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田劲带着一个排的弟兄顺利的接回了被自己连累的另外三个翰林院的编修。
看着一脸兴奋的田劲,再看看三个骨瘦如柴的人,戈辉淡淡地褒奖道:“田劲干的不错,带他们下去,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先让他们吃饱饭。”然后又看了看三个骨瘦如柴的人,又道:“你们从此安全了,再也不会挨饿挨打了,你们以后如果愿意加入禁卫军,那就和田劲一样了。”
三个人一听,感激得立即给戈辉磕头,千恩万谢。戈辉马上上前亲自搀起三个人来,同时口中说道:“三位兄弟请起,我虽然贵为总督,但我这里不兴磕头,以后具体的礼节由田劲告诉你们。快去休息吧,你们从此安全了。”
三个人感激涕零,流着泪跟着田劲出去了。
第二天,田劲被戈辉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戈辉递给田劲一个任命状:任命田劲为东北三省总督戈辉的副官,立即上任。
这对田劲来说太意外,他万万没有想到,总司令会让自己当副官,究竟是什么原因他并不清楚,不过,上个月孙婉儿就告诉过他,总司令可能要有更重要的任务给他,但在此之前,总司令会有很多事情考验田劲。后来戈辉让田劲去接三个在宁沽塔劳改的编修,田劲以为这个就是重要的任务呢,但他没想到的是,现在突然让他当副官。
戈辉看他惊愕的样子,笑着说:“我欣赏你的才华,同时也需要一个能担当大任的副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我觉得你可以胜任这个职务。”
田劲马上接口道:“报告司令,田劲一定不辜负司令的信任。”
戈辉点点头:“副官,是经常在我左右,是我最信任的人之一,会接触很多核心机密,所以保密很重要。”
田劲立即说道:“明白,请司令放心,田劲一定严守秘密。”
听了田劲的回答,戈辉很满意,于是又开口道:“副官,要做的工作很多,很杂,你需要分出轻重缓急,统筹着去做。同时,还要应对我突然指派你去做的工作。”
田劲立即附和:“明白。”
戈辉想起那三个编修了,于是转换话题:“你接回来的那三个编修现在怎么样了?”
田劲马上回答:“谢谢司令给我机会接他们出来,他们现在很好,吃的好,睡的香,相信用不了半年,身体就能全恢复过来了。”
戈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然后又道:“他们不需要在奉天修养,派人送他们去镇妖峰,等身体恢复差不多了,就让他们参军,以后能担大任。”
田劲一听,立即乐了:“谢司令,我代他们三个谢谢司令。”
戈辉拿起办公桌上的几页纸:“这是任命你为我的副官的通知,你派人送到八角台和镇妖峰。”
田劲马上接过戈辉递过来的通知:“谢司令,这就派人去。”
看着田劲出去了,戈辉心里很满意,在后世二十一世纪,于果的秘书田进,和眼前这个田劲,声音动作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长相不一样,但一样的俊朗,戈辉非常的满意。
自从田劲做了戈辉的副官后,戈辉的工作就轻松了许多,很多事情吩咐给田劲,戈辉则有时间思考更重要的事情。
俄军的军火库已经全部搬空了,全部运到了八角台,现在正在往镇妖峰转运。这个事情已经不需要戈辉操心了,远在八角台的宁远就能全权处理这些事情了。
军火在八角台进行了统计,水连珠步枪8万支,子弹5亿发,75毫米榴弹炮炮弹二万发。
当戈辉知道这个统计数字的时候,自己的心脏差点没跳出来,俄国人这是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呀,俄国沙皇要是知道了,一定会把阿列克夏耶夫活剥了。难怪日俄战争时俄国会战败,这样的军队不战败,上帝都会不高兴的。
宁远发动八角台的群众,加上禁卫军自己,开始向镇妖峰转运武器。当然了,这些事情都不需要戈辉操心了,戈辉也因为有了副官,很多事情不用自己亲力亲为了,现在他有时间用来思考,用来练习写毛笔字。他可不是真的闲到没事儿干了,他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还锻炼一下自己的心性,因为以后会有更多纷繁复杂的事情,戈辉必须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性。再说了,在这个时代,如果不能写一手好毛笔字,实在与自己现在和将来的身份不符,所以,戈辉练字练的很认真。
在此期间,戈辉还抽时间教会了他的总督卫队唱《国际歌》,戈辉认为,这首歌音乐配的很好,歌词写的也很有意义,他向总督卫队的士兵们解释了这首歌的由来,这首歌是巴黎公社失败后,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卫队的士兵们没想到,他们的总司令兼总督大人居然还会唱法兰西的歌,还给译成了汉语。早就把戈辉佩服得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士兵们,更是把戈辉看成神一般的人了,他们觉得,他们的总司令无所不能。
