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我们无力阻挡寇封。
与其硬拼,不如归顺寇封或者即将南下的曹操如何?”
“这世上有谁能鼎足三分,唯有寇封和曹操,故……”
张卫意图借此让张鲁依托曹操或寇封的力量介入汉中的争斗之中以自保。
闻此,张鲁也浮现出微笑。
“既然寇封有意攻我汉中,那就遣使者前往请曹孟德来援!就算不保汉中全地,至少有这份功劳,他也应当不会加害于我。”下定决心后,张鲁即刻派出使团北上,寻求曹操支援。
另一边,在征服了西凉之后,随着春季到来,曹操重新统率二十万精兵集结于关中一带,虎视眈眈瞄准益州。
对他而言,益州必须收入囊中,否则一旦被寇封拿下则会导致势力天平彻底扭转;
益州五百万居民会壮大寇封的实力甚至可能赶超自己;想到这里曹操就按捺不住焦急的情绪,因为即使得到了西凉的资源支持其总人数仍远低于丧失徐州所带来的损失——要知道那里可是两三百万人口的大城,相比之下西凉仅贡献了几十万。
为了维持原有的势力格局、避免局面变得对己方不利;他一直密切关注汉中及周边地区的变化。
听闻刘璋向寇封求助请求协助剿灭张鲁的消息传来之际立刻聚集幕僚共商对策;很快曹仁、夏侯渊以及谋士司马懿钟繇程昱等人 ** 而来。
“如今寇封派兵征讨汉中,并且马超回师支援;我们应该怎样行动才能顺利吞并益州呢?”,曹操环视一圈问道。
众人眉头紧蹙思索片刻后由程昱首先开口回应:
【简化内容】
于是,经过一番商议,群臣提出了不同方案。
最终,他们达成一致:必须利用时机巧妙应对当前局势。
与此同时,曹操深知事态紧急,决不允许失去这块战略要地。
面对即将到来的变化与挑战,他决心尽全力确保自己能够在这场争霸中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一系列针对益州的战略部署迅速展开...
“主公,这太史慈我听说过,乃是往昔江东最勇猛的大将,如今却归降了寇封。”
“但,从现在的阵容来看,虽然太史慈作为先锋,薛仁贵才是真正统领全军的主将。
在下认为不能轻视薛仁贵。”
“细数每次寇封的大战,他总爱起用无名新秀,并且这些将领屡次出人意料地取得辉煌战果!”
曹操听了程昱的见解,微微点头。
“说得不错,看来这位薛仁贵也是个不容小觑的大将。
难怪人们常说江东、荆襄才俊辈出。”
“看到寇封近年培养了岳飞、戚继光、黄忠和甘宁这些杰出将领,真是令人感叹啊!”
其他众将听罢也都不由得脸色微变。
这话显然在说自己这些人不够出色。
的确,在这几年与寇封作战中从未获胜过,确实惨烈。
北方百姓听到寇封的名字连孩子都不再啼哭。
这时司马懿接着说道:
“丞相,目前寇封派遣三万大军进攻汉中,而马超似乎难以及时回援,不如我们先发制人?”
“汉中是益州的重要门户。
一旦我们夺取汉中,日后寇封想要夺回必定需要费一番功夫。”
“但是,恐怕我们的军队进驻之后,张鲁反而可能因压力被迫投降寇封,那就得不偿失了。”
随着司马懿的话音落,曹操眼中亮了起来。
然而听到后半句,曹操心中不满。
难道没有更完美的解决方法吗?这时贾诩淡淡道:
“丞相不必忧心,张鲁与刘璋之间的仇恨可以追溯到刘焉时代,刘璋向寇封求助就是看准张鲁不会袖手旁观。”
“不出意外,张鲁必定不愿就此屈服,估计不久主公就能收到张鲁的求援信。”文武官员们闻言陷入沉思。
贾诩果然高瞻远瞩!
就在贾诩话语落下之时,一小校前来向曹操拜报道:
“丞相,张鲁派遣使者来请求丞相亲领军队援救汉中,拯救那里的百姓免遭杀戮。”
贾诩仍是淡然微笑,曹操却是喜出望外,
“文和真是智谋过人!时间紧迫,各将领听令,夏侯渊率领五万军马为先锋,即刻开赴汉中抵抗寇封。”
夏侯渊立即遵命行事。
贾诩接着建议,
“丞相,请留意马超之事,他对您的深仇大恨若得知此次出兵可能让他父亲被害时会转向效忠寇封。
这事需防备。”
曹操深思熟虑后连忙询问对策:“该如何应对?”
