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惠走过来:“戈老弟,需要哥哥的地方,尽管说,哥哥我能帮的,一定不含糊。”
戈辉向张景惠一抱拳:“那兄弟我就不客气了,我现在需要一个书法好的人,帮我写碑文,还需要几个石匠,我要做七个石碑。还有木匠,做七口棺材。还有裁缝,我要做七面军旗。不,八面,禁卫军自己也要留一面。以上这些东西除了石碑以外,其它的希望明天之内就能完成。”
张景惠马上答应:“没问题,我一定找来最好的石匠,最好的木匠,最好的裁缝,还有书法写的最好的人。”
戈辉再次抱拳:“那就拜托老哥了。”
中午刚过,张景惠就把石匠、木匠、裁缝、还有书法家都找来了,和他们一起来的是石材、木材、还有戈辉要求的红布。
戈辉分别把七名牺牲战士的碑文交给了书法家和石匠,然后带着木匠去做棺材,最后带着裁缝请他做八面军旗,红底金字,大红色的背景上写着四个粗宋体的金黄色大字“禁卫先锋”。戈辉本以为这些能在明天之内做完就不错了,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就做好了,师傅们一夜未睡,连夜赶制出来的,感动得戈辉热泪盈眶。
第二天,一个目前还未投入使用的大食堂,被装饰成了一个灵堂。灵堂四周堆满了战士们昨天连夜亲手扎制的花圈,灵堂正面也堆满了花圈,不同的是,正面还用大字写着七个牺牲的战士的名字:胡小同、张顺、刘水根、王晴、赵山、赵平、何勇。由于没有照相设备,只能写名字了。一排排的挽联,是戈辉和其它主要军官以及各排排长写的。灵堂的背景以白色为主,白色的挽联黑色的字搭配绿色的松柏,灵堂正面最上面写着一排黑色的大字“沉痛悼念在反抗侵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英雄”,一切都极尽哀荣肃穆。七个并排放置的棺材都用花草和松柏装饰得极为漂亮,每个棺木上都盖着一面禁卫军军旗。棺木两旁各站着八名手臂上缠着黑纱军装笔挺的禁卫军士兵守灵。灵堂门口也有八名军装笔挺的禁卫军士兵站在大门两侧。
张紫云带着八角台商会的人前来吊唁,他们活这么大,第一次见识了一个完全不同风格的灵堂。没有人哭丧,没有请跳大神的,也没请和尚念经,有的是花圈,挽联、鲜花、松柏、军旗,还有庄严肃穆的战士守卫在灵堂门口。
戈辉等十一名主要军官,今天都以军官服出现在所有人面前,严肃而笔挺的军装,穿在七名年轻的军人身上,英气严肃,不怒自威。
以戈辉为首,除了站岗的和守灵的士兵以外,其余的禁卫军士兵都来到灵堂,站成一个长方形的纵队,这时只听一声气沉丹田的口令:“立正——,敬礼——。”近三百名禁卫军军人整齐划一地向牺牲的七名战士庄严的敬礼。
又是一声口令:“脱帽”。
所有人齐整划一地摘下了军帽,放在左手边托着。然后近三百名禁卫军军人向七名牺牲的战士三鞠躬。
戈辉走到前面,掏出已经写好的悼词,沉痛地念道:“我们沉痛悼念在与俄军作战中英勇牺牲的胡小同、张顺、刘水根、王晴、赵山、赵平、何勇等七名禁卫军战士。他们在1901年5月6日夜里,与俄军的交战中…… ,今天,他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们是为了反抗侵略而牺牲的,是为了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独立自由而牺牲的,他们的死,重于泰山!”
