更是重中之重。它们如同城市的血脉,将新都与外界紧密相连,是物资流通、信息交互的重要通道。道路畅通,新都才能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吸引更多的资源汇聚,为农业与工商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城墙围起,主路畅通后,便可着手开垦农田了。”九皇子的目光望向新都的外围,那里有着广袤的空地,正等待着人们去唤醒它的生机。想象着未来,这片土地上麦浪翻滚,蔬果飘香,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富足安康,九皇子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次日清晨,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九皇子端坐在议事厅的主位,神色庄重,目光坚定。下方,各部官员整齐落座,屏气敛息,等待着九皇子的指示。
“诸位大人,今日召大家前来,是为了商讨新都建设的最后关键——农业发展。”九皇子的声音沉稳有力,在议事厅内回荡。
户部官员率先起身,恭敬说道:“殿下,关于农业,户部定会全力配合。只是具体的政策方向,还望殿下明示。”
九皇子微微颔首,缓缓说道:“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对于新开垦的农田,可在一定期限内减免赋税,让百姓安心耕种。同时,设立农业补贴,对购买农具、种子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臣领旨。”户部官员退下,认真记录着要点。
工部官员接着起身请示:“殿下,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工部将如何开展工作?”
九皇子指着新都的规划地图,说道:“要全面勘察新都外围的地形,合理规划灌溉渠道。引周边的河水入城,确保农田水源充足。同时,修建蓄水池、水坝等设施,调节水量,应对旱涝灾害。在道路建设方面,要确保从农田到城内的道路畅通无阻,方便农产品的运输。”
“工部定当全力以赴,按时完成任务。”工部官员领命道。
礼部官员上前一步,说道:“殿下,礼部将负责宣传引导工作。我们会通过张贴告示、街头宣讲等方式,向百姓传达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让百姓积极响应。”
“很好,宣传工作务必做到深入人心,让百姓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九皇子点头赞许。
会议持续了许久,从农业政策的制定,到农田水利设施的规划,再到宣传工作的开展,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官员们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九皇子认真聆听,一一斟酌。
会议结束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户部开始起草详细的农业扶持政策,组织人员深入民间调研,了解百姓的需求与困难,力求政策切实可行、惠及民生。
工部则派出专业的勘测团队,对新都外围的地形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他们翻山越岭,不辞辛劳,详细记录每一处地形地貌、水源分布。根据勘察结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案,规划灌溉渠道的走向,确定蓄水池、水坝的选址。
礼部也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他们组织了一批口才出众、责任心强的宣讲员,深入新都的大街小巷、乡村集市,向百姓宣传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宣讲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百姓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激发他们参与农业生产的热情。
与此同时,新都的外围圈层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工匠们日夜赶工,一条条木材在他们手中,变成房屋的框架。
八方主路的规划工作同样有条不紊地开展。工部的设计师们根据新都的整体布局和交通需求,精心设计道路的走向、宽度和坡度。道路两旁,规划了绿化带、排水沟,既美观又实用。
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新都城的范围之外的农田开垦工作正式启动。百姓们纷纷响应号召,拿着农具,满怀希望地走向那片广袤的土地。老一辈的农民,熟练地翻耕土地、播种育苗,动作娴熟而自信;年轻一代则在一旁协助,虽然对农耕略显生疏,但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在开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部分土地贫瘠,需要改良土壤;开垦工具不足,影响工作效率。但在九皇子的协调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户部调配资金,购买优质的肥料和改良土壤的物资;工部组织工匠,加班加点制作开垦工具,确保了开垦工作的顺利进行。
日复一日,新都外围的土地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原本荒芜的空地,如今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摇曳,新栽的蔬果苗茁壮成长,田间地头充满了欢声笑语。百姓们辛勤劳作,期待着丰收的喜悦。
