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里有一位老领导,是一位老抗联,就是本地人。曾经在这里抗击过日本鬼子,如今常回家乡看看,走动走动,一入秋就得了重感冒,由市领导陪着来医院瞧瞧大夫打打点滴什么的,处置室的那几个小护士吓得直哆嗦,谁见过这么大的官儿,这样的场面?谁也不敢去。作为处置室护士长的点妈冷笑一声,真是一帮子扶不上墙的烂稀泥,只见她换了一双软底的白鞋,戴着一副大口罩,手托着器械,抱着三个热水袋一声不响的走进了病房。
病房里市领导和院长,书记都在陪着老首长唠着什么。爹妈把一个热水袋放在病床中央,用被子盖上,把那针剂用布包放好。垫在一个热水袋上,然后走上前在老首长的手背上盖了一个白毛巾,把一个热水袋轻轻的靠在上面,转身离开病房。院长一瞧,“嘿“!暗挑大拇指,这老首长就有点看不懂了,指着手背上的热乎乎的热水袋看着院长。“这是个啥意思呢?““哦,是这样的,岁数大了,血管多少有点硬化,加一点热呢皮肤血管都能软和一点,这样呢不会造成皮下出血,可以缓解一下疼痛!““哦,是这样的。
“过了几分钟,点妈进来扶着老人家躺下,在众目睽睽之下,先用一只酒精棉在老人手背上轻轻的由里向外划了个圈儿,然后再用一支酒精棉由内向外划了一个圈儿,一针见血,固定好后看着表查了一下点滴数,用白毛巾盖在老人手背上,轻轻的把热水袋靠上。对身后的小护士说“守在这里细心观察!“,然后对老人说“有什么不适的地方告诉院长!“说完转身而去。
老人家看着他的背影点点头说了声“有水平!“市里几个领导都点头夸着,秃瓢院长心里乐开花了,瞧不出这个厉害出了名的小护士长还真有点大将风度!还有一手绝活!′接连几天老人慢慢的得知这位能干的护士长是一位军属。而且是一位抗美援朝的女战士。
打针时老人问点妈“听说你也参加过抗美援朝?在哪个部队?““二十七军!“哦!这么巧?我当时也在27军,没想到在这里遇见老战友了!哈哈哈哈。当时你在,,,,““哦,当时我在总部医院!““院长是哪位?还记得吗?““那当然记得!是杨凤芝杨院长。““哦,是老杨啊,我们是老战友,老熟人了,这老杨现在可牛了,在北京一所部队医院当院长,现在可是响当当的大专家。我家离她医院不远,总是在她那里看病,你们还有联系吗?“,点妈淡淡一笑。我这点技术都是杨院长手把手教出来的,想当年自己岁数也小,没少让杨院长操心,现在仔细一想当年自己就是个混球。老人一听哈哈大笑,“行,没有忘本“!
听说老首长明天就要回北京,点妈在原地只打转,多想去看看她老人家,转身就出去了,不一会赶了回来。“老首长,当年我们一行六人跟着扬院长奔赴前沿组建包扎所,美军飞机来轰炸,好几颗炸弹在战壕里爆炸,把战壕炸塌掀翻,我们一行人被埋在石块士堆中,自己走在最后,虽然被理在土里,但没受伤,爬出来一看,包括扬院长在内一行人都埋在土里,自己一连刨出几位战友,都没了气息,只有杨院长,大腿被弹片划出一个大口子,自己给她作了简单的处理包扎后,唤来战友,把扬院长送回医院,她老人家虽然伤势不重,但失血过多,再加上本身过于操劳,身子骨就弱,最后被送回国内!这一别这么多年!唉,这里也没啥能拿出手的,帮我捎上两盒人参茶,也是我这个做晚辈的一点心意,请你转告她老人家。我没有给她丢脸,没给咱们部队丢脸,““嘿!这是大实话。“老首长对这个小护士的看法相当不错了,直率。利落,敢担当,技术好。
一回北京这老首长拿着两盒人参茶到了医院,还没进院长室就高喊着“杨院长!杨院长在吗?“杨院长一听,对身边的同事笑着说。“这可是刮的东南西北风!老人家一见杨院长,“老杨,你现在可是桃李满天下了,没想到啊!在那么偏僻的一个小医院还能看见你老人家的弟子呢,那手上的活儿一看就是你这掌门人亲自调教的,杨院长一听,这话她愿听,也不谦虚,“那是当然,经我手上出去的哪个是孬种?”
老首长告诉杨院长,她的那个学生高高的个儿,白白净净的,心直口快,漂亮得很,叫什么来的,,,,,杨院长听着心想她手下的小护士哪个不漂亮?这么多年经他手下出去的何止千百,她哪会记得曾有过这么一个小护士?老首长一看,扬院长想不起她的弟子,把她给忘啦,“哦!我记得她曾提到过,你在前线受过伤,是她给你老包扎,送你回医院的!“杨院长一听,“哦!是她呀,那个有理无理也能嗷嗷叫的厉害丫头,姓张!回国后我多方打听,也没得到她的信息,叫您老给碰着啦!“老首长拿出两盒人参茶,这是你弟子孝敬你的!哟,这小丫头挺有心的!老首长对着杨院长说,“在你所有的弟子中,那丫头顶数这个!”老首长立着一个大拇指!扬院长心想,“不会吧?”
老首长在战争年代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得了严重的风湿病。 岁数也大了,腰腿胀痛,走动稍微远点儿就疼痛难忍。北京的大医院。没少去看,都没有效果。反而是越来越重,特别是冬季,那简直是寸步难行,动弹不得。老人家回家乡常来医院 ,做点理疗啥的,这点妈也够胆大的,给老人家做的理疗,还一边给老所长推荐着医生,说那些大医院的那些御医,理论水平是高,医学水平也高,见多识广的!但谨小慎微,顾虑重重,是瞻前顾后,条框多多地去,用药那是保守得很。你老人家的病啊,说到底那就是个水土病。俗话说的好,家乡的药才能治好故乡人的病。老人家一听也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