“今天我们在这里,当着众多八角台父老乡亲的面为他们送行。我们活着的人将沿着烈士的遗志继续战斗,直到把侵略我们家园的列强全部杀光,我代表禁卫军全军向烈士们发誓:杀我同胞者,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戈辉发出了最后的怒吼。
近三百名禁卫军战士怒吼着重复:“杀我同胞者,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接着,禁卫军副司令兼总参谋长宁远走上前来,大声宣布七名牺牲战士的抚恤标准。以及战士家属的安排。
接着,全体禁卫军战士从右至左,按顺序围绕着七具棺木走了一圈,最后走出灵堂。
戈辉这样做不光是为了那牺牲的七名战士,戈辉也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每一名禁卫军战士,我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我们的牺牲是会被永远记住的,我们的牺牲更是为了更多人能活得更好。
张紫云从戈辉的悼词中也听出来了,牺牲的战士不是死在与杜立三匪帮交战中,而是死在了与俄国老毛子的交战中。他们是怎么遇到老毛子的呢,不过,与老毛子恶战一场,还能全身而退,而且还能赶回三百驾马车,这个战力实在是太强悍了。
禁卫军自己的仪式走完了,该轮到八角台商会的头面人物们吊唁了。张紫云带队,像刚才禁卫军那样,有选择的有样学样的走了一个过场。虽然是走过场,但张紫云也看出门道来了,戈辉这样做不光是为了死去的战士,也是做给活着的战士看的。这一手“死人的文章”做的妙啊,张紫云不得不重新认识戈辉这个人了,他不光会打仗,会说敞亮话,还会做“文章”啊。
两天后,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禁卫军全军在公墓集合。
七名战士的棺木,每个棺木由五名禁卫军战士和一名高级军官抬着。禁卫军十一名高级军官中,戈辉、宁远、程天运等七名高级军官和战士们一起抬烈士的棺木。
八角台商会的人,以及全镇的老百姓都来了,他们再一次见识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葬礼。战士的坟墓也不一样,只看到五寸厚,十五寸宽的石碑,石碑后面是平平的土地,连个坟头都没有。
七名英勇牺牲的烈士,并排安葬在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每名烈士的坟前都立着一个大理石的石碑。碑文上写着牺牲战士的生卒年月日,所属部队具体到班排。(其实禁卫军现在只有班排)
最后,禁卫军全体在七名烈士墓前,敬礼,接着脱帽,默哀三分钟。接着由五十名禁卫军战士,站成整齐的五排,在指令官的口令声中朝天鸣枪十二响,向天告慰亡灵,表达对牺牲战士的哀悼和祝福,以及对牺牲战士短暂从军生涯的肯定。
葬礼办得庄严肃穆,又不拘一格,让这些久居穷乡僻壤的人们大开了眼界,原来葬礼还可以这么办。这在所有的战士心中和八角台镇老百姓心中,荡起了阵阵涟漪。这几天因为这场别具一格的葬礼,不管是参与者,还是看热闹的,都从这里读出了很多东西。其中有一点,是所有人共同的看法,那就是禁卫军和其它的军队不一样,参加禁卫军,活着有尊严,死了也有尊严,死后家属还会得到照顾。这一切,对八角台的老百姓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特别是对小姑娘王春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让她萌生了参加禁卫军的想法,杜立三被打死的那个夜里,几名禁卫军战士冲进房子里救她时,那高大的身影彻底震撼了小姑娘的心灵。这一次在追悼会和葬礼上,身穿军官服的戈辉等主要军官更是帅得一塌糊涂,小姑娘彻底迷上了禁卫军那身军装,参加禁卫军成了她最想最想做的事了。所以葬礼一结束,她就跑到禁卫军的军营找到戈辉,严肃地告诉戈辉:“我要参加禁卫军。”
戈辉看着眼前这个小姑娘,水灵灵的,长的很可爱。他立即对这个小姑娘产生了好奇:“你叫什么名字?”
王春妮立即回答:“王春妮。”
戈辉笑问:“你要参军?你才多大呀,我们这里不收娃娃兵。”
王春妮坚定地说:“我不小了,我都16岁了。”
戈辉笑了:“我们有规定,不是不可以招收女兵,只是女兵的年龄不能小于19岁,而且必须识字才行。”
王春妮急道:“我识字。”
戈辉诧异道:“你识字?你怎么识字的?”戈辉实在看不出眼前这个小姑娘会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小姐。
王春妮突然眼睛里流出了泪水:“我是从小就和我爹学写字,我爹爹是浙江海宁的都察御使,我六岁那年,我爹遭人陷害被打入大牢,腿就是那时候被打瘸的,后来还要被杀头,好心的劳头知道我爹是好人,于是偷偷的把我爹放了,我爹带着我逃到了关外,躲到老牛窝棚村以种地为生。前几天土匪杜立三来到我家,杀了我爹,抢走了我。后来是你们禁卫军救了我。”
戈辉这才明白,原来这个就是那天晚上那个小姑娘,戈辉一点都没有想起来。
戈辉叹了口气:“原来你还算是出自官宦之家,怪不得说你识字呢,我对你爹的死也深表同情,你自己也不要再难过了,毕竟人死不能复生。”
王春妮点点头,又道:“我的命是禁卫军救的,所以我就要当兵,从此我生为禁卫军的人,死为禁卫军的鬼。”