而新都,也在这农业发展的浪潮中,变得更加完整、更加繁荣。城墙巍峨耸立,主路四通八达,农田生机勃勃,百姓安居乐业。九皇子看着新都的变化,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在新都那座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宫殿之中,九皇子负手而立,神色凝重而又带着几分欣慰。这段时间,他的心血都倾注在了新都的建设之上,如今,士农工商皆已妥当安置,新都的发展已然步入正轨,一切都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稳步前行。
然而,九皇子的心中却牵挂着另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母妃即将面临天雷洗礼。这是一场关乎母妃性命与修行的重大考验,他必须赶回京城,陪在母妃身边,为她护法,如果母妃承受不了,他就能下场通过自己来过滤掉所有伤害,再储蓄那些能量让母妃有喘息的时间,拉长时间线慢慢的渡过天雷洗礼 。 如果能够和天道虚影完美融合说不定可以定格母妃的生命让她永生。可惜啊,就是没有这方面的法制,如果是完整的天道应该会有这样的法则。
九皇子深知,离别之际,还有诸多事宜需要向新都的官员们交代清楚。于是,他最后一次召集了各部的官员,议事厅内气氛庄重而又充满着不舍。官员们整齐地站在殿下,眼神中满是对九皇子的敬重与感激,他们都明白,新都能有今天的繁荣,离不开九皇子的殚精竭虑与辛勤付出。
九皇子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大人,新都的建设如今已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士农工商各安其位,这座城市已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但我们的工作尚未完成,外圈层的建设仍在继续,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工部官员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殿下放心,外圈层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匠们日夜赶工,工程进展十分顺利。”
九皇子微微点头,接着说道:“很好,那就继续按照原计划推进,直到房屋建设有了足够的余量,再停止。记住,一定要预留出一段空地,以备日后可能的扩建。新都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我们要为它的发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臣领命!”工部官员退下,认真记录着九皇子的指示。
九皇子的目光扫视着众人,继续说道:“接下来,便是城墙的建设。这城墙,是新都的坚固防线,关乎着新都百姓的安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你们手中应该已经有了详细的建设方案,我就不再赘述。只需记住,要与皇宫的城墙一样,坚固耐用,气势恢宏。”
“至于敌台,我希望你们能缩短其间距,多建造一些。这样一来,在面临外敌入侵时,我们便能更好地进行防御,也能给予敌人最大的伤害进行反击,确保新都的安全。城墙之上,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百姓的希望,每一座敌台都肩负着守护的重任,你们务必全力以赴。”
工部官员再次上前,坚定地说道:“殿下放心,工部定会精心组织施工,选用最上等的材料,确保城墙和敌台的质量,让新都固若金汤。”
九皇子微微颔首,又将目光转向了负责民生事务的官员:“在建设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了农民的居住问题。新都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百姓的辛勤付出,尤其是这些底层的人民,他们创造的价值不可估量,我们绝不能亏待他们。对于那些买不起房屋的农民,一定要将租金降到最低,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负责民生的官员连忙应道:“殿下仁慈,臣等定当全力保障农民的居住权益,让他们在新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九皇子又对其他部门的官员一一叮嘱,从城市的日常管理,到商业的繁荣发展,从文化的传承弘扬,到教育的普及推广,每一个方面他都考虑得细致入微,力求为新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官员们认真聆听着九皇子的每一句话,心中满是感动与敬佩。他们深知,九皇子即将离开新都,回到京城,但他对新都的关怀与期望却丝毫未减。
会议结束后,官员们纷纷散去,带着九皇子的嘱托,奔赴各自的岗位。九皇子独自站在宫殿的阳台上,望着新都的大街小巷,心中感慨万千。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里的每一个百姓,都让他牵挂于心。
在离开之前,九皇子决定再去新都的街头走一走,看一看他亲手打造的这座城市。他身着便服,漫步在热闹的集市之中,听着百姓们的欢声笑语,看着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心中满是欣慰。他与百姓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百姓们看到他,都纷纷行礼,眼中满是感激与尊敬。
“殿下,多亏了您,我们才有了如今的好日子。”一位卖菜的大娘说道。
“是啊,新都能有今天,全靠殿下的英明领导。”一位年轻的工匠附和道。
九皇子微笑着回应着百姓们的问候,心中却明白,新都的繁荣并非他一人之功,而是所有新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离开集市后,九皇子又来到了新都的农田。此时,正值春耕时节,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老一辈的农民熟练地驾驭着耕牛,翻耕着土地;年轻的一代则在一旁协助,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九皇子走到一位老农身边,亲切地问道:“老人家,今年的春耕还顺利吗?”