贾诩长叹了一声。
“只有趁马超尚未决定前将其在此解决,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司马懿此时来了灵感,提出一个方案,“丞相关切之辞安抚张鲁,说援军即刻就到,不要贸然进军。”
“让薛仁贵与马超交锋斗个你死我活后,马超定会心生怨念不愿投效寇封!”
实际上,丞相安排夏侯渊将军迅速抵达汉中,占领那里后,给张鲁许以厚利,令其设宴邀请马超,并在宴会 ** 其不意地将其诛杀。
考虑到仅凭夏侯渊将军一人可能不足,建议让许褚将军一同前往,这样更有把握,可以确保消灭马超。
曹操听到司马懿的这些建议,眼前顿时一亮。
司马懿的计谋毒辣而巧妙,果然不负“鬼才”之名,让人不得不拍手称赞!
见此妙计大有可能成功,曹操随即问身边众位谋士:“各位以为仲达此计如何?”经过一番考虑后,大家都觉得这个计划是可行的。
于是曹操按司马懿的布局行事,派遣夏侯渊和许褚两人带领军队暗中走小道奔袭汉中,并且不竖立旗帜以防暴露行踪。
与此同时,薛仁贵和太史慈已经成功合并部队,在南郑城下集合。
在这场战斗中,薛仁贵被指派为主要指挥官——这点连他自己也有些意外。
然而,对于寇封的信任,薛仁贵深感不可辜负,必须尽全力抓住这次机会,夺取汉中,确立自己在军中的地位。
但现实却不容乐观,益州是唯一尚未落入曹操与寇封之手的地方,即将成为最为激烈的战场。
尽管孙权已经败亡,但太史慈发现许多旧部归顺了寇封,亲人也找回。
因此,他此刻内心平静了许多,也不再争强好胜。
即便新投效的薛仁贵官阶与自己相同,他并未介意,继续默默工作。
毕竟曾经,太史慈曾豪言壮语道:“男儿当世,应手握宝剑,建立不世功勋。”由此可见他对功名的追求是多么强烈。
不过,寇封也深知太史慈内心的结,暂时也找不到办法让他立刻振作起来,所以给他这个与庞德对阵的机会,期望能够激发出他的斗志。
见太史慈有所恢复的神态,薛仁贵笑道:“子义不必如此担心。
我们还要迎战马超与庞德。
不知道子义是否愿意跟我一起去面对他们?”这番话显然 ** 到了太史慈,使他又燃起了斗志:“我愿意跟随将军作战,直面庞德!”
看见自己的同伴充满 ** 地回应,薛仁贵心中大悦,立即开始备战。
当马超率军返回城下时,城墙上久等的张鲁终于如释重负,呼喊着:“孟起回来啦,我可以松一口气了!”
看到对方布下的战阵规整而不突进,表现出极高的骑士风度,这让向来看重君子之道的马超心生些许好感。
当他与薛仁贵在两军前列相对而视,见到彼此类似的白甲白马形象,二人都不禁萌发了一丝战意的火花……
薛仁贵看着鲁军中的马超——那白马银枪、身穿银白色战甲的英武身影,不由激起了一股战意。
果然,眼前的马超生得仪表堂堂,堪称当代英杰。
然而,薛仁贵却并未急于发起攻击。
待马超部阵势布好后,他方才催动战马前行,举起手中的银白方天戟,高声问道:
“来将可是马超?我是大将军麾下的薛仁贵。
今日奉命收取汉中,还望马超将军助一臂之力!”
闻言,马超露出了几分疑惑,难道对方不是敌人,竟要求自己相助吗?此时,站在城头上的张鲁神色骤变,原本他对薛仁贵没有立刻趁机进攻就已经有些担心,眼下更是疑心四起。
若是在此时乘虚而入,利用马超高低不一致的时间差进行冲击,必将使西凉铁骑遭受重创,甚至可能被彻底消灭。
此等情境下,本就多疑的张鲁开始质疑起马超的忠诚。
此刻,他愤怒地质问:“难道马超与寇封暗中有往来,想要夺我汉中不成?”
听到哥哥的疑问,张卫略加思考,冷静答道:“兄长莫急,我们再观望一下再说。
曹丞相早传来消息,援军已在赶来的路上,并且叮嘱不要过于张扬以免引起对方警惕。
我们要把握时间差,让寇封以为援军未至。
只要等到曹军赶到,必定可以覆灭薛仁贵的大军!至于马超,素来不与曹丞相合作,今天就看他的战斗结果如何。”
说到这里,他做出一个手势表示对马超的怀疑:如果马超能击败薛仁贵则可留用,反之,则需要遵从丞相的命令……
张鲁沉思良久后点头答应。
毕竟,在这关键时刻,忠诚是最大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