而戈辉只是觉得,这首歌对欧洲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对法国人,总有一天会用得上,对欧洲人有很好的震慑作用。让戈辉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时间很快进入了六月下旬,田野里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今年的庄稼长势格外的好,雨水下的也特别的及时,看来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啊。
英法两国的驻北京公使也在这个时候一起来到了奉天,他们直接住进了奉荣饭店。
和他们同一天到奉天的是周玉坪派人从北京送来的英法两国公使的情报资料。周玉坪还算详细的介绍了英法两国的公使。
英国驻北京公使窦纳乐少校,他原来是英国驻开罗的总领事,他是一位非洲事务专家,据说他的越级擢升完全是出于一个误会,他本人也常开玩笑说他的任命其实是因为英国外相将名单搞错了,这才侥幸获得了这个职位。
对于此人,老一辈“大清通”、大清帝国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曾评价说:“窦纳乐的任命很值得关注,我辈之人多年来将中国人视为有文化和文明之民族的努力将被窦纳乐击败,因为此人对东方一无所知,而其工作方法是基于对付尼格罗人(非洲黑人)的经验”。
赫德的话并非是无端指责,窦纳乐在1896年的一份电报上就曾轻蔑的说:“欧洲或者任何文明国家的统治者都不会像这些人(指清廷)一样管理国家。将大清看成是一个文明国家实在是大错特错”。
法国的情况也很类似,在“大清通”施阿兰被调走后,接替他担住法兰西驻北京公使的是的是国会议员毕盛。
毕盛来自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虽然性格随和,人品不错,但由于欧洲外交官大都是贵族世家子弟,因此他的出身实在是不值一提。
毕盛的夫人是里昂一家着名餐馆老板的女儿,她为人热情善良,但她的出身也常被公使团的贵族圈子所嘲笑,甚至连其热情待客的习惯也被恶毒的解释为“生来具有的酒吧女风度”(暗指她家的餐馆业背景)。
更令人讨厌的是,毕盛为人吝啬,他在请客的时候常常在酒里掺水。对于这两口子,当时的毕盛被讽刺为“最不擅长外交的外交官,他来自政界,平民阶层的社会党,是一个有着大众文化背景的普通人。由于他自己没有风度,夫人又每每失礼给他带来麻烦,因而他不被同事喜欢。”
英法两国的公使到达奉天,戈辉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戈辉也从周玉坪派人送来的情报上,对这两位公使阁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戈辉在未来的朝阳工业区里,实在没有给英法两国的东西,但他依然欢迎英法两国来朝阳工业区投资。对于这两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戈辉对他们一点好感没有,反而心中充满了仇恨。
一八四零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一八五六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对这两次鸦片战争戈辉一直耿耿于怀,他发誓总有一天他要全数拿回来,让大英帝国博物馆里没有一件来自中国的藏品。
两国公使很干脆,在奉天休息两天后,立即派人送上了拜帖。
戈辉立即就答应了,随时恭候两国公使阁下的莅临,同时,依然把本次会谈定性为“非正式”。
收到戈辉的回复后,第二天,英法两国公使就一起来到了戈辉的总督衙门。
今天陪戈辉接见英法两国公使的依然是孙婉儿。把两国公使带到会客议室的是副官田劲。
英法两国公使一副趾高气扬的做派,连正眼都不瞧田劲一眼,田劲并没有觉得任何不快,反而在心中觉得这两个洋人好笑,样子像小丑一样,但在脸上却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
见到戈辉后,两国公使依然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戈辉对这两个人也不客气,他有必要给这两个强盗一个下马威,所以只是伸手示意他们二位请做,然后自己就先做下了,他并没有主动上前握手或抱拳的意思。
田劲离开会客厅后,立即命令总督卫队的士兵齐唱《国际歌》,雄壮的歌声很快从后院传进了戈辉的会客厅。熟悉的旋律立即把法国公使毕盛震在那儿了,一时间都忘记坐下了。
英国公使窦纳乐也曾听过这首歌,也知道这首歌所表达的意思,他也被震惊了。更让他不能理解的是,这个小总督是从哪里得到这首歌的呢,而且还译成了汉语,一个大清国的小总督,居然让士兵唱这样的歌,难道就不怕北京那个老太后生气吗?