戈辉差点没笑出来,这都是发的什么誓呀,戈辉还是摇了摇头:“我虽然喜欢会识字的兵,但你还是太小了,三年后我一定收你当禁卫军。”
王春妮大喊:“不,我等不了了,我现在就要当兵。”
戈辉再次严肃地说道:“你要知道,当兵可是要受大苦的,比你想象中的更苦,你受不了的。”
王春妮咬着牙坚定地说:“戈司令,请相信我,我受得了,什么苦我都吃得了,什么罪我都受得了。”
戈辉叹了口气:“我答应你了,过些天我让人带你去镇妖峰训练基地,如果受不了,就告诉教官,他们会安排你在后勤区生活。”
王春妮再次强调:“我一定受得了。”
戈辉点点头:“你回张会长家等消息吧,可能再过几天就要出发了。”
王春妮笑了:“谢谢戈司令。”然后高兴的跑了。
看着小姑娘的背影,戈辉无奈地摇摇头,就让她在镇妖峰后勤区待着吧。
葬礼结束了,第二天开追悼会。戈辉组织大家在大食堂一起回忆七名战士生前的点点滴滴,大家一起追忆一起生活、训练、战斗的日子,每一名战士都把记忆中的他们说出来,分享给大家,记住他们的好,记住他们的音容笑貌。
追悼会足足开了一整天,通过这样的形式,再一次深刻缅怀牺牲的七名战士。让活着的人再一次重新认识他们七人,记住他们七人。
戈辉最后强调,以后我们要为每一位牺牲的战友开追悼会,这要形成制度。
追悼会后,戈辉开始重新编写军事训练大纲,结合了下山以来的三场战斗,戈辉对军事训练大纲做了很多修改,主要对常规的军事训练项目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还对战术训练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其实就是加强了训练强度和改进了训练方法。自己从后世二十一世纪得来的训练方法不太适应清末这个时代,必须根据这个时代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达到最好的训练目的。戈辉把改好的军事训练大纲叫做《禁卫军陆军初级步兵训练大纲2.0版本》,本来戈辉还按照这个思路想出了三点零版本,但要先看看二点零版本的效果后再说。这个二点零版本,准备用于第二批训练的新兵。
戈辉还制定了《禁卫军陆军步兵选拔标准》,今后所有的新兵都要按这个标准来选拔,在这个标准里,虽然提到了士兵受教育程,但这不是硬性规定。现在这个时代,受过良好教育的普通百姓并不多,所以这一条不是硬性要求。不过,制定这个标准目的就是要选拔素质更好的士兵,要想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必须选拔出素质更好的士兵。
接着戈辉还编写了《禁卫军思想政治教育指南》,主要为了加强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参军,为什么打仗,参军的意义,打仗的意义,军人是干什么的,如何当好一个军人,国家是什么,民族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在这本《禁卫军思想政治教育指南》中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葬礼结束三天后,张紫云就送来了杀好的猪羊,还带来了八角台最好的厨子,他要在禁卫军的大食堂犒赏三军。这件事情,戈辉早就答应了,现在牺牲战士的后事已经办完了,可以举行这场宴会了。
这次的宴会张紫云真的下了功夫,参加宴会的不只是禁卫军全体,八角台镇台面上的人物都来了。今天戈辉也特许禁卫军战士可以放开量喝酒,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能抚平战士失去战友后的伤痛。几乎所有来宾都喝得烂醉如泥,但戈辉等十一名高级军官却没有喝醉,职责所在,不敢懈怠,不光是他们,禁卫军战士们也没多喝,爱酒人有之,但自从参加了禁卫军,每天的纪律教育让他们自觉性很高,喝个差不多就都停了,不过,肉没少吃。戈辉对战士们的觉悟,相当满意,并勉励战士们,要进一步提高警惕性,身为军人,特别是身为乱世的军人,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有懈怠之心。
也是在这一天,禁卫军得到情报,俄国人军火被抢后,正满世界找凶手呢。他们哪里知道,此时凶手正在大吃大喝呢。不过这个事情得重视起来,军火一直放在八角台确实不是个办法,得尽快转移出去,镇妖峰基地才是最佳的存放地点。
张紫云宴请完禁卫军之后,第二天带着张景惠找到了戈辉,希望能给张景惠在禁卫军中谋个职务。这样既安排了张景惠,又让禁卫军中有了八角台的人,这样就能让禁卫军与八角台的关系更加紧密,所以张紫云向戈辉极力推荐。戈辉虽然不想招张景惠进禁卫军,但他绝对不能驳了张紫云的面子,于是同意把张景惠的团练改成“禁卫军八角台治安队”,张景惠担任治安长,负责八角台镇的日常治安。治安队隶属于禁卫军,由禁卫军最高司令部直接领导。禁卫军虽然没有给治安队发军装,但还是给治安队订制了统一的服装,但不是军装。并分发了武器,还派教官对治安队进行相应的军事训练。
张景惠虽然没能穿上禁卫军那身花花绿绿的衣服,但他已经很满足了。他相信只要自己好好干,总有一天能穿上那身花花绿绿的衣服,不对,要穿就穿戈辉他们在追悼会和葬礼上穿的那身军装,那才够帅够面子。从此,张景惠在训练之余,一心扑在了八角台的治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