老农抬起头,看到是九皇子,连忙行礼:“殿下,托您的福,今年的春耕十分顺利。您为我们提供了农具和种子,还减免了赋税,我们心里都感激不尽啊。”
九皇子微笑着说道:“老人家,这都是你们自己辛勤劳作的结果。你们是新都的根基,只要你们生活幸福,新都才能繁荣昌盛。”
在农田里,九皇子看到了新都的希望,那一片片嫩绿的禾苗,就如同新都的未来一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九皇子缓缓从农田踱步回宫殿,脚下的石板路透着丝丝凉意,却驱不散他满心的温热与感慨。新都的农田承载着希望,那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他心血的见证,可如今,母妃面临天雷洗礼,他心中的牵挂如潮水般翻涌,归心似箭。
踏入宫殿的那一刻,熟悉的雕梁画栋映入眼帘,却添了几分离别的愁绪。他抬手轻轻拂去肩头沾上的草屑,扬声唤道:“灵儿,珍儿。”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急切。
不一会儿,两个身姿轻盈的丫鬟匆匆赶来,在九皇子面前盈盈下拜。灵儿一袭淡绿衣衫,眉眼间透着灵动与伶俐;珍儿则身着浅粉罗裙,神色温婉,举手投足间尽显乖巧。
“殿下。”两人齐声说道,声音清脆悦耳。
九皇子微微颔首,目光柔和了几分:“起来吧,你们即刻去收拾行囊,咱们准备回京城。将我平日里喜爱的书卷、笔墨,还有那件玄色绣金长袍仔细收好,莫要遗漏了什么。”
灵儿脆生生地应下,眼中闪过一丝不舍:“殿下,这便要走了吗?在新都的日子,灵儿还觉得没过够呢。”灵儿这跳脱的性格。在这里几年俸禄下来就往外跑,不是买零嘴,就是买好玩的,在这里没有在皇宫里面那么束缚,人都圆润了许多。
九皇子嘴角泛起一抹笑意,轻声道:“新都的建设已步入正轨,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我也算不负使命。只是母妃那边情况紧急,我得尽快赶回京城。”
珍儿默默点头,转身快步走向内室,不一会儿便抱出一个精致的木箱,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衣物。她的手指轻柔地抚过一件件衣衫,将褶皱仔细抚平,再整齐地叠放入箱中。灵儿则在一旁收拾文房四宝,她小心翼翼地将毛笔一根根放入特制的笔囊中,又将珍贵的徽墨和宣纸仔细包好,放入一个锦盒。
“殿下,您看这些字帖都带上吗?”灵儿捧着一摞字帖问道。
“都带上吧,闲暇时还能临摹一番。”九皇子应道,目光扫过那些字帖,思绪飘回到往昔挑灯夜读、挥毫泼墨的时光。
这边丫鬟们忙碌着收拾行囊,九皇子又唤来小桂子。小桂子是个机灵的小太监,平日里办事极为得力,此刻听到传唤,一路小跑过来,到了九皇子面前“扑通”一声跪下:“殿下,小桂子来了。”
“起来吧,你去通知仪仗队的人员,让他们做好准备,明日一早我们便启程回京。”九皇子神色平静,却透着几分急切。
“嗻,小桂子这就去。”小桂子应了一声,转身就要跑开。
“等等。”九皇子叫住他,“再去问问新都的官员和百姓,可有要寄回京城的家书或物件,一并带上,莫要辜负了大家的思乡之情。”
小桂子领命而去,一路打听,先来到了工部衙门。此时工部官员正在审阅城墙建设的图纸,听闻小桂子来意,不禁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不舍的神情:“烦请转告殿下,我这儿有一封家书,劳他费心了。”说着,从案头拿起一封用火漆密封好的信件,郑重地交到小桂子手中。
小桂子又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他扯着嗓子喊道:“九皇子要回京城啦,有要寄回京的东西的赶紧来!”
一位卖布的大娘闻言,连忙从摊位后走出来,手中拿着一个包裹:“小哥,麻烦你帮我把这个带给我在京城的儿子,里面是我新织的布,让他做身新衣裳。”大娘眼中满是思念,将包裹递到小桂子手中。
小桂子一路奔波,收集了不少信件和包裹,回到宫殿时已是气喘吁吁。他将东西呈到九皇子面前,九皇子看着堆成小山似的物件,微微点头:“做得好,将这些妥善安置在马车上,莫要弄丢了。”
安置好这些,九皇子在宫殿内踱步,环顾四周,每一处角落都藏着回忆。他想起与官员们商讨新都规划时的激烈争论,想起在宫殿内为工匠们颁发奖励时的热闹场景,心中满是眷恋。
夜色渐浓,明月高悬。灵儿和珍儿已将行囊收拾妥当,整齐地码放在一旁。九皇子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久久未眠。他心中牵挂着母妃,又放心不下新都。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九皇子早早起身,换上一身整洁的长袍,走出宫殿。仪仗队早已在宫外整齐排列,马匹精神抖擞,车驾装饰一新。百姓们听闻九皇子要离开,纷纷赶来送行,人群中满是不舍的目光。
“殿下,您一定要再来啊。”一位老者颤巍巍地说道。
“殿下,多谢您为新都所做的一切。”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说道。
九皇子一一回应着百姓们的祝福,随后登上车驾。随着一声令下,仪仗队缓缓启程,车轮滚滚,马蹄声声。九皇子回头望着新都,这座他倾注无数心血的城市,心中默默念道:“新都,待我归来,定能看到你更加繁荣。”
在归京的路上,九皇子看着车驾后面装着那些信件和包裹的箱子,仿佛捧着无数的思念与牵挂。他深知,此次回京,面临的是母妃的生死考验,而新都的一切,都将成为他前行的动力。车轮滚滚,载着他的归心,也载着新都百姓的期望,向着京城疾驰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