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安一行人,是以官方联合考古的名义进入到外蒙国的。
由于需要办理繁琐的手续,所以行程上自然慢了许多,不过他们也不着急。因为前边有眼线,并且大汗的陵寝哪里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如果那么容易被找到,就不会有那么多衣冠冢了。
他们从阿里山口岸入境,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穿越了广袤的草原与零星分布的戈壁,终于抵达了纳木地区边缘的小镇。
他们打算在此休整一番,顺便打探消息。 车队停在了小镇唯一的一家旅店前。旅店的招牌已经褪色,上面用蒙语和汉语写着“草原之家”。
张培安下了车,抬头看了看旅店的外观,虽然简陋,但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已算是难得的落脚点了。
一行人进入店中,脸上布满风沙印记的中年男人迎了上来。然后用华夏语说道:
“你们是要住店吗?”
秦峰应道:
“嗯,住店。”
中年男人指了指墙壁上价目表。上面写着,50华夏币一晚。
秦峰看了一眼,心想倒也不贵,然后随口问道:
“有吃的吗?”
“奶茶、炒饼、手抓肉。”中年男子答道:
秦峰瞅了一眼身后的几人,然后对着老板说:
“先来20份。”
一会儿老板就将食物一一端了上来。秦峰一边吃着一边和老板攀谈。
“老板这里经常有人来吗?”
中年男子点燃了水烟袋,咕嘟了两口,慢悠悠地说道:
“这里靠近阿里山口岸,每年春初秋末之间,都会有人来旅行。”
秦峰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那最近来的人多吗?”
中年男子又抽了一口烟,才说道:
“不少,前几天刚过去了两伙人。”
秦峰从口袋里摸出一包华子,递给老板。
老板眼前一亮,放下水烟袋,点燃了一支华子,猛吸了一口,才继续说道:
“前边一伙人,大约有十几个人,装备都很好,不太像是旅游的。后边的一共是五个人,四男一女,那女的看起来气质不错,像是个教书的。”
秦峰还在套老板的话,一旁的张培安却越听越皱眉。
这几人的外貌描述,怎么有种熟悉的感觉?
可惜这次出任务没带平时用的手机,否则把照片给老板辨认一下,或许能解除心中的疑惑。
不过,这几人又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也许是自己想多了吧。
次日一早,众人又美美地吃了一顿早饭才重新上路。
一个小时后,远处几个营地就映入了眼帘。
由于事先有了情报,再看考古队周围的几个营地也是毫不意外。
这次他们一共来了二十个人,除了奇管办的七个人外,淮海的考古所以及龙江省的考古所都派了人来,最后还有六个武警战士,是来保护考古所的研究人员的。
一行人先是来到了考古队的营地,两队人马相见,华夏国一方自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华夏国的领队,见此场景也不吝啬,从带来的大批物资中,拿出了好多声名远播的吃食。
一场篝火晚会办下来,宾主尽欢。
外围的几个营地见到如此场景,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
……
与此同时,霍无伤和梁慧二人一路向北进发。
窗外的景色从戈壁逐渐变成了草原,快要接近乔巴山时,草原又被茂密的森林取代。
两人继续行驶不久,前方路边出现了一块牌子,右侧则是一座规模不大的村庄。
霍无伤放慢车速,缓缓驶入村庄。车轮碾过坑洼不平的土路,扬起一小片尘土。村庄里的房屋多是传统的木质结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几缕炊烟袅袅升起,给这偏远之地添了几分烟火气。
几个穿着蒙古袍的孩子正在路边嬉戏,瞧见陌生的车辆,好奇地瞪大了眼睛,停下玩耍,直勾勾地盯着看。
梁慧摇下车窗,探出头去,微笑着跟孩子们打招呼。孩子们先是愣了一下,而后露出纯真的笑容,怯生生地回应着。
霍无伤把车停在村子中央一间挂满杂物的屋子前,和梁慧下了车。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从旁边的屋子走出来,手中握着一根雕花的手杖,眼神里透着审视。
老者说了一段蒙语,两人没有听懂,但看老人的神态,应该是在询问他们的来历。
霍无伤上前一步,礼貌地欠身:
“大伯,我们是路过的游客,想在这儿歇一歇,再补充点干粮和水,不会给您添麻烦的。”
老者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然后操着并不流利的华夏语说道:
“行吧,咱们这儿虽然穷,但招待旅人还是有规矩的。你们跟我来吧。”
说着,便引着两人朝自家屋子走去。屋子里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奶香和干草的气息,墙上挂着几张兽皮和一把弯弓。
老者的老伴儿热情地端出两碗热气腾腾的奶茶,还有一些奶疙瘩。梁慧赶忙道谢,喝了一口奶茶,暖意在胸腹间散开。趁着这融洽的氛围,霍无伤看似随意地开启话题:
“大爷,您在这儿住了大半辈子了吧,附近有没有听说过什么新奇好玩的事儿,或是古老传说啥的?”
老者吧嗒了一口旱烟,缓缓开口:
“新奇事儿?咱这小村子能有啥新奇事儿。不过传说嘛,倒是有一个。”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幽邃起来,
“老一辈人讲啊……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支神秘的骑兵队伍路过这儿,他们护送着一个巨大的棺椁,以及镶满宝石的箱子,据说箱子里都是大汗南征北战得来的战利品。后来啊……那支队伍就消失在了北边的森林里,再也没人见过。有人猜,他们是把宝贝藏在了森林深处,也有人说,是被诅咒了,都死光咯。”
两人听到这里,心中同时一动——难道这里就是大汗的陵寝?
之后,两人又和老者聊了很久,直到老者精力不济,才不甘地停止了话题。
当晚,两人在村里住了一夜。
次日临走时,买了老人两个祈福袋和五斤牛肉干。
重新上路后,再次看到路边的牌子时,才想起老人说这块牌子写的是“纳木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