这首《国际歌》让两位公使颇感意外,这个小总督和北京的清廷官员不一样啊,居然敢让士兵唱这样的歌 ,而且还没有对他们卑躬屈膝,难道是年少不懂礼仪?他们看戈辉和另外一位小姐坐下了,他们心中虽然也十分的不快,但也只好尴尬的坐下了。两个人都想着接下来再给戈辉还以颜色,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戈辉根本没有给他们还击的机会。
孙婉儿看戈辉先坐下了,她也坐下了,看着两个洋人的样子,心中别提多高兴了。他很佩服戈辉给这两个洋人不轻不重的下马威。
大家坐定后,总督府里的下人很快送上了茶点。
歌声还在继续,英法两国公使此时虽然坐下了,但在心中还在回味那首歌,心中更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戈辉看着下人出去了,他首先开口了。
今天戈辉没有像和德美日三国那样绕弯子,而是单刀直入:“非常感谢两位公使阁下,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不远千里来到边荒塞外,真的是很给我戈辉面子,我知道两位的时间宝贵,我的时间也十分的宝贵,我们就不要说一些没有营养的客套话了,没有必要在这个上面浪费时间,我们直接进入主题吧。”
英法两国公使已经微微一怔,刚刚坐下,还没进入状态呢,怎么就要进入主题呀?开场时废话连篇不正是外交接触时必须要走的过场吗?这样正好为主题进行铺垫吗?在进入主题前,先天南海北东拉西扯一番,先沟通一下感情,再互相吹捧一阵,等铺垫的差不多了,再水到渠成的引入正题,这才是一贯的套路,大家一向是这么干的,看来今天这个小总督是打算不走寻常路啊。刚一开口就进入主题,连一点高深莫测的感觉都没有,两个人不约而同的产生一种无味的感觉。但是,英法两国的公使也同时对戈辉流利的英语心中暗暗佩服,犹豫了一下后,两个人还是同时点点头,表示同意戈辉的说法,愿意听戈辉详细道来。
于是戈辉直接向英法两国公使说明了他计划在朝阳设立工业开发区,洋洋洒洒的介绍了近一个多小时,把自己在头脑中构思已久的设想,详细的说给英法两国公使。希望英法两国能来朝阳投资,当然,这也是英法两国进入东北的一个绝好的机会。戈辉还详述了工业区的具体职能,还有工业区要建成什么样子,总之尽量说的非常美好,非常需要英法两国帮忙,换而言之,英法两国在东北的机会非常的多。
英法两国公使立即对戈辉设立工业区的想法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而把对戈辉“还以颜色”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正如戈辉所说,那是进入东北的一个大好的机会,这个机会一定不能错过了。但是,两个人也同时想到了俄国,这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英国公使窦纳乐疑问道:“你这样做就不怕俄国人不高兴吗?”
戈辉淡淡一笑:“我和俄国人现在处于合作关系,我们各取所需,合作的还算愉快。我相信在成立工业区的问题上,俄国人不会有太大的反应,请相信,我能搞定这只‘笨熊’的。”戈辉特意强调了一下‘笨熊’两个英文单词,语气中一副完全瞧不起的样子。
戈辉的话,让英法两位公使心中暗暗吃惊,这个小总督也太狂妄了,居然用“笨熊”来比喻俄国,他们心中对戈辉立即轻视了许多,他们认为戈辉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慈禧太后认命这样的人当东北三省的总督,实在是个败笔。但让两个人不理解的是,这样一个不着调的小子,居然要成立工业区,想想两个人都觉得好笑。可话说回来,借着这个傻小子的光,英法两国把脚伸进